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28 01:39:24

语文课程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一、爱国主义在其他课程中的呈现方式

在其他课程中,同样也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譬如音乐课,我们既要学习高雅的西方音乐,更要学习我国的古典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加学生对祖国、对社会、对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2]美术课、信息技术课等亦然。但是这些课程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因此,它们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只能是含蓄巧妙的,否则易本末倒置。

二、爱国主义在语文课程中的呈现方式

说到情感培养,语文课程当之无愧担此重任。它以其独特的形式——通过精挑细选的不同体裁的经典文学,或组成一个主题单元,或分散在不同单元中呈现给学生——多样的形式既不会显得零散无章,更不会显得生硬刻板,语言优美而又不失真挚,内容活泼而又不失严肃,凸显了语文课程的连贯性、持久性。

(一)依学生发展阶段的不同多层次呈现学生的年龄层次决定了他们的理解和感悟水平。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教师需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打开一扇门”,引领他们走近文学、亲近自然;八年级则是学生逐步定向发展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已经熟悉了中学生活,也熟悉了中学教材,教师以启发学生感悟文学为主要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完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九年级则是学生定型发展阶段,此时学生需要在品味的基础上提升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在文本的感悟中学习杰出的历史人物,鼓励学生立报国之志。[3]

(二)依文本内容的不同多维度呈现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为例,同为爱国主义的题材,呈现内容却不尽相同:《枣核》是海外游子的眷恋深情,《最后一课》是普通师生对国家语言的热爱,《始终眷恋着祖国》则是爱国之士热切盼望回国的决心,《春望》则是国破家亡时的痛楚与无奈“爱国不分你我”,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小学生,都应该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爱国不论国籍”,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并且愿意为之奉献;“爱国不忘行动”,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付诸实践,在国家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

(三)依文体特征的不同多样化呈现这一方式主要体现在文本体裁上:既可以是一篇记叙文,如《枣核》,作者萧乾以小见大,仅是几颗小小的枣核便深情地表达了友人对故土的思念;也可以是一篇小小说,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仅用肢体动作便将爱国情怀表达的淋漓尽致;还可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如《过零丁洋》,振聋发聩,永垂不朽;还可以是一首深情款款的现代诗歌,如《我的中国心》,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多样的文体编排,使学生不会因文体单一产生厌倦情绪,而且可以从多个角度获得学习的典范,还可以在生动的文字中徜徉,细细品味爱国主义,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非冰冷刻板的说教。

三、结语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极强,但是非分辨能力有限,他们需要有一盏灯照亮前进的方向。将课文与生活相联系、将先人与时代相联系,使学生对“祖国”这一概念由“小我的平衡”达到“大我的平衡”,由表面粗浅的认识达到深刻透彻的理解,这也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爱国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它需要我们深入其中,探寻摸索,寻找生命之光。

作者:王姚姚 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国有企业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一篇:中学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