血战古人 卓然成家

时间:2022-07-29 09:56:34

张大千先生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其传统功力之深,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成就影响之大,实为世所罕见,他曾被徐悲鸿先生称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先生的绘画跨越中国绘画上千年的传统,穷极中国绘画所有的题材,无论写意、工笔、水墨、设色,无不擅长,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一不精,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且雅俗共赏。他兼能书法、篆刻,对诗词、鉴赏、画史、画论亦有精湛的研究。他画荷花及工笔人物,独树一帜,俱臻妙境。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其山水与溥心畲并称“南张北溥”;花鸟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人物与徐燕孙并称“南张北徐”之誉。他是历代画家中,学习古代名家数量最多、最博的一位画家;在笔墨技法的训练上,他也是获得古法精华最多、最好的画家。在表现技巧和风格上,他更是跨度最广的画家,从讲求笔情墨趣、逸笔草草的纯水墨写意,到金碧辉煌、色彩鲜艳的工笔画,甚至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技巧,从而发展演变为个人风貌的泼墨、泼彩,创立了名闻遐迩的大风堂画派。

大千先生一生勤奋,其绘画作品难以计数,分别收藏于世界各地,晚年精美之作以台湾收藏最多,早年作品多被大陆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吉林省博物院有幸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收藏了大干先生从25岁(1923年)至50岁(1948年)期间的绘画作品一百一十余件,这些作品题材丰富,手法多变,清晰地反映了大千先生早年的画学历程和画风不断精进的过程。今年恰逢大千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在此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撷取大千先生的部分绘画作品略作赏析,从中了解大千先生早年艺术流变的脉搏,体味先生的笔墨寄意。

大千先生的画风,在其早年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他曾锐意仿古,血战古人,竭力与古人争一席之地。他的画作远追六朝隋唐,遍师宋元明清,穷极各家各派,从临摹到仿作,逐一研究古人的作品。他也曾走访祖国名山大川,体会良多。他师古而不泥古,在学习古人高超画技的同时,他还注意观察生活,通会物理,临仿与写生结合,用古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山川景色,人物风情,草木生灵,在仿古中绽放自我的心灵之花,正所谓“法先人而为我用,师造化以抒己情”(张伯驹语)。正因如此,大干先生笔下的风物鲜活生动,充满着活泼的盛名情调和宇宙意识。大千先生还重读书养性,石涛的“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深入其骨髓,致使他的画脱尽尘俗,高雅清芬,这从我院的藏品中即可得到充分体现。

张大干先生最富于创造性的是其人物画。他笔下的仕女、人物画,多以传统的人物画为根基,同时吸收现代美学思想,造型准确,形象生动,风趣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他早年的画风,在1929年30岁赴敦煌临摹以前,他所作仕女,造型削肩清瘦,设色柔丽妍美,弱不禁风,人们称之为“病态美”,画风学清代的改琦而又有自家的特色。1941年约42岁及以后,他曾三次赴甘肃敦煌,临摹壁画两年七个月之久。此时他所画的题材大多为佛像、仕女和风景画,数量多达276幅,其画风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大量吸取了唐人的笔意、造型和赋色的长处,并融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如果说1940年以前,大千先生的画格是清新、爽利、秀逸的话,此时则变为瑰丽雄奇。所绘仕女,画相圆润俊美,体态丰腴,设色浓丽,笔法严谨,衣裙图案精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健康的美感。所画历史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细劲圆润,设色浓艳而和谐,并留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他还擅画佛像和白描人物,取法李公麟,游丝细线,然柔而不弱,灵动传神。

《童筝图》(图1)是大千先生1935年春,过萃锦园时与溥心畲先生合作的一件精品佳作。作者以对角线式的构图方式,在画面绘一儿童放风筝的景象。风筝以一线斜贯画面,细劲飞舞,气韵十足,充分体现出画家深厚的笔墨功力。画面大块留白寓天空高远之意,颇得“计白当黑”之绘画技巧。溥心畲先生面对大千先生的神来之笔,补景之余,竟题袁枚《春光》诗十一首,足见其相惜之情。张大千和溥心畲被誉为“南张北溥”,此图不仅证实了二人的深厚友谊,而且展示了二人的书法和绘画技巧。画中自题“乙亥春日与萃锦园主人合作为戏,大千居士张爰画后志之。”溥儒题“乙亥春暮,大千居士过翠锦园,大千作人物,心畲补景,题袁子才春意诗十一首,西山逸士心畲并题。”钤朱文“大千”、“心畲”、“成阳布衣”、“爱画入骨髓”和白文“张爰私印”、“溥儒”、“一日思君十二时”诸印。

