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泉与俞惠如:患难姻缘五十载

时间:2022-07-29 06:20:26

出生于1912年3月26日的吴信泉是湖南平江人,他是人民军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的夫人俞惠如,1924年1月16日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城关镇一个小商人家庭。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们风雨同舟50年,谱写了人间最动人的姻缘童话。

心有灵犀一点通

1940年8月上旬的一天,时任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二旅政治委员的吴信泉,率部进驻安徽省泗县魏营区。那天,魏营区的领导都到县里开会去了,欢迎八路军的大会只好由魏营区工委委员兼妇救会主任俞惠如主持。会上,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吴信泉也代表军队方面讲了话。

会后,俞惠如到部队驻地看看住处安排情况,在院子里遇见吴信泉,吴信泉请她进屋坐坐。吴信泉先说了些对区里、乡里给部队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的话,接着问俞惠如:“你家里还有什么人?你上过什么学?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的?”俞惠如一一作答。

吴信泉说:“你12岁就参加工作了,现在才16岁呀!16岁就能管这么多事,上台讲话不用稿子,讲得那么流利,能力很强啊!”俞惠如得到表扬心里很高兴,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多谢首长表扬,我讲得不好,你讲得真好,使我们了解了不少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给我们上了一堂政治课。”

谈到这里,俞惠如起身告辞,短暂的交往彼此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当时,第二旅政治部宣传队就在俞惠如办公室的院子里。儿时就喜欢唱歌演讲的她,在空闲的时候,便和宣传队的同志们一起排练节目。同志们动员她参军加入宣传队。她想,参加八路军,既能搞宣传演出,又能打日本鬼子,对自己锻炼会更大。于是,她写了参军报告,很快就得到中共苏皖区党委书记金明的批准。

俞惠如参军后,被分配到第二旅宣传队担任分队长。她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在地方上的工作经验,协助宣传队的领导,组织队员们排练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为指战员和群众演出抗日戏剧。

吴信泉作为第二旅的政治委员,经常关心过问宣传队的工作,观看宣传队的演出。这样,他和俞惠如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尤其是俞惠如担任主角的《农村曲》赢得部队指战员和群众的赞誉后,吴信泉深深地爱上了俞惠如。

吴信泉产生了成家的念头,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第二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李雪三非常赞同,连说:“好,好,好,非常好,我去找她谈谈。”李雪三找俞惠如谈话,向她介绍了吴信泉家庭出身以及革命后的经历,说:“吴政委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指挥员,也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我愿意做你们的介绍人,希望你们结成革命伴侣。”俞惠如不知所措,只说了一句“让我想想”。

从李雪三主任屋里出来,俞惠如一夜没睡好觉,细细回想着李雪三主任向她介绍吴信泉参加革命10余年的经历。吴信泉1926年春年仅14岁参加农民协会,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2月入党,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辛万苦,出生入死,两次负重伤。

俞惠如从内心敬佩吴信泉,但又认为终身大事不可草率从事。因为自己年纪还小,不想过早成家。但这次是组织找她谈话,有一定的权威性,须要认真思考。虽然自己年纪不大,但吴信泉已经28岁,答应不答应要早作决定。当时,俞惠如对吴信泉的人品还不甚了解,她不想嫁一个只会打仗的“大老粗”,和那样的人生活一辈子,担心不会幸福。此后,俞惠如多了一个心计,特别留意吴信泉的表现。

吴信泉早上和机关人员一起出操跑步,从不缺席。晚饭后常到操场和干部战士一起打篮球,而且球技高超,十分出众。他还常到宣传队看排练,每次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当之处,提出修改意见。他还会吹口琴,有时吹口琴为宣传队伴奏。他还是个彬彬有礼的人,在俞惠如没有答应之前,他每次见到俞惠如都热情地打招呼,但从不提起这件事。看来他并不是一个“大老粗”,而是文武双全,人也长得英俊,俞惠如心里就同意了。当李雪三再次找俞惠如谈话时,俞惠如就答应了。

夫妻恩爱苦也甜

1940年12月22日,部队合编后,第二旅改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并在阜宁县天赐场镇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二支队政治委员吴信泉和俞惠如选定这一天结婚。

