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28 08:09:51

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疗效。 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筛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人,对照组实施一般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采用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前、后选择SAS表(焦虑自评表)以及SDS表(抑郁自评表)对患者分别进行检测,并观察其测试结果。 结果 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的干预组接受专业干预后,与干预前客观比较,青少年SDS分数以及SAS分数都有降低(P

[关键词] 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青少年;心理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10-248-03

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improved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on mental sub-health teenagers

DAI Juan SHI Qiao ZHANG Dan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urative effect of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on mental sub-health teenagers. Methods Mental sub-health teenagers were screened by Cornell Medical Index (CMI)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20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ntervention of gener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SA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and SD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given to patients to test and test resul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SDS score and SAS score of teenagers after professional intervent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both decreased compared objectively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

[Key words] NaiKan cognitive therapy;Teenagers;Mental sub-health

青少年期属人们生理发育的特殊阶段,尽管部分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已趋向于成熟标准,然而其心理发育水平也明显较慢,在身心未能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以至于青少年群体普遍存在自我调节功能较低的情况,除了会使其心理层面产生矛盾外,还可能会有行为偏差情况、心理偏差情况等出现[1]。青少年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包括抑郁、焦虑、适应问题、社交问题、叛逆行为等,如未能及时处理,其心理问题会愈加严重,甚至存在精神障碍现象[2]。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筛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人,进行不同模式的干预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筛查;最后确定此次调查有40人处于本研究定义的心理亚健康状况。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人,干预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2~22岁,平均(15.0±1.5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1~23岁,平均(15.5±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标准: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一般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干预,干预

组采用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改良型内观疗法利用传统疗法结合体验式行为治疗:(1)在专用单独房间内进行(约5平方,房间内仅提供一桌一垫及笔和笔记本),在隔绝外界干扰因素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内观疗法,频率为每天两次,上午约4h,而下午约3h左右,持续进行5d。(2)内观疗法涉及对象:患者兄弟姐妹、患者父母等。(3)鼓励患者根据以下问题进行回忆:问题一,别人曾给予我怎样的恩惠?问题二,针对别人给予的恩惠,我曾做出什么回报?问题三,我曾为别人增添何种麻烦?针对上述问题,以年代为线索,指导患者站在别人角度对上述情况进行评价,再进行自我分析。(4)展开系统性回顾、系统性内观等,通过情绪体验,对别人提供的帮助、给予的关照详细回顾,确保内观对象能够重温、产生被爱体验,以此方式唤醒其责任意识、自信心等。同时,通过回顾自身曾经创造的麻烦事件,还可使其羞愧感重建,除了能够形成非病理状态的罪恶感外,还会建立起关爱意识、同理心意识以及共同意识等,并且形成报答意识、后悔意识以及内疚意识等。内观疗法实践中,医师要定期与患者交谈,时长为5min左右,间隔期则以1h为标准,并在交谈中判断患者心理状态,再加以疏导。(5)最后一天让患者带上眼罩,使其全天所有活动和生活处于黑暗当中,让其体验盲人的生活,从而让其学会珍惜现有的条件,同时在下午的集体体验式治疗将前几日的静态治疗转向动态的治疗,进一步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连接,起到升华的作用。需要解决问题要有具有专业经验的治疗师与患者进行晤谈,同时需具有集体治疗能力的治疗师来知道、引领参与者进行体验。

1.3 观察指标

两组实验对象干预前以及干预1、4、8周后,选择SAS表以及SDS表对患者分别进行检测,并于干预8周对两组青少年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3.0软件对两组对象临床指标进行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AS分数、SDS分数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干预1周后SAS、SDS评分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与干预前比较(P>0.05);两组干预4周、8周后的SAS、SDS评分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

2.2 两组干预后的满意度比较

通过干预后,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5.0%,对照组的70.0%(P

3 讨论

内观疗法近几年已达到国内专家关注,并在心理治疗中进行深入探索[3]。国内的相关研究已经将内观疗法应用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4]。有研究显示内关疗法不仅可以对青少年抑郁症进行有效改善,而且还能对机体适应能力有效提高[5]。内观疗法由日本研发,然而该疗法思想内涵与国内医学背景、哲学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学知识等均有密切关联[6]。但基于本国文化及社会背景与日本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结合本国存在的实际性问题。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及行为问题逐年上升,其危害性不单影响到患者个人的健康机将来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时直接带给家庭和社会极大的危害和负担,如何更好的用一种治疗来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感触亲情、改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学习和生活,成为当下心理专业认识需要重视的内容[7-9]。

对于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单纯的药物治疗仅能改善患者的情绪,却无法及时的改善其认知,难以从根源上做一些改变。而改良型内观治疗将传统的内观治疗结合青少年的特殊融入集体的体验式心理治疗,使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成长起来,使其通过治疗认识到父母及周围的亲戚、朋友等为自己所付出,在对他人提供的关照进行回顾,除了能使裙鄱韵笮纬杀话体验外,还能唤醒其责任意识以及自信信念,而通过回顾为他人带来的麻烦与负担,则可使其羞愧感重生[10-13]。通过形成非病理性的罪恶意识,在重建同理心以及共同意识的基础上,还会形成报答心理、后悔意识以及内疚意识等[14-15]。最后一天的集体体验式治疗将前几日的静态治疗转向动态的治疗,进一步加深了与父母之间的连接,起到升华的作用。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通过本研究表明,改良型内观认知疗法不仅可以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对象的抑郁情况以及焦虑程度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还有经济性强、有效性强等特征,因此可以应用于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张红英,王军,李新影,等.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及积极心理品质的调节作用[J].广东医学,2017,22(04):1-6.

[2] 高承海,撒丽.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发展状态与心理适应的关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2):106-110.

[3] 朱姣,殷小川.重要他人的自主支持感与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关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23(01):48-55.

[4] 聂晶晶,张国礼,孙志军.情绪调控在体育活动与青少年内隐问题行为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学校卫生,2017,12(01):53-56.

[5] 李董平,周月月,赵力燕,等.累积生态风险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6,25(12):1519-1537.

[6] 易娟,杨强,叶宝娟.压力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和非适应性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12(4):644-647.

[7] 张红英,李新影,王宇宸.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性别和年龄的调节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5(1):115-116.

[8] Sanger,Camilla,Iles,et al.Associations between postnatal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psychological outcomes in adolescent offspring:a systematic review[J].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2015,18(2):147-162.

[9] 张红英,王军,李新影,等.父母受教育程度在积极心理品质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4):2975-2981.

[10] 张衡.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文献综述[J].华章,2010(33).

[11] 麦伟娟,蓝顺琼,梁梅芳.合理情绪疗法对心理亚健康护士的干预效果[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1):1295-1297.

[12] 柳雷,毛富强.内观认知疗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干预可行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99-100.

[13] 管佩钰,王宏,郭靖,等.重庆市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2):301-307.

[14] 孟献萍,王雪莹,陶芳标.某高职院校女生伤害与心理亚健康状态关联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3):462-465.

[15] 苏现彪,刘金同,王D,等.枣庄市亚健康状态高中生学校适应及人格特征[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2):201-204.

(收稿日期:2017-03-31)

上一篇:影响C臂机下骨科手术医务人员放射防护依从性的... 下一篇:PFNA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