《仿宋人鉴古图》(图2)为大千先生1942年所作。此幅墨笔白描绘梧桐、雅士、侍者、书童等多人,画前有大山水屏风一座,屏前有三位雅士围坐在几案前鉴赏古物,四位书童和两位仕女前后侍奉,屏后梧桐树下一童子烧火煮茶。画面人物较多,情节细致,生动传神,深显大千先生的绘画技巧和人物造型的功力。画左上方题有“青铜错干闲庭秋,画屏复叠梦沧州。江山烟飞丘壑美,钓竿欲拂回扁舟。呼童沦茗消百忧,百年高寄秦与周。人生适意方为欢,炳焉三代同风流。壬午重阳后一日,仿宋人笔并题,大千张爰。”从题识可知,此幅为拟宋人笔意之作品,但从该画画风看,却有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之意,从画面生动的人物造型上看,又融入了作者许多个人的东西。整幅用铁线描来为人物造型,用笔刚劲挺利,深得唐宋人物的传统风格,入古之深可见一斑。钤“大千”(朱文)、“张爰”(白文)二印。

《东坡居士吟望图》(图3)为大干先生1945年所绘。画面描绘东坡居士头戴峨冠,身披红袍,悠然捻须,执杖而立,松下吟望之情景。古人多将高士与苍松作为绘画的题材,以松喻士,以士喻己。此题材最早见于南宋马远的《高士图》。该图借松以喻东坡居士内心的高迈之气。画面色彩浓丽,人物线条以赭石勾出,圆劲畅快,深得陈老莲之笔意,亦显见敦煌画风之影响。图中人物峨冠用淡墨多层烘染,面部加浓赭石色勾勒,笔墨浑然一体,红袍设色沉着浓丽,用线清圆细劲,色彩艳而不俗,是大千人物画的传神之作。画面自上而下的古松枝叶繁茂,层次丰富,皴擦融合,浓墨点苔,颇为自然,明显带有石涛绘画的风韵。自题“东坡居士吟望图。乙酉十二月十九日,乡后学张爰敬图”。画幅四周有俞阶云、溥儒、陈曾寿、绍章、张伯英、郭则-?云诸题。钤朱文“大千”、“苍虬阁”、“翰林主人”、“少楼”、“癸卯翰林”和白文“张爰之印”、“溥儒”、“绍章”、“张伯英印”、“郭则-?云印”多枚印玺。

张大千的山水画,清新俊逸,瑰丽雄奇,有高深的艺术造诣。他在20岁至39岁时,曾拜李瑞清和曾熙为师。曾熙喜爱石涛绘画,大千受其影响,30岁左右学习石涛和山人,用笔细劲、豪放,不拘一格。38岁前后,他除了师法古人, 尤其是唐宋人的法度之外,又以造化为师,先后游历了黄山、华山和四川的峨眉山,从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利落、灵秀、峻峭、爽利的山水画风格。山水画中的人物笔简神足,人物面相圆润,衣纹线条严谨流畅,与画面整体协调。虽然大千此时的画风很像石涛,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石涛的山水画,古朴凝重,不拘一格,而大千的山水画,运笔劲健、灵秀,画相圆润,衣纹简劲流利,画面整体协调,有现代画的风格。1944年以后,张大千的山水画,师承更为广泛,除继承学习石涛外,他又师法了董源、巨然、赵伯驹、赵大年和王蒙的厚密蓬勃之风为灵动疏朗之格。此时其作品中的青绿设色、写意画增多,其传统画进入了成熟期。