新房是在支队部院子里的一间小屋里,两张门板拼在一起便是一张双人床,床上铺上一些稻草,稻草上面铺一条粗白布床单,有一床蓝花布被子。除这些外,新房中就再没有其它东西了。婚礼是在晚上举行的。支队长田守尧、副支队长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供给部部长刘炳华、管理科科长李义明、宣传队队长王晓云和指导员孔繁波,以及机关、宣传队和来开会的营、团干部都参加了婚礼。介绍人李雪三主持婚礼并讲了话,祝贺吴信泉和俞惠如结成革命伴侣,祝愿他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大家欢迎俞惠如唱个歌,俞惠如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吴信泉吹口琴伴奏,大家吃了喜糖。第二天,宣传队的同志给吴信泉和俞惠如照了一张结婚照。

结婚后,俞惠如先后任宣传队分队长、文化教员、译电员、组织科干事、宣教科干事、留守处协理员等职,随部队转战南北,与丈夫聚少离多。即使在一起,俞惠如从不摆首长夫人架子,而是与战士打成一片,以同甘共苦为荣。

战争年代生活艰苦,在盐阜区时,成天都是地瓜或地瓜干子当主食,白水煮白菜当菜,盐都吃的不多。有时偶尔有人送给吴信泉一个缴获的罐头,他舍不得吃,总是留到星期六晚上,俞惠如去时,一块吃这一个罐头,吃起来你推我让,相敬如宾。

那时,宣传队分散住在老乡家里。俞惠如工作之余,帮老乡挑水,扫院子,做针线活,还教房东的孩子识字、唱歌。所以老乡对她很好,有时送她两个鸡蛋,几条小鱼,她做好了,给吴信泉送去。有时还从老乡那里得到点烟叶子,俞惠如用纸卷好了送给吴信泉。

1941年10月28日,俞惠如在老乡家生孩子,由接生婆接生。孩子是难产,吴信泉又不在身边,生了一天一晚也生不下来,心里很害怕。恰巧这时吴信泉闻讯赶到,俞惠如的心一下子安定下来了。小孩好不容易生了下来,这天正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李雪三送来一个名字,叫“重阳”,这是俞惠如的大女儿。

1946年3月,吴信泉为侦察地形,坐在一辆火车头上面跑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刺骨的寒风吹得他剧烈头痛,痛得他在地上打滚,以头撞墙。他不让告诉俞惠如,但周围的人慌了,给俞惠如发了一封电报。读了电报后,俞惠如一下子懵了,急得直掉眼泪。副旅长冯志湘一边安慰一边想办法,最后设法找到一辆压道车,将俞惠如送到郑家屯。吴信泉躺在床上,脸色腊黄,无一丝血色。他见俞惠如来了,又惊又喜,问:“你怎么来了?”俞惠如十分心痛丈夫,又担心丈夫责备她,扯谎说:“我来接伤员,顺便看看你。”吴信泉高兴地点点头。俞惠如照顾他两天就回通辽了。

1946年夏天,通辽地区流行霍乱时,俞惠如和两个孩子皖湘、淮湘都得了痢疾,腹泻不止,拉脓拉血。吴信泉赶回来忙了一夜,用一只盆子给孩子接大便,接了倒,倒了接,把在当时来说珍贵的消治龙(磺胺)喂给孩子吃下去,还逼着俞惠如吃了一粒,他们母子第二天早上就止住了腹泻。当时,吴信泉自己也拉肚子,他硬挺过来,没有吃药,第二天一早就率领部队去打郑家屯。

1950年10月19日,身为三十九军军长兼政委的吴信泉率领部队入朝参战,到1951年5月,连续取得五次战役的胜利,回国向汇报后,回到辽阳留守处只停留一晚。仅这一晚,他却将家属队的正、副指导员召集到自己家里开了一个会,了解家属工作情况。吴信泉不是不想多和爱妻、子女多亲热一番,因他考虑的是工作大局。他妻子是辽阳留守处的协理员,分管家属、幼儿园的工作。他召集家属正、副指导员开会,正是对妻子工作的支持和关爱。

他们先后有了12个孩子,俞惠如既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要照顾好孩子,她一肩挑着两副担子,从未让吴信泉为家庭分心。所以说,吴信泉的功勋章里都有俞惠如的一份贡献。

