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29 07:10:29

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分析

摘要:近年来江西省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最终消费率却逐年降低。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性因素。随着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波浪式上升,农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1990—2012年的数据,对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人均消费支出差异进行了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城乡消费差距出现的直接诱因,而城乡消费差距的存在进一步加深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不平衡;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当前江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差距;最终消费率;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53-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迎来了长期、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江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87亿元(以当年价格计算)上升到2012年的12948.5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经济的高速增长却没能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消费需求市场,最终消费率由1990年的0.72下降到2012年的0.48。2012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76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6%;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仅超过5000元,城乡消费差距至少相差十年以上。构筑在城乡分割基础上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分化难以提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持续动力,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发掘农村消费潜力显得尤为重要。

1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现状分析

1.1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趋势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支出都得到了显著地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二者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1990年至2012年间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15.7倍,高达19860元,而农村名义人均纯收入仅增加到7828元,城乡居民名义收入比达到2.54∶1。据图1可知,1990—2012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三阶段上升的趋势,1990-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并不明显,1998-2006年开始缓慢扩大,2007年至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加速攀升的态势。

收入差距主要是通过消费的分化体现出来。据分析,城乡居民名义消费支出差额从1990年的406元扩大到了2012年的7000多元,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比从1990年的1.7∶1扩大到2012年的2.16∶1,所以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江西省城乡消费差距的变动与之呈现同步变化的态势(如图1),而且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城镇居民至少十年。

和消费差距(根据历年江西统计年鉴整理得出)1.2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相关分析

江西省城镇和农村具有较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镇居民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江西省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0%,因此消费的稳定性较强。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产品的销售收入,江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省份,农业的产出和农民的收入都非常不稳定,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消费支出的非稳定性波动十分明显。

由图2可知,1990—2012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用线性方程拟合。因此,可以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有节俭的传统,储蓄意识较强,最终使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得到潜力巨大的农民群体的支撑。

(根据历年江西统计年鉴整理得出)2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实证分析

2.1数据的选择与模型的设定

为了保证分析口径和样本区间的一致性,本文所有数据都取自于《江西统计年鉴(1991-2012)》,具体的计量分析采用Eviews 6.0完成。

在模型的设定上,用y表示城乡消费差距,具体数据由江西省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相减求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解释变量,用x来表示,具体数值由江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减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出。为了消除物价波动的影响,我们用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期)对以上数据进行了平减。另外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对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差距进行对数化处理,记为lny和lnx,因此模型设立如下:

ln y=α+βlnx+ε2.2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对于非平稳序列的方程估计,容易造成不能预测未来信息的“伪回归”,因此本文先采用ADF检验方法来判断,其中最优滞后期根据AIC和SIC准则自动选取。由图2可以看出,两者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ADF检验选择既含有趋势项又有截距项。由表1可知,lny和lnx序列不能拒绝原假设,是非平稳的;但经过二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确定二者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2.3协整检验

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是正确建立经济计量模型的先决条件。本文先对lny与lnx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可以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以上结果表明,调整的可决系数为0.99,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非常好,F值为2326.267,通过了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0.88,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扩大1个百分点,会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增加0.88个百分点,也通过了回归系数的显著水平检验。然后对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

表2残差的单位根检验

变量ADF值1%临界值5%临界值10%临界值结论ε-3.26-3.77-3-2.64平稳由表2可知,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因此说明lny和l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向量为(1,-0.88),即1990年—2012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之间的同向变动关系非常显著。

2.4误差修正模型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lny与lnx具有协整关系,即江西省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差距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模型如下:

从以上结果看出,F值为14.03,通过了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较好。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为4.28,通过了显著水平的统计检验。在误差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所以,从短期来看,1990—2012年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1个百分点,将导致消费差距拉大0.66个百分点。误差修正项ecm的系数为-0.68,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表明当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6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3缩小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农民的消费需求,是刺激江西省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增强国民经济内在动力的重要方向。

3.1调整城乡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为了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首先季节调整三大分配关系,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应增加劳动力要素的分配比例,尤其是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镇化进程,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努力就地、就近建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更多的就业途径和机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顺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生态产业的要求,积极、有序的引导农村居民进入非农领域,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的稳定增长。

3.2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稳定农民收入增长预期

当前政府的转移支付应向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困难群体倾斜。首先增加农村的教育支出,优化三级教育结构,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尤其是农村幼儿的教育水平。其次增加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支出,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医疗卫生器械和医务人员的到位。在提高农民生活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摩托车、家电、电脑等电器下乡的实施力度,不仅可以开拓农村市场,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发展。最后应建立农产品收购与价格补贴的长效机制,解决农民丰产不丰收的问题,稳定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3.3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缓解甚至解决青壮年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显得尤为重要。其次重点应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不至于因病致贫致困。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统一使用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构建出一种长效机制,为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等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及其基本的生活消费水平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立岩.中国收入—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与模糊分析[J].管理世界,1998,(5).

[2]秦朵.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总量研究[J].经济研究,1990,(7).

[3]王国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3,(1):48-51.

[4]郑永奎.消费正义与人的存在和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2,(4):66-68.

[5]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3-10.

[6]林艳.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9,(8):57-59.

[7]蒋南平,朱琛,王向楠.中国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启动[J].消费经济,2011,(1):23-26.

上一篇:生态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模式研究 下一篇:2008饕餮春节理财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