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时间:2022-07-28 10:18:43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两种基本的教育模式,分别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这两种教育模式各有优势与局限性。随着教育的改革,思想政治的教学地位也上升了一个高度,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在教学中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作用有效的融合。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两种教学模式的特性,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把两种教育模式有效地融合起来。

关键词:显性教育;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思想政治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良好的道德品德以及正确的思想观念。就目前的教学模式而言,单一的显性教育或者隐性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者应该对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构建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融合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特点

1.显性教育的特点。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显性教育一直占据主要位置,显性教育是指公开并且组织的教育体系,比如座谈、谈话、开会以及讨论学习等。显性教育由于教育的组织性与计划性,因而在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是使得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其次是教育的形式更加公开化;再次是教育的内容也更加系统与完整;最后是教育更加直接与快捷。同时,显性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课程内容而言,过分地注重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想的理论教育,而没有对实践的问题引起重视,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就教育方法而言,显性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对学生进行集体灌输,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隐性教育的特点。隐性教育,即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教育情境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获得教育的一种方式。隐性教育不同于显性教育的直接,而是常常采取渗透与迂回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运用隐性教育特点,首先,使得教师与学生更加平等,也增强了互动;其次,教育的载体更加广泛与多样;最后,便是教育内容具有隐蔽性与渗透性。

二、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1.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的角色体验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的角色体验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亲自体验与实际经历来使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发展。角色体验的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可以实践角色的体验,再根据实践把体验分为自我角色与他人角色两种。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未来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两种角色,一种是在工作单位中的角色,需要遵循单位的规章与制度,另一种则是家庭中的角色,也需要遵循家庭的伦理道德。通过这次角色体验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完成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以及成长,更使他们通过对他人角色的体验学会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看待问题,并且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社会责任、意义以及道德规范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角色体验的教学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更规范。2.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的开放式模式。开放的教育模式即教师积极的创造条件,从而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社会活动中来。在社会活动中学生可以增长自身的知识,视野相对于之前在课堂上学习会更开阔。不仅如此,学生还很好地锻炼了技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心,最终实现了自身提升与成长。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实践培养,使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改变、塑造他们。其中,社会活动也有许多种,如公益劳动、资助帮贫以及社会宣传等。而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结合教育意图来展开,挑选适合的教育载体,注意创设相关的教育情境,把握整个活动过程,再加上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使学生在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有所领悟。3.构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合的网络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被普及与广泛使用,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一些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生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但是,网络的普及也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新平台。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来展开显性教育的内容,这样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还有效地增强了教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展开教学有效地打破了隐性教育原有的局限性,教师与学生可以平等地参加网络活动,并且积极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平等地参与各种话题,一起讨论时事热点,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从而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优点与局限性,但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只有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才能在教育中发挥各自的优点,从而打破局限性。因此,只有构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才会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使教学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作者:杜雪松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宏蕊.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基于“大思政”视角下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

[2]朱欢.试论“三风”建设视野下高校隐性思政教育路径创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陈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4]肖岁利.隐性教育资源特点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分析[J].价值工程,2011

上一篇: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 下一篇: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