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德提素质 为人师表树形象

时间:2022-07-29 06:40:31

修身立德提素质 为人师表树形象

摘要:本文认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并提高学识,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本文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修身立德,提高素养;融入爱心,尊重学生;勇于探索,因材施教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教师应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通过言传身教,对小学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小培养和影响孩子们的思想品德,抓好小学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德育 师德 素质 修养

教师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社会道德基因的转接者,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作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人师表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严以律己成为学生的表率,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圣洁光荣而又艰巨的,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做到自尊、自重、自强,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和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用自己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去精心浇灌祖国的幼苗和花朵。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品德高尚,又要才能卓越,既要重言传,也要重身教。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而且还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观塑造学生的灵魂。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子曰: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用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的根本要求,也是师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二、修身立德,提高素养。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仅仅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三、融入爱心,尊重学生。

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并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勇于探索,因材施教。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不同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和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学为人师、行为楷模,修身立德、为人师表。

上一篇:浅谈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 下一篇:刍议中职院校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