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用“错” 促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08:17:49

擅用“错” 促教学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08-01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数学认知的发生与形成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他们往往还要经历一个自我否定自我纠错的过程。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因此,我们教师要擅长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小学生受知识和方法的限制更容易犯错,这些错误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本真表现。长期以来,我们教师没有深入挖掘错误产生的根源,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相同的错误屡犯不止,教学效率低下。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主动出击”,及时捕捉学生原始生成的“错误”信息,实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找错和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从而促进教学更有效地发展。

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利用这些错误资源,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呢?

1 正视新课教学中的“错误”,引起质疑,正确处理

课堂如旅行,永远是富于变化的,任凭教师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总会碰到学生犯错这一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它处理不当,甚至束手无策,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若教师能正视“错误”,引起质疑,正确处理,将会促成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在一年级“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新授课中有这么一个例题:3元8角=( )角,问题抛出后,学生纷纷举手响应,一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11角”,当我征求其他学生的意见时,大部分学生居然赞同,少数学生被这种“大势所趋”所迷惑,敢疑而不敢言。面对此景,我没有马上给予否定,而是请他说说是怎么想的,他自信满满地说:“3+8=11,所以是11角”。“大家也是这么想的吗?”,我希望有人能质疑,但学生们响亮的肯定让我始料未及,看来学生们都陷入了错误的深渊不能自拔。这时,我思路一转,抛出另外一题:“请大家用这个方法算算5元5角=( )角”,学生很快得出答案10角,我故意在元角关系式“1元=10角”旁板书“5元5角=(10)角”。不出所料,马上就有学生发现问题了:“老师,不对啊, 5元5角≠(10)角,因为10角=1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质疑,我顺水推舟提问:“大家知道错哪儿了吗?”这时那些少数有疑问的学生就大胆站出来了,解释说:“一个是5元一个是5角,单位不同怎么能直接相加呢?”,大家都恍然大悟。就这样,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了质疑和纠错的同时,理解了在计算“3元8角=( )角”这类题时,应该先把3元换算成30角,再算30角+8角=38角。

当学生在新课过程中犯错时,教师要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促进其积极思考。同时,备课时可适当预设错误,课堂上应加强对典型歧路的分析。

2 探讨课堂练习中的“错误”,实时反馈,及时引导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犯错正好暴露了他们对新知掌握不够、应用不足、甚至曲解的真实现状。这时,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作业成果,做到实时反馈,及时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错误,错误,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刻。

如:在新授完“100以内数的读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预先准备的课堂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2)写出下面各数。我巡视学生作业的情况,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反馈时,我不急于出示正确答案,而是搜集了一些正确的和错误的作业混在一起展示,要求学生来当一次“小法官” 判题。听说当“小法官”,学生们都自告奋勇。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仔细观察,大家一一排查出了隐藏其中的错误:29读作二九,57读作五十7,100读作1百,二十八写作208。接着,我又让学生来当一次“医生”,查“病因”。学生们又一次热烈响应,纷纷指出:读29时,中间少了“十”属于读法错误;读57时,汉字“七”错写成了阿拉伯数字“7”, 读100时,一百中的汉字“一”不能写成 “1”,它们都不符合读数的要求;二十八是两位数,聪明的小朋友还喊出:“208是二百零八”。

在反馈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因为“说”的过程,是重现学生内部思维活动的过程。如果光听老师讲,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而学生自己说过一遍之后可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说”的材料主要是学生的反复性错误,可以是记忆、计算方面,也可是理解和思路方面。“说”的形式可多样,如学生互说解题方法、学生个别说错误的原因等。

3 总结作业中的“错误”,查漏补缺,防患未然

每次作业,学生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一般来说教师的处理方式就是要求学生把错题订正好。其实这种处理方式收效甚微,优生学得不过瘾,而差生也许还没有完全理解。其实,每一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完全可以就本单元的作业进行一次错误统计与分析,了解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意的解题方法加以肯定,又要找出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出错的原因等。与此同时,教师最好能自行编制一本错题集,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典型题集中起来,以便学生能自行阅读、学习。在期末复习,或者遇到同类型题目不会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错题集拿出来翻翻看看,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总之,对于学习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擅于把它们变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让学生经历一次由错误到正确的历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

[2]杨大花.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教育教学研究,2009.

[3]王培德.数学思想应用及探究――建构教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谈幼儿科学环境的创设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评价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