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滨散记 第1期

时间:2022-07-28 07:11:23

相信到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多数会选择去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方,很少想到距离东京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横滨。

最近和几位新闻界同仁应邀到横滨观光,发现她不仅比想象的大,也比想象的有魅力。

海陆空式全景扫描

这是一座有着近150年对外贸易史的港口城市。

很难想象当年开港时,这里小渔村的样子,也无从考证哪一片陆地是填海造田产生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海天荡漾的蔚蓝以及海湾一带的美丽弧线,是横滨不变的背景和轴心,船坞、桅杆、码头、跨海斜拉大桥芊芊莽莽,像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音符,随处上演着迷人的交响。海为城景,城海互映。也许,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横滨的旅游业开启了一种全景式的思维,并由此产生了一些辅助的观光手段,至少我这么看。

辅助手段一:乘直升飞机

一架蓝白相间的直升机小蜻蜓似地由远及近,稳稳停落在面前10米远的地方。大家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是来接我们的!在螺旋桨鸣响中,我们分成三人一组,轮流乘机直飞。地面倾斜着退去,视野随着飞机升高陡然开阔,人如鸟儿般俯瞰着沿海林林总总的城市建筑,好一幅横滨活地图。视线西转更奇:延绵的山峦中,惊现富士山。

全景到底不同于近景或半景。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心中却溢满低空飞翔带来的视觉满足感。不要以为这是什么特殊礼遇,这只是横滨的一个观光项目,已经持续了14年。项目的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迄今有20余万人次的游客享受此项服务。根据乘机时间长短,有不同的收费标准,一般在4000到12000日元(约折合人民币300―700元)之间。

辅助手段:登空中花园

如果不乘坐直升飞机,另一个能把全城尽收眼底的去处是横滨核心区的地标大厦,这座形似奖杯的摩天大楼是当今日本最高建筑,70层,296米,顶层的观光厅是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园”。电梯以据说是每分钟757米的速度疾速上升,除了耳膜略有反应,基本是在不觉间飞上观光厅的。

在顶层做360度环绕,可比在直升飞机上更从容地欣赏横滨全貌,特别是陆地部分。只见临海的建筑组群多姿多态,象征21世纪国际港都的未来,一些在其他角度被虚化的建筑,此刻在眼前如此清晰立体,无需使用投币望远镜。

东观沧海,南辨街巷,西望山峦,我们选择在西侧逗留,这里可以静静地平视日本民族的圣岳一富士山。正是日落时分,端一杯热咖啡小坐,欣赏夕阳在毗邻富士山的那些山顶上踟蹰,拖着绚丽的橘黄下沉、躲闪,熠熠耀耀,直至消失。

人在高处,环海拥山的那份心境,自不必说。

辅助手段三:夜乘游轮

本以为欣赏夜景登空中花园便是无二的选择了,接下来的安排告诉我们,横滨的海港夜色是需要乘海轮来触摸的。

没想到泊在山下公园附近港口的白色豪华海轮是给普通游人预备的。在夜幕中,我们登上游轮,吊灯、美酒、音乐,撩人的浪漫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船身徐徐离港,在临窗的西餐桌上落座,只觉风生水起,灯火璀璨,沿岸的各种几何图形的建筑、著名的横滨地标塔一概披上了亮晶晶的彩灯,五光十色,曲线玲珑,煞是好看。游船在跨海大桥的桥墩下穿行而过,那种波澜壮阔与江河中细腻的桨声灯影大为不同。

如此风情实在太适合情侣,难怪舱内尽是青年男女含情对酌的光影。

的确,横滨的全景美是值得用海、陆、空工具来欣赏的。仅仅看细节的精彩,也许会忽略掉这里远山近海的自然对整个城市的衬托,辜负这个城市丰富的韵味。所以才设法让游客借助一些非常手段从全景开始,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游历,在城市的现代气息、商业味道和自然的融合中感受到一种和谐。

由历史遗存看城市文明

在横滨,有些地方很像中国上海或其他一些沿海城市。作为日本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港口,这里也是外来文化最早进入的门户,可以说小到火柴、瓦斯灯、肥皂,大到理发馆、咖啡屋,剧院等,都是先于东京从外海“漂”进这里的。城市景观有的西洋味、舶来味,我们一到这里就感受到了。

远的不说,我们下榻的横滨新格兰酒店,就是上个世纪20年代修建的,其三角形的楼体、客房的格局和陈设都带有那个时代的西洋建筑的典型特征。大堂中央是一个装饰华丽的老楼梯,它的实用功能显然已被文物功能取代,楼梯上方的墙壁上镶嵌着装饰考究的宗教壁画和罗马时钟,细看,中间其实是一座老式电梯。

还没放下行李,《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钱江就有了新发现。和他一墙之隔的315房间曾经住过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于是经酒店工作人员同意,我们自行增加了一个小小的参观项目。服务员用钥匙打开房门,门廊东墙上赫然挂着麦克・阿瑟那幅招牌式的戴墨镜叼烟斗的酷照,房间比现在酒店的普通客房狭小,尤其对麦克・阿瑟来说。只有东窗下,一套凤琴大小的西式书桌椅是当年将军用过的。不会是当年(1945年)因为要到密苏里号上主持接受日本投降仪式才住这里的吧?说不定将军就是坐在这儿备了5支笔,然后直接书写那个历史片断的。

印象更深的是海岸上那两座红得耀眼的老建筑――建于1911年的“红砖仓库”。这两座长方形的矮楼用红色的砖做外墙,一波三折的青灰色尖顶和古老的避雷针尽显欧陆本色。两座建筑也曾屡遭毁坏,听导游说,一号楼东面的顶层是2002年才修复的,不足百年的旧建筑得到这样以旧修旧的悉心保护,很是难得。

