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技术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时间:2022-07-29 05:26:39

免疫接种技术及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摘要:动物免疫接种是通过给健康动物接种某种抗原物质,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染的一种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尤其对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有关键作用,如每年进行的禽流感、口蹄疫、伪狂犬、猪瘟等的预防接种。笔者从事动物免疫多年,现就动物免疫接种技术及注意事项作以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物 动物免疫 注意事项

1、家禽免疫接种技术

1.1滴眼、滴鼻。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城疫Ⅱ系、Ⅲ系、Ⅳ系疫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型疫苗的接种,对幼雏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疫苗病毒被毒源抗体中和。

1.2翼下刺种。此法适用于鸡痘疫苗、新城疫I系疫苗等的接种。

1.3羽毛囊涂擦。此法可用鸡痘疫苗的接种,但已少用。

1.4滴肛或擦肛。此法仅用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强毒型疫苗。

1.5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宜用颈背皮下注射接种。各种油乳剂灭活疫苗也适用皮下注射法。

1.6肌肉注射。此法是把疫苗直接注射于肌肉内,禽霍乱弱毒菌苗或灭活菌苗以肌肉注射较好。此法作用迅速,剂量准确。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比滴眼、滴鼻好,灭活苗必须用注射法,不能口服或于滴眼、滴鼻。

肌肉注射一般按使用说明书稀释后,较小的禽只注射0.3毫升,成禽则每只注射0.5毫升。肌肉注射以胸部肌肉为好,应斜向前,以防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内造成死亡,对较小禽尤其注意。

1.7饮水法。对于大群禽只(万只)逐只进行免疫接种费时费力,且不能于短时间内达到全群免疫。对于产卵期和产卵盛期的鸡群为避免骚扰禽群,常采用群体免疫法。群体免疫法中最常用,最易做的就是饮水法。饮水法免疫虽然省时省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每只禽饮水的疫苗量不一,免疫效果参差不齐,疫苗效果往往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不能抵抗较强毒力的毒株引起的疾病流行。

为使饮水免疫达到一定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7.1用于饮水法的疫苗必须是高效价的。且疫苗剂量加大2-3倍。

1.7.2稀释疫苗的饮水必须不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

1.7.3饮水器具要充足,以保证所有禽只能在短时间内饮到足够的免疫量,饮水器具要干净,饮水前必须彻底清除铁锈、脏物等,以免降低疫苗效价。

1.7.4饮疫苗前停止饮水2-4小时,以便使禽只能尽快而又一致地饮用疫苗。第二天再以同样剂量和方法重复一次

1.7.5饮水中最好能加入0.1%的脱脂奶粉。

1.7.6稀释疫苗的用水量要适当。

1.7.7饮水法免疫接种间隔时间不要太长,一般2-3月进行一次。

1.8气雾法。此法是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法发生器使稀释疫苗形成直径1-10微米的雾化粒子,均匀地浮游于空气之中,随呼吸而进入禽体内以达到免疫。

气雾免疫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8.1疫苗必须是高效价的,而且通常应使用加倍的剂量。

1.8.2稀释疫苗应该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最好加入0.1%的脱脂奶粉或明胶。

1.8.3雾粒大小要适中,一般以喷出的雾粒中直径在1-10微米占70%以上为最好,雾粒过大,停留于空气中的时间短,易被粘膜阻止,不能吸入呼吸道;雾粒过小,则吸入后易被呼气时排出。

1.8.4气雾免疫房舍应密闭,减少空气流动,并应无直射阳光,保证舍内有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夜间气雾免疫最好,此时鸡群密集而安静,喷雾20分钟后打开门窗即可。

2、家畜接种

2.1滴鼻。如伪狂犬疫苗用于3日龄乳猪滴鼻。

2.2口服。如牛、羊口服猪2号布氏杆菌苗。注意口服菌苗时必须空腹,最好是清晨喂饲,服苗30分钟后,方可喂食。

2.3肌肉注射。选择合适针头,猪于耳后颈部肌肉注射,牛、马、羊等于颈中部肌肉注射。

2.4穴位注射。

2.4.1后海穴注射局部消毒后,于后海穴向前上方进针,刺入0.5-4厘米。根据畜体大小注意进针深度。

2.4.2风池穴注射局部剪毛、消毒后,垂直刺入1-1.5厘米。

2.5皮下注射。宜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驰,皮下血管少的地方。常选择的部位有家畜颈侧中部1/3部位皮下注射、尾根皮一注射,犬、猪背部的皮下注射。

2.6皮内注射。宜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马、牛宜在颈侧、尾根、肩胛中央,猪宜在耳根后,羊宜在颈侧或尾根部。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将针头与皮肤面呈15°刺入皮内0.5厘米左右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以避免药液外溢,最后涂以5%碘酊消毒。

2.7胸腔肺内注射。用于猪喘气病弱毒苗的免疫注射。猪胸腔肺内注射的部位是猪右侧,倒数第七肋骨至肩骨后缘3-5厘米处进针,针头进入胸腔有空感,回抽针发现无血或其他内容物,即可注入疫苗。

3、动物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置

3.1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用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

3.2对局部出现的炎症反应,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痛等处理措施;对神经、肌肉、血管损伤的病例,应采用理疗、药疗和手术等处理方法。

3.3对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疗。

上一篇:论科学促进新疆喀什地区农业水资源管理 下一篇:泥鳅病虫害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