逆境之中共患难

1957年8月,吴信泉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9年,由于他怀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赤诚之心,毫不隐讳地对“”和化运动中“左”的错误,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被定为犯有“右倾机会主义性质的错误”,报经总政治部批准,大会小会反复批判他,历时两个多月。

这是吴信泉和俞惠如第一次品尝到党内斗争的残酷。在这段时间里,吴信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失眠和头痛病都犯了起来,体重一下子掉了10多斤。俞惠如看着心疼,心中愤愤不平。在那“一边倒”的形势下,根本不许你讲真话,只有讲假话才能过关,这对一向实事求是、从未讲过一句假话的吴信泉来说,是何等痛苦的抉择。在逆境之中,吴信泉非常镇静,没有说半句违心话。

俞惠如坚信讲真话没有错,她在精神上支持丈夫,在生活上照顾丈夫,每当吴信泉出门接受批斗时,俞惠如嘱咐他“保重,心要想宽些,保持平常心态”。批斗结束回家,她上前迎接,打热水给他洗脸、洗脚,说:“你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党和人民会还你公道,时间会还你清白,历史会还你清白。”俞惠如的话很灵验。1962年4月29日,监察委员会下达文件,宣布给吴信泉。

1960年8月,吴信泉被任命为中国人民炮兵副司令员;俞惠如任炮兵司令部直属政治处干事、副主任。俞惠如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深得机关干部、战士、职工、家属们的拥戴,被评为“模范工作者”、“三八积极分子”、“五好干部”并当选为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

1966年“”开始后,吴信泉和其他炮兵司令部首长一样,挨批挨整,戴着高帽站在台上接受批判,或戴着高帽“游大院”,即在机关大院内“游斗”。吴信泉很倔,造反派叫他低头,他不低,批斗时,他的领章、帽徽被扒下来,回家就让俞惠如给他缝上,俞惠如劝他不要缝了,他不干,坚持要俞惠如给他缝上,他说:“他们没有权力扒掉我的领章和帽徽,我又没有被开除军籍。”

当时,吴信泉在内心深处对“”是有疑问的,但是有一点在他的头脑中始终是清楚的,那就是不管形势如何瞬息万变,都要始终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教导和党内生活的原则,不做不该做的事,不讲不该讲的话,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俞惠如同意丈夫的观点,支持丈夫的作法,安慰丈夫说:“他们今日斗这个,明日斗那个,天天打打杀杀,我相信他们长不了!”

造反派见吴信泉批斗之后回到家里,与俞惠如仍然亲亲热热,认为俞惠如对吴信泉划不清界限,于是,批斗吴信泉时,也把俞惠如抓去陪斗。造反派喊口号“打倒吴信泉!”大家都举手跟着喊,俞惠如不喊,也不举手。造反派问她:“为何不举手?”

俞惠如强硬地回答说:“他没有错,我了解他。”

造反派头头大声吼:“你敢对抗运动,叫你灭亡!”

于是造反派宣布对俞惠如4条处理决定:一、撤职查办;二、停止党籍;三、停止发薪金,每月发20元生活费;四、半日劳动,半日反省。俞惠如不服,造反派说她“抗拒”。第二天早上,批判俞惠如的广播响彻炮兵机关大院,给她扣上“集团黑干将”、“牛鬼蛇神”等帽子,说她冒充“三八式”、“三反中查出的大贪污犯”、“王光美式的人物”。大喇叭广播里,把俞惠如骂得真是狗血淋头,一无是处。

“拿处分来压我,我能服吗?”那天晚上,俞惠如写完日记,实在忍不住了,也顾不得吴信泉犯病,大哭了一场。吴信泉紧紧地拉着她的手,说:“惠如,你是受我的牵连而挨批斗的,你没有错,要坚强,不要被他们狐假虎威、外强中干所吓倒。我从一个放牛娃走到今天,这是党的培养,我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你也是一样,13岁就任五河女子宣传队队长,16岁参加八路军,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我们都问心无愧。在这场运动中,我们要经得起党的考验。今后我们还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吴信泉的安慰和鼓励使俞惠如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1980年9月,中央军委对吴信泉所受的错误批判给予了彻底与纠正。压抑、纠缠了吴信泉20年的错误罪名,终于被彻底。俞惠如因受丈夫牵连所强加的罪名也被彻底。吴信泉、俞惠如好像年轻了许多,顿觉精神焕发。