以旧修旧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很容易想象当年这里存放烟、酒、羊毛等贸易物品时的样子。除了外面玻璃暖房似的咖啡馆,看不出这座楼有任何还在使用中的迹象,砖墙上稠密的窗户都是黑洞洞的。可是从一层仓库大门进去,里面却别有洞天,已经改造成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厦和体闲场所了,但西侧入口原装铜铸大门、立柱等完整无缺,只是被巧妙地镶嵌、保护、利用起来了。入口处脚下有几个玻璃灯箱,里面展示的是遗存下来的建材和设备。

室外不远是旧“税关事务所”遗址,实际上只剩下一块多边形的老地基了,但也毫不马虎地被保护了起来。附近还有一段铁轨,据说是日本最早的铁路的发端,也被镶进水泥路面得到永久保护。

这些创意不知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既让游客感知百年沧桑,又可享受休闲购物的乐趣,其独到的匠心令人起敬。

像红仓库这样的外来保护建筑还有多处,而且不全是西洋的。中国商人在横滨开港后不久就来这里做生丝和茶叶生意了。现存的横滨的中华街之大之繁荣是全世界最牛的。她的完整留存有当地华人的贡献,也和当地重视历史遗迹保护的氛围密不可分。

自然,横滨在本土文化保护发掘方面的自觉自不必说。像集中了传统日式庭院的著名三溪园等等,都是这样的所

在。

这些富于个性的遣存、遗址、遗物直接推进的是一种活性的文化传承,让后人由此很容易串起记忆的珍珠,多角度感知开港初期的经济和社会的风貌。这永远都是比自然景观更容易植入人们内心的东西。一个城市的个性特色和底蕴生于此,源于此。

大大小小丝丝入扣的博物馆

如果说博物馆是一个城市记忆的门户,那么横滨到处都有这样的灵动的慧眼。几天来总有各种名目酾博物馆在行走的车窗前一闪而过。短短4天。我们参观了其中的四五个。

日本报业博物馆建在横滨信息文化中心大楼里,由日本报业协会干本世纪初集资创办。报业博物馆为什么不是建在东京而是建在横滨?看看展板上的日文就会恍悟:日本第一份报纸是1871年在横滨诞生的《每日横滨》。

这是一个全面反映日本报业历史沿革与发展的现代化展厅,约有三层楼的规模。除了有大量的展板、实物(据说有15万种,包括印刷机、电视采访车等大型实物),还有资料放映厅、可以任意检索到150余家会员单位的任意一天报纸的“报纸图书馆”等等,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都用上了。

走马观花地看展板,认为日本报纸的发端和战争、战事有多种联系总不会错。有关随军记者、女记者诞生的过程都有图片纪录,还看到了包括从军记者证.最早的报纸广告、号外、报亭招牌等等实物;在近现代部分,我拍下了当年所谓报道“满洲国建立”的日本报纸、卢沟桥事变当天的日本报纸,看看当时的侵略方怎样纪录历史。

最后一个展区几乎与现代报纸或通讯社的办公室无异,纸媒体的编辑、制作过程一目了然。我们自己动手在计算机前输入,于是每人得到一份自己“主编”制作的当天报纸作为纪念,当然也没错过在电视新闻区过了一把“主播”瘾。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能在横滨看到本专业的博物馆是行前没想到的。

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由个人投资开办的私人博物馆,像集世界各国娃娃之大成的偶人博物馆,最难以想象的要属拉面博物馆。本以为叫“博物馆”是饭馆出于商业目的作的“秀”。可进去一看就被镇住了:时光在两层楼高的大天井里倒流到日本战后的“旧社会”,老电线杆上昏暗的街灯,惊艳的老广告,老商品、小杂货铺和包着头巾的老板娘,留小胡须的巡警,形色诡异的占卜先生,药店、时装橱窗,小旅馆的门里面竟不时传出猫叫……

这就是餐饮区了,餐厅就隐藏在逼真的旧墙老门里。别怕公厕破旧,只要门能打开就能用,里面的设施是现代化的。

博物馆是由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位中年人创建的。由于他曾长居此地,是眼看着这里怎样一点一点被改造、摧毁和消失的。他希望通过一家面馆,再现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昭和33年(1958年)时这一片的街景,让人们在吃拉面和总结拉面史的时候,也记住那个历史时期――他记忆中的童年。1993年他实现了这个想法,开业后在日本轰动一时。博物馆现有日本8个拉面品种的经营者加盟,共同经营这个能看能吃的博物馆,着实把美食上升到了文化的层次。

到这里光参观不吃面需要300日元(折合人民币20元左右),大大低于吃一碗面(折合人民币80元左右)的价格。

横滨博物馆的投资渠道主要是财团投资、著名企业投资、还有私人投资。无论哪种形式,收费都很低或不收费。特别是对中小学生。他们是怎样兼顾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的呢?没来得及仔细考察,我想,除了社会文明程度高,不在这个领域追求经济效益外,恐怕他们肯在博物馆的人文和商业价值的平衡上下大功夫这一点更重要。无论建筑的风格、布局设置还是投资合作的机制,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尤其值得借鉴。

横滨观光局的一位官员告诉我们,近年来横滨的旅游经济势头不错,2006年外来游客已经达到了81万人,预计2007年达到94万人。相信到了2009年,横滨建港达到150周年的时候,将会达到一个新的峰值。他们透露,正计划实施在不长的时间内,为横滨所有的旅游景点都配上中文标示,届时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人能来横滨旅游。

上一篇:鼠年养鼠谈鼠经 下一篇:天南地北聊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