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时间:2022-07-29 08:28:46

基于产业链的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研究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农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后,从P2P模式、供应链金融、农资消费分期、农业全程服务等四个案例对农村互联网金融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农业互联网金融产品模式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最终将改善涉农中小微企业的融Y环境。

关键词: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产业链金融;供应链金融

一、引言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近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在我国近14亿人口中,仍然有接近6.2亿人口居住在农村。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并不能满足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新农村建设过程的一大难题。

农村金融现状来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从农村金融服务资源分布情况看,不论是金融机构的密度还是提供服务的种类都难以和城市相比,村一级组织的金融机构覆盖几乎空白。其次,从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和创新能力看,存在着种类相对单调,创新能力较弱的特点。农业经济非标准化特点(区域性、季节性、无抵押),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意味着风险高、管理难度大,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意或者是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来满足农业企业和个人的需求。最后,从资金提供能力和吸收资金情况看,大型金融机构支农力度总体上处于弱化的局面,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投入资金规模满足不了需求,同时农村资金也存在大量往城市流动的情况。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和农村机构的融资需求,支撑农村改革事业。当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速度跟不上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成为必然。

二、供应链金融与农业

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改善的基础,这是因为互联网在更大程度上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化解了农村信用体系孤岛的局面。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在概念上有很大相似,实践中,两者也有经常混用的情况,在此不做深入的区分。

目前中国农村经济兴起的“互联网+产业链”的金融产品模式是在市场供求刺激及宏观引导下,由社会、产业的内部因素经过博弈而逐步衍生出的内生性金融创新活动。预计基于产业链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将是未来农业领域的主流金融模式之一,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供应链金融通常选择的是具有共性特征的细分产业,对产业的风险和收益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容易针对产业的特点设计金融产品(模式),实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领域。

第二,通过“(核心企业)1+N”等模式,将上下游企业通过核心企业串联起来,控制向下游的资金流,掌控原来掌控单一企业难以控制的风险,某种程度上实现风险向上下游分散。

第三,农业产业在中前端(种子、种植-植保、粮食)基本是在广袤的农村,机构完全覆盖底层的农民个体,从效率上来讲是不理性的。通过核心企业来间接覆盖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第四,农村在商业传统上的“熟人”才合作的习惯,实际上熟人间已经积累较多的非数字化信用资料或信息。通过对这种熟人关系中过往借贷、交易状况的数字化,有利于金融机构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客户,也为缺乏信用数据的农业产业从业者提供了基础信用信息。

三、农村供应链金融创新及案例分析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种植业中前端的种子、植保、粮食的环节,这是目前农业供应链金融较难规模化的环节。而种植业的后端(粮食的再加工、精加工-酿酒业、食品业、饲料业等)则基本上是现代化企业参与,金融服务已经较为完善。种植业的产业体系框架见图1所示。

从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模式的代表中,总结出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新模式。

(一)“P2P”模式对接农户(大户),解决农资购买资金困境

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是上市农药企业诺普信。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9月注册成立,以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为农民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作为企业的宗旨,企业因此获得快速成长和发展。先后参股或发起设立田田圈、农集网、农金圈、农泰金融等公司,意图通过母公司在农药化工领域多年的积累,在农业互联网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不论是农金圈的农发贷还是农泰金融,诺普信系采用的最主要模式就是“P2P”模式给农户购买农资提供贷款。即将农户采购农资的需求在P2P平台上发标,筹集的资金用于向农资经销商付款。当农户粮食销售后,再向P2P投资者归还本息。由于帮农资经销商解决了过往主要靠赊销农资给农户、资金被占用严重的问题,再加上经销商和农户较为熟悉,因此经销商对农户的P2P贷款提供了担保。产品结构示意图见图2所示。

(二)“类小贷”模式对接经销商,给农资经销商提供流动资金

在P2P模式提供农资贷款中已经提到,农资销售大多采用赊销的方式。根据中国农资网的数据(2015),农资赊销的比例大概在70%左右。因此针对赊销的习惯,除了P2P模式提供农资贷款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农资经销商的债权给农资经销商提供类似小额贷款的金融产品。

这种模式在市场上有一些初创公司尝试,但目前执行金额均不大,可能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产品的结构示意图见图3所示。

(三)基于“管库”供应链金融对接繁种经营者,提供收购粮种资金

这类产品模式和商业银行静态抵质押授信产品是一致的,以客户自有或第三方合法拥有的动产为抵质押的业务。此处不同的是,银行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客户的抵质押商品进行监管,而农村供应链金融大多由提供资金的公司参与到仓库监管。这种产品通常要求批量进货,分次销售,要求抵押物具有很好的变现能力。

在农业领域,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厂家)通常会委托农场或大户进行预约生产,生产种植结束后厂家需要批量购置粮种,同时支付大笔委托生产资金。粮种在仓库中暂存(熏蒸),分批次进入加工车间,经过筛选、烘干、包装等程序后进入销售。目前市场上部分资金雄厚的国有企业参与这样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比如安徽粮油运输公司。这与该公司在当地有仓库,有粮食(种子变回商品粮)处置能力有关。产品的结构如图4所示。

(四)基于“全程服务体系”对接大户,全面解决种植户资金困境

随着农业的发展,土地流转之后,种粮大户成为数量庞大的群体。服务大户的现代农业全程服务大致包含以下内容:产前规划(平整、产品选择等)、产中技术指导(施肥、除草、用药等)、提供生产资料(种肥药、农机具等)、r机服务(收割等)、产后服务(烘干、仓储等)、附加融资服务等。依托全程服务公司可以用类似供应链金融的模式解决很多的融资问题。

在种植业中,本质上粮食销售收入是最终还款来源,农户赊销了农资、从银行贷款购置设备、融资支付包地成本等,最终是靠粮食销售来还款。而全程服务公司具备了收割、仓储的能力,也就具备了控制粮食销售收入的条件,从而实现资金闭环。具体结构如见图5所示。

四、结语

农业产业供应链金融,从理论上和基于电商、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金融没有区别,理论基础完备。最近几年,经过模式的创新和风险、产业资本的介入,农业(农村)供应链金融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事农业方向的2B、2C电商的崛起,使得银行对这些原来难以介入的农业中小企业改变了态度,借助平台的力量,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手段扩大了银行的客户源。本文所涉及的案例均有以上特点。

在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实际运作中,有以下一些建议,希望推动农村(农业)金融模式创新和发展。

第一,农村金融需要对内生性创新进行扶持,与过往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行政推动相结合。

第二,农业(尤其是种植)领域,重大自然灾害(系统性风险)成为所有金融服务的重要风险点,大灾保险补贴制度可以借鉴。

第三,加强监管,防范部分非法机构打着农村金融创新的名义扰乱农村金融秩序。

第四,农村互联网基础建设仍需加强,要符合农村地区跨越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

第五,参与到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组织,需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而易用的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将为未来农业互联网金融的再次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雪.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及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5(15).

[2]吴玉宇,杨姗,张蔚怡.“互联网+产业链”:农村金融内生化的新路径[J].西部论坛,2015(05).

[3]张萌.农业供应链金融:农业金融服务的创新融资模式[J].当代经济,2013(24)

[4]吴文君,王淑B,雷霄霄.互联网金融视角下农村P2P小额信贷融资模式研究[J].商,2015(33)

[5]深发展、中欧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联合课题组.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企业文化动力的表现形态与企业软实力的来源 下一篇: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帕金森伴精神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