相濡以沫情谊深

1982年9月,吴信泉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被中央军委批准为大军区正职待遇,1988年9月离职休养。俞惠如是12个孩子的母亲,送她一个“航空母舰”的称号,夸奖她是一位“英雄母亲”。

1990年12月22日,是吴信泉和俞惠如结婚50周年纪念日,孩子们在家里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典。当年,在天赐场镇主持婚礼的开国中将李雪三和夫人柏曼卿,开国上将杨得志、石莉夫妇,副总参谋长徐惠滋、韩怀智,总政治部干部部长杨振明,总参炮兵部的领导王育华、陈连弟等,吴信泉的老部下谢铁骊、王遐夫妇,汪小为等参加了庆典。李雪三将军用大红纸写下《信泉、惠如同志金婚贺词》,贴在墙上,柏曼卿代表他俩念了一遍:

英雄佳人巧相会,郎才女貌天仙配。

战争年代同生死,和平时期紧相随。

将军征战智谋多,巾帼治家有方圆。

恩爱夫妻五十载,庆祝金婚理应该。

大家举杯同祝贺,天长地久如松鹤。

在俞惠如心中,吴信泉不仅仅是她的丈夫,也是她崇敬、敬佩的老首长。吴信泉常说,他一刻也离不开俞惠如,这是发自他内心的一句话。几十年里,俞惠如悉心照顾好他的生活,做什么吃什么,给什么穿什么。他生病后,俞惠如更加细心地安排他的衣食住行,他吃的药都是俞惠如亲自替他摆好,看着他吃下去。

吴信泉病重卧床时,不能看电视,也不想听收音机,俞惠如就每天在他午睡醒来和晚上睡觉前给他唱歌,唱京戏、唱黄梅戏。年轻时,晚饭后俞惠如去连队教歌,吴信泉就在大操场散步等俞惠如。吴信泉吹口琴,俞惠如唱歌,吴信泉最喜欢听俞惠如唱《革命人永远年轻》、《浏阳河》、《茉莉花》、《天涯歌女》,还有京戏、黄梅戏。俞惠如每天给他唱,让他高兴,他高兴就不会犯病,对他治病有好处。

进入1991年,吴信泉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俞惠如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天流泪。但吴信泉却很坚强,非常坦然。战争年代他不怕死,在病魔面前,他毫无惧色,正像他自己说的: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一天晚上,夜深人静时,他拉着俞惠如的手说:“我从一个放牛娃参加革命,今年已经66年了,党关怀培养了我,又给了我一定的地位,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我经历过战争年代,运动中多次挨整,能活到今天就不错了。惠如,你要做好思想准备,一旦我离开你,你不要太悲伤,我得心脏病这15年,都靠你照顾我,住院你陪我,我服药都是你为我一粒一粒配好,装在瓶子里,一天4次给我吃,你是我的好妻子,也是我的好医生,我永远感激你。你16岁和我结婚,也没过上好日子,战争年代我们同生死、共患难,运动中你受我的株连,我生病你又要日夜照顾我,你对得起我,已经对我尽到责任了,而我永远对不起你……”俞惠如听着听着,眼泪止不住地流。死亡对人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考验,吴信泉经受住了考验,他视死如归,俞惠如从内心里佩服他,爱他,她的心也碎了。

1992年4月2日,年满80岁的吴信泉在北京总医院病故,他安详地躺在床上,像睡着时一样。俞惠如流着泪,给他洗最后一次脸,梳最后一次头,为他唱了最后一首歌:“天涯呀海角,是组织上把我俩相结合,小妹妹唱歌你把口琴吹。信泉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前方呀后方,打起仗来都一样,小妹妹我在后方心在前方。信泉呀,患难之交恩爱深……”从天赐场结婚典礼到北京葬礼一路唱歌、一生唱歌,由喜悦到悲哀,如此淡定的境界是何等的崇高!

吴信泉去世后,俞惠如为他先后出版了《战将吴信泉》、《朝鲜战场1000天――39军在朝鲜》、《吴信泉将军》等3本书。俞惠如说:“这10年间,为出版这些书籍,我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也充实了我的生活。我感到这些工作是很有价值的,信泉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中;他的品格,他的精神,他的事业在这些书中再现了。”

(压题照片:吴信泉与夫人俞惠如合影)

上一篇:安藤昌益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下一篇: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