《白云岳图》(图4)为大千先生1931年黄山写生之作。黄山为历代山水画家所钟爱,大千先生更是深情于此,一生三上黄山。该画以淡赭石、青绿为主色调,表现黄山云霭浮动、峰峦耸立的迷人景色。远处不尽的山峦,峰脉连绵,烟障云翳。虽未着意刻画,却用秀润的笔墨成功地表现出烟岚浮动的自然景象,充满静寂朦胧之美。树木采用石涛点苔法,浓淡疏密的点垛布满山峦,增添了画面的雄浑气势。近景描绘细腻而写实,碧绿峭耸的山峰奇松苍翠,朦胧的山间云雾引人入胜,使人产生一种登高已至天界的超然物外之感。自题“从文殊院下视砩砂、紫石、桃华诸峰。其高接天汉,隐约可见者,则自云岳也。辛未九月游山得此。蜀人张爰”。钤白文“张季”和朱文“大千”、“由此山川”三印。

《山中幽居图》(图5)为大千先生1946年作。该图上顶云天,下抵小桥流水,一派山河壮丽的景象。画面上下气脉贯通,山间屋舍、寺院、小桥景致各有不同,其间有潺潺流水缓缓流淌。作者率意点皴,并用淡墨加赭石、花青作渲染。整个画面给人充实幽深、老劲苍逸之感觉。自题“癸未初夏,颂言仁兄相晤安西。时予有榆林窟之行,信宿即别。同年十月,予宰皋兰七里河嵩龄别墅,先生伉俪远道见过,又以还蜀。仆夫已戒,行李在途,不复得写数笔,将意顷去,穷虏催伏。先生于役山海关外,为国家多故,停辙故都。予时北来,握手为欢,漫为写此。此榆中兴龙山,先生旧所游履。王禹之未知明年又在何处,能无慨然耶!丙戌开岁,大千张爱并记”。钤“大千”(朱文)、“张爰之印”(白文)两印。

《青城后山写望图》(图6)为大千先生48岁所作。画中描写青城后山之景色。远山与天际相接,数座屋舍散落山间。近处树木蓊郁,淙淙溪水沿山势奔流而下。画面层次深远,笔墨华滋,具有空灵广阔和宁静深远的意境。自题“青城后山西望鹿头、熊千峰,莲冈梅陇,绵亘千里,烟岚掩映,变幻无端,真北苑、巨然得意笔也。漫拈寄兴。丙戌七月,大千居士爰”。钤“大千”(朱文)、“爱木”(白文)两印。

张大千先生擅画花鸟、走兽。所绘花卉有荷花、梅花、、松竹、兰花、牡丹、水仙等。其画风早年主要师法陈淳、徐渭、石涛和山人,题材多样,技法上勾勒、写意兼而有之。到了中年,在继承徐渭、陈淳等人的基础上,又取法陈洪绶的勾勒填彩法,上溯至五代的黄筌、滕昌祜和宋代的宋徽宗赵佶等,为他的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他又自养珍禽异兽,就地取材,把师古人和师造化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纵观他的花鸟画,运笔收放自如,造型饱满,色彩明净秀润,神完气足,而且工写兼备,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总之,他的花鸟画,特别是写意荷花,可说是独领。

《白梅绶带图》(图7)为大千先生37岁时作于河南开封。此图工写设色绘梅花一枝,梅干栖一绶带鸟作俯视状。图中鸟之形体优美。神态逼真,红唇黑羽,张嘴呜叫,似在呼唤伙伴。鸟身施浓墨,黝黑如漆,头顶、腹部敷以白粉,嘴、爪及腹部以红色点染。梅树用简笔绘出,老干虬枝,旁斜而生。幽花几点,玲珑绽放。梅树枝干的枯劲苍虬与梅花的灵秀滋润形成鲜明对比。画面构图独特,设色艳丽厚重。作者用顿挫老辣之笔表现梅树的苍皮老干,以双勾填色勾画梅花,再用工笔重彩描绘绶带鸟,将艳丽的黄筌画法与淡色写意融为一体,浓淡相宜,相得益彰。自题“画梅自宋以来,共分两派。徐熙野逸,如竹外墙头,时送酸香;黄筌如宫妆映月,珠玉满前。予此幅戏用黄筌法为之。甲戍除夕写于东京,爱”。钤朱文“大千”、“大风堂”、“大千毫发”和白文“张爰之印”诸印。

