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X项目事件看公民环境权保护的困境

时间:2022-07-28 08:07:11

从PX项目事件看公民环境权保护的困境

近日,一场PX百度词条保卫战引发关注。有人利用百度词条可以编辑的机会,多次将PX毒性由“低毒”改为“剧毒”,引发近10位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誓死守卫词条”。近年来,我国PX项目建设在多地因遭遇民众反对相继停建或缓建。回顾PX项目引发的公众事件,事件的背后根源是公民环境权保护在我国处于的困境。

环境权是指人类或其他有关主体对于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物质因素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以及由此所承担的在他们之间产生的各种义务。公民环境权既不是财产权也不是人格权,而是由生存权发展而来的、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新型人权。它具有自然性、不可缺乏性、不可替代性、不可转让性、稳定性等。在笔者看来,环境权之所以难以被在事实上保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权立法模式导致对其研究缺乏理性

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对于环境权有三种保护模式。一种是有,在宪法中确认公民环境权,使其成为宪法中新生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例如:《俄罗斯联邦宪法》(1993 年)第 42 条第 1 款规定:“每个人都有享受良好的环境、被通报关于环境状况的信息的权利,都有因破坏生态损害其健康或财产而要求赔偿的权利 。”另一种是按照公民的环境权利义务对称的方式设计的,即公民享有环境权的同时承担环境义务,而国家权力和职责处在公民环境权的保障地位,国家对环境权的法律保障作用和对其他类型的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作用相比,没有什么特别的差异。如《葡萄牙共和国宪法》(1982 年)第 66 条规定:“任何人都有享有有益健康与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环境的权利和保护这种生活环境的义务。”还有一种是规定了国家或者政府的环境保护义务,尚未从正面规定环境权或者诸如此类的权利,而是从规范国家行为的角度,规定政府的环境保护义务。如《德国宪法》第 15 条规定:“为了公民的幸福,国家和社会尽力保护自然。”

我国虽已颁布多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从其规定看:更多强调国家、个人环保方面的职责,未能从公民的角度宣告环境权。我国宪法第 26 条第 1 款虽已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但在公民基本权利章节中却没有涉及公民环境权的条款。可以看出我国是属于第三种立法模式。这种立法模式带来的一种重大影响就是源源不断的学者开始研究环境权,这种研究很多都是在建立在道德情怀和人文精神过度宣泄,并没有从法律的实质去思考环境权的白虎,混淆“法益”和“权利”的区别。从PX项目事件中一些集体事件的发生可以看出,网络上容易掀起一股股支持或者反对的思潮,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都是盲目的感性的人文精神宣泄,并没有真正从法律权利角度维护公民环境权。

二、环境权内容泛化

在环境权的发展历史上对于环境权的性质和内容有这几种学说:(1)人权说。即认为公民的环境权是一项人权或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2)人格权说。此说认为环境权的主体是公民,而公民的环境权益包括了人身权益,又由于侵犯环境权的后果往往表现为对公民身体健康的损害。(3)财产权说。此说认为环境权是一种财产权,空气、阳光、水、野生动植物等环境要素是全体公民的共有财产。(4)人类权说。此说认为:环境权是指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或地球上的所有居民共同享有的权利。

关于环境权的内容,学者们其主张也形形,很多学者倾向于把环境权看做是一个的母权利,试图将环境权扩展为无所不包的“权力束”它们总是试图把所有与环境有关的权利都囊括其中,把环境权内容丰富作为衡量公民环境权得到充分保护的标准。但是,权利的内容的泛化会导致权利内涵和边界模糊,也就越容易被滥加使用,也难以界定明确的保护方式。环境权的一般被表述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在健康适宜和良好环境生活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那么什么叫做健康适宜的良好环境,何谓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相关的科学界和舆论界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过份强调,导致了环境权过变得主观难以精确计量。还有就是环境权是否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两部分,如果不包括程序性权利,由环境权延伸出来的知情权、参与权、诉权在性质上属于什么权利,其与环境权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环境权的内容需要通过立法或者学界明确解释界定的。

三、公民环境权与高度追求经济发展的矛盾

公民环境权是公民享有在健康、适宜和优美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要保证完全意义上的这样的环境条件又是很困难的。企业的发展是GDP的重要因素。而企业要发展必然进行生产,在生产中既要消耗能源又要排放污染物,并且无论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多少都是对环境的损害。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公民环境权就处于劣势地位,常常难以得到实现。而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央政府主导下形成的财政分权体制和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政治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热衷于GDP的数量增长。因此就出现了公民环境权与企业利润、经济发展这一矛盾的不断恶化,这也是造成群众事件的直接原因。

PX项目事件只是公民环境权保护困境下,政府经济建设与公民索求环境权的矛盾,而背后的真正症结还在于公民环境权的立法明确,理性研究和与企业发展的协调。

参考文献

[1] 白平.公民环境权与企业环境资源使用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 李淑文,任大鹏.权力冲突视角下环境权的理性思辨―――基于公民环境权保护的需要[J].前沿,2010(17).

[3] 侯艳丽.从权利配置角度考量环境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01).

作者简介:芮明(1993.10- ),男,南京大学法律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上一篇:绿色可持续消费宣传周即将开幕 下一篇:以公益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