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探析

时间:2022-07-29 08:36:15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和证券市场的各项制度日趋完善,投资决策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手段是通过在证券市场上披露企业财务报告,这也是大多数投资者获得企业财务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实际上是企业前期公布的财务信息存在重大差错,需要对其进行更正。一般而言,当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时,表明了企业在前期有盈余操纵的可能,同时也反映了这些企业公司治理缺乏效率和财务错报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财务重述 上市公司 责任追究制度 内部监督

一、财务重述的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讲财务重述是财务报表的重新表述的简称。这一名词来源与国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是这样定义的,财务重述是上市公司发现前期披露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时,需要对前期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重新的表述。美国会计总署2002年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将财务重述定义为上市公司自愿性的或者在监管当局的要求下对先前披露的存在重大差错的财务信息进行修正的过程。施坚雅(1997)认为公司管理层有责任对存在误导性或错误的信息的报告进行修正。帕姆罗斯和肖尔茨(2004)指出,财务重述是一个当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时,需要对先前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更改的过程。

我国近些年来通过不断研究和学习,也对财务重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一些界定。辉与魏志华(2008)在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财务重述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其认为财务重述是指对前期的报告存在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进行修正的过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采用的是美国会计总署(2002)的观点,即财务报表重述是指上市公司自愿或者在外部监管下对前期披露的具有误导性或错误的财务信息进行修改的过程。通过对以上观点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财务重述的界定存在一定的不同,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都认为是对前期报告中具有误导性或者错误的信息进行修正的过程。在通过对前文的探讨,笔者认为财务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发现前期的财务信息存在误导性或错误的情况之下自愿或者在相关监管部门强制下对其进行更正的过程。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概况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是否财务重述的临时公告为依据,对A股上市公司2004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发生财务重述公告的数据进行手工整理,对于企业公告涉及的企业会计政策变动、会计估计的变更、企业的采用新的会计准则等都不应当属于财务重述的范畴,笔者所依据的是企业披露的临时性公告或者年度报告中是否存在会计差错或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等来确认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

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数量状况

我国A股上市公司从2004年到2012年发生财务重述企业的分布情况。共获得了样本数15122个,其中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为2016家,占比13.33%。美国上市企业发生财务重述企业占比6%,由此可以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比例较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另外,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在不同年份的波动较大。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质量状况

财务重述公告按其类别来划分可以分为更正类公告、补充类公告和补充更正类公告三类。我国法律法规对三类公告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更正类公告是要对前期的报告中存在的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并与前期披露的错误信息一起公布;补充类公告是对前期报告中企业应当披露而没有进行披露的信息进行一个补充说明;补充更正类公告则是结合了更正公告和补充公告,既要进行重大差错的更正,还要对前期披露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公告的类别当中。更正类公告所占比重最大,平均达到了60.17%;其次为补充类公告,平均为29.37%。更正类的公告各年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主要是因企业前期披露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错,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的质量不高。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重述中调节利润的目的明显

随着我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和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作用的不断增强,上市公司通过简单明显的会计处理对企业利润的操纵变得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之下,财务重述成了上市公司调节各年利润的新的隐蔽的手段。上市公司发生前期差错时,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追溯重述法,在该方法处理下上市公司利用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调增以前年度发生的成本费用、调减收入或利润,将以前年度发生的异常经营行为或者甚至是已经无法掩盖的会计操纵问题暴露出来,已经调整后部分企业以前财务报告中的利润大幅减少。

2.财务重述信息披露的不及时

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之一,及时性要求企业在发生交易事项后,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推后。一旦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及时,披露的信息也将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失去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给财务信息使用者带来利益的损失。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之一,及时性要求企业在发生交易事项后,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不得提前或推后。一旦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及时,披露的信息也将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失去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给财务信息使用者带来利益的损失。

但是,很多企业都只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前期差错的更正,并没有及时的所要求的临时性的公告。特别是当企业发生前期差错更正对企业带来巨大不利影响时,企业推迟披露更正信息的现象尤为严重。例如证监会在2009年4月30日检查中发现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将主营业务收入725066.15万元误写为825066.15万元,但直到2009年8月18日公司才将有关的错报信息披露。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建议

1.强化对中小股东权利的保障机制

在我国中小股东人数众多,单独持股比例都比较低,参与公司治理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的途径,理论上看来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大股东本身就掌握了企业的内部信息,对中小股东容易产生漠视的态度。大股东很可能利用其控股地位,采用操纵财务信息的方式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中小股东面对这种情况往往采用消极的“用脚投票”的方式,即通过转让自己的股权来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但这并没有实质性的保护自己的权益不被侵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打破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相差悬殊的不平衡,在增加大股东的义务或减少其权利,同时加大中小股东的权利,扭转中小股东只能听命于大股东的不良局面。加强对中小股东权利的保障对防止控股股东滥用控股优势操纵财务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2.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指的是在证券市场是从事证券活动的法人机构,是相对于个人投资者的一个概念。作为一个转轨中的新兴市场国家,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资本市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证券市场上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较为普遍,投资者很难通过“用手投票”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机构投资者具有专业能力强、资金雄厚的特点,能够将市场中众多的中小股东集中起来形成一种治理机制,监督企业内部控制人的行为。高培涛(2010)在研究中发现机构投资者对防止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制衡作用显著高于单个或者少数股东的单独行动。因此,我国应当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减少由于股权过于集中进行财务操纵的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对财务重述不规范的遏制。

3.规范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发表独立的意见,合理保证披露的报告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披露的财务报告可以说是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共同的结果,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重大差错与注册会计师未能履行职责有着重要关系。倘若注册会计师能够在差错年度就能及时的发现并且纠正会计差错,那么企业财务重述的发生就会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曹强.财务重述的审计治理研究.城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春梅.大股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选择分析财会通讯,2007 (5)

[3]Challen,J.,Robb and D.Segal,Revenue Manipulation and Restatements by Loss Firms,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Toronto,2003.

[4]GAO, Financial Statement Restatements :Trends, Market impacts, Regulatory Responses and Remaining Challenges, Report to the Chairman, Committee on Banking,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 U.S.Senate, 2002(10)

上一篇:浅议如何加强地方院校学生社团管理与领导机制... 下一篇: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若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