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立品德学科学业评价体系探路

时间:2022-07-28 04:53:46

为建立品德学科学业评价体系探路

摘 要:根据课改纲要的要求,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品德学科的兴趣,尽量缩短教学中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给学生更多生动有趣作品制作的时间,以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对如何建立品德学科学业评价体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品德学科学业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探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积极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拓展了品德学习空间,丰富了品德学习形式,培养了在知、情、意、行中主动发展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品德学科学业评价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下面,谈谈对品德学科学生作品制作的指导与评价工作进行探索的有关情况。

一、呈现作品主题

(一)确定内容,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相关材料的内容

首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作品内容。

(二)提供素材

由于一些条件限制,教师应该向学生适当提供一些必要素材,让学生从中整理出适用的相关材料。教师向学生提供的素材,比要求学生去准备的材料,内容要宽泛一些、范围要大一些,给学生较大的、灵活的选择余地。

(三)指明路径,让学生能顺利地去获取相关材料

教师向学生指明获取材料的路径,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去获取各种信息,从而形成独自搜集信息的能力和有计划地做事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相互协调的能力。

二、明确作品形式

根据主题内容及自己搜集的资料,确定作品的形式,可以制作成调查表、调查问卷、访问记录、小报、相册、成长集、故事集、录像、剪贴报、粘贴画以及其他手工作品等形式。这要视材料的属性,灵活制作成恰当的、最能表达主题的不同形式的作品。

三、指导作品制作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对于作品指导课来说尤为重要。确定好形式后,要求学生对呈现的作品,预先在心中进行构思和设计,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材料准备得充分与否,与指导课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作品制作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二)导入方式——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立足于学生的好奇心理,求新求变,好动。首先,教师应该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新奇的情境。由生活实际引入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创作的冲动和灵感,水到渠成,导入课题。

媒体导入——在教学中,常用图片、实物、录像等一些辅助教具。教学中尽量地将媒体介入,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开放的具象环境,容易激发他们的情趣,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学生制作作品

(一)动手时间——足

要在有限的课堂之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要惜时如金,好好备课,妥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精讲多练,给学生留足动手时间。

(二)想象空间——广

例如,《民族服饰贴画》一课,让学生学会了最基本的制作方法后,树立学生自信心,让其敢于创新,独立完成作品。结果,学生自主制作出来的作品精彩纷呈,有的添加了饰品;有的添加了优美的背景;有的着色添彩。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引人入胜。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表扬与奖励,学生情绪高涨,对作品制作表现了空前的主动性,热情和欲望得到完全释放,充分展示了作品的原创性和学生的创作才能。

五、作品展示欣赏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使学生品德学习的能力得到进步和提升,让学生可成可见可闻可想,敢说敢做敢评的能力得以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评价尺度,从作品本身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作品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培养和增强。为探索有效评价途径,应该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共同承担上。

(一)确立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要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规律。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与生活经验。在学生参与评价时,要互相沟通,师生要达成共识:

1.激励肯定,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

3.允许学生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二)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

通过学生讲自己作品的构思,自己评价个人作品,学生学会了自省,促进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2.师生共评

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特色的作品,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的作品好不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亮点是什么?……

3.作品展评

将学生的作品集体展示出来,鉴赏比较,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完善,追求完美。

参考文献:

[1]顾凯.基于提高思想品德学科素养的评价体系探索[J].学知报:教师版,2012(14).

[2]杨蕙馨.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培养机制变革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上一篇:让“数学活动”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下一篇:“珍爱和平”类话题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