《荔枝白头郎图》(图8)是1941年,大千先生一枝一鸟的构图方式绘制一件工笔写生作品。画中的树叶、果实以工笔重彩勾填法描绘,设色浓丽厚重。枝干以遒劲的写意笔法一气呵成,流畅而意趣盎然。工笔处工整至极,写意处淋漓轻快,这种对比的运用又是通常所不易见的。枝头伫立的白头鸟背部及尾部以鲜亮的石青色勾染,胸部稍加朱砂和胭脂,与鲜红欲滴的红果形成呼应之势。几处叶背的黄色中稍加橙红的朱砂,显得厚重而丰富。整个画面虽笔意简约,却不显单调。自题“偶忆青城有此鸟,山中,人呼为白头郎者。用宋人法写之。辛巳之七月既望,大千居士爱”。钤“张爱之印”(白文)、“大千”(朱文)两印玺。

《照殿红图》(图9)为大千先生1946年春之作品。此幅工笔重彩绘折枝牡丹。图中牡丹红花绿叶,金线勾瓣,工致绝伦,颇具宋徽宗赵佶之笔意。作者先用细笔淡墨勾绘出花瓣,然后画枝叶的分布与穿插,再用淡洋红色染花瓣,重复晕染多次,最后用重洋红及泥金勾绘,表现了牡丹的富贵之气与国色天香的品性。整幅画面虽为一束盛开的牡丹,却可看出大千先生构图精巧、用笔精整的功力。该幅虽用笔设色都非常精致秀雅,却丝毫无画匠之气,足以与古人争短长。画中自题“照殿红拟道君皇帝笔。丙子岁于海上见此本,忽忽十年,犹能记其仿佛,因为静之仁兄方家写之。丙戌春日昆明湖上,张爰”。钤“大千”(朱文)、“张爰之印”(白文)两印。

《墨笔荷花图》(图10)为大千先生1948年之作品。画面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只见两片卓然飘逸的巨型荷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傲然地随风舒展着筋骨,而荷叶疏影中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蕾正孕育着灵动鲜活的生命破水而出,一朵高雅洁白的荷花已悄然绽放;其“犹抱瑟琶半遮面”的娇柔姿态,宛如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含情脉脉地望着这大千世界,充满着对未来幸福的憧憬。图中那种超凡脱俗、生机盎然、蒸蒸日上的美丽与意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该画荷叶全用粗笔挥扫,有的长枝蔽日,有的短柄临水,不雷同、不平板,着墨浑融而摇曳多姿,浓淡里出变化。荷叶不勾筋,全以没骨呈姿,这正是大千先生自出机杼的地方。花头用淡墨空勾,莹洁如玉。花瓣的尖端更用重墨点醒,来加强它的精神和气格的清新,自有一种娇媚。此幅作者以其纯熟的功底与老辣的技法,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蕴,令人称道折服。其用笔粗朴疏狂,持搏雪傲霜之气;架构自然忘形,汲天地灵气之精;泼墨淳厚飘逸,拥潇洒儒雅之神,让人叹为观止。画中自题“戊子六月,逭暑成都昭觉寺写此,寄呈寄萍二兄旧京,即乞教正,大千弟张爰”。钤“张爱”(朱文)、“三十陂秋色”(朱文)、“张大千”(白文)三印。

《水仙图》(图11),此幅水仙的根和花叶用淡墨加石绿描绘,寥寥几笔,线条柔中有刚,劲健秀美,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两朵白花点缀期间,以浓淡相宜的墨色,加上赭石晕染花心、花瓣,好似娥眉淡扫,明眸顾盼,含情脉脉。全图用笔自然流畅,严谨精到,显示了水仙特有的飘逸俊雅和冰清玉洁的风采。正如黄庭坚水仙诗中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自题“水石相于仙乎,险乎?爰”。钤朱文“张爰”和白文“大千大利”、“定香池馆”诸印。

纵观先生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出,大千先生艺术的巍峨大厦是建立在丰厚坚实的“师古”,和“师造化”基础之上的。师古,其不拘一朝,不拘一家;师造化,其不掏一地,更不拘一种题材,他又时常以师古之笔深挖造化之功,以师造化之得去创造性地师古,他就是如此地转益多师,融会贯通,通过血战古人来激发自身的个性色彩,从而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卓然成家。

上一篇:新郑市博物馆馆藏宋代瓷枕鉴赏 下一篇:空灵明真性 平远见高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