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探讨

时间:2022-07-28 10:32:54

泗阳县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探讨

摘要:城市能否高效正常进行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本文着重分析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分析及后续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泗洪县、地下管线、规划、措施

前言:城市能否高效正常进行生产、生活等各项经济社会活动,取决于城市基础设施的保障。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泗阳县来说,地下管线主要包括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通信管道和电力管道。城市能否目前,我县地下管线存在标准不一、资料缺乏、底数不清、位置不明、管理分散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规划建设造成影响,特别是对市政工作造成影响,由此导致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重复开挖、城市洪灾等事故,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进一步加大了城市管理的成本。因此,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地下管线是未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的基础工作,是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应对突发灾害的保证。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规划方面

(1)工程系统规划体系不完整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同时,应同步编制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使城市各专业工程系统规划在城市用地和空间上得到保证。目前,我县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层次清晰的工程规划体系(城市工程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城市工程系统各层次规划既可科学地指导各专业工程系统的总体开发建设,又可以具体指导各项工程设施设计。

(2)缺乏协调体制

各工程专项规划与城市用地规划脱节,市政设施用地难以落实。不同专业的市政规划彼此之间缺乏协调,同时单一专业的规划内部也缺乏协调,有些往往又相互矛盾,反而造成规划实施的依据不明确,造成规划效力低下。经过对城市各专业工程系统规划的综合协调,能有效地指导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性、可行性、科学性。

1.2建设方面

(1)建设计划不统一

各类地下管线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使建设发展计划不能同步进行,各个单位地下各种管线的陈旧、事故、新建、改建、维护等建设项目自行建设,造成重复开挖,“拉链式”道路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损害城市形象。

(2)部分管道已老化

如由于技术发展原因,我县早期所使用的供水管材为铸铁管(沿众兴路),该种类型的管材埋地后较易腐蚀,导致管道在使用数年后出现严重老化现象。另外加之施工质量问题,也是导致地下管道老化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1.3管理方面

(1)失修失养情况比较严重

早期建设的各类管道,质量标准普遍偏低,老化、锈蚀、破碎、内壁结垢等现象严重,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保养,给市民生产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以供水为例,城区内管网漏损率达60%。

(2)缺乏协调管理

地下管线在管理上由于投资主体不一样,再加上利益驱动,形成各自为政,缺乏协调配合。目前,地下管线基本上都由产权单位投资建设,并按不同行业加以管理,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很难做到统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目前,我县尚无负责全县的地下市政管线的信息化管理的部门,由于地下工程管线及相关基础资料的缺失,规划部门无法对地下工程管线管理和校核,难以为地下开挖动工提供有效服务。

2原因分析

2.1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因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养护的倾向,对隐蔽工程的地下管线的规划与建设中,上述意识更加突出,实施过程中管线经常打架,临时变更设计,新老管线叠加,潜在诸多事故隐患。

2.2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涉及到建设、规划、路政等管理部门以及水务、电力、通信、消防等主管局,还有燃气公司、电信、移动、联通等各管线专业公司等,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迫切要求形成一套协作统一、相互配合的协调制。

2.3 尚无信息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网络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建立规划信息系统管理平台,重点是加强地下管网的动态跟踪、规划的实施监控、规划管理的反馈与调控。同时这个平台也能够对各种规划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协调和校正。由于现状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没有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管线实施建设的效率。

2.4缺乏行业指导

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个涉及部门多、工作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是市政专项规划编制,还是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管理,现状尚无统一的技术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指导,造成规划编制深度不统一,规划标准不一致,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数据格式、软件平台等不标准、不统一,信息无法共享,无法发挥积极作用,效果欠佳。

3解决措施

3.1搞好普查工作,完善信息平台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应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是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探测工作,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工作,完成地下管线数据采集,为编制规划和建设信息平台打好基础。第二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城市地下管线数据信息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制定城市管线管理办法等法规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更新制度。第三是全面推广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成果的应用,包括提供地下管线信息服务与地下管线应用功能服务,促进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全面应用。

3.2重视管线综合设计

在进行管线综合设计时,要对城市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认真查勘,提高设计质量,避免地下管线设计变成示意性,以致现场施工无法实施。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只有平面图的规划设计已落后于形势要求,急需深化,提供竖向设计的程度,以确定各专业管线相对位置,交待清楚每个节点处互相交叉、层次关系。

3.3加强对地下管线建设的管理,实现统一建设和实施

实行地下管线建设活动的集中管理,并出台相关文件,以保证将地下管线建设活动纳入地下管线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或竣工备案等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为管理机构对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凡城市新建、拓宽改造道路,新建生活小区,必须实行统一建设,地下管线统一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由协调部门加强配套力度,避免出现拆迁不到位,地下管线任意变转,造成浪费,给管理带来困难。防止有的专业管线单位由于资金的原因或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按规划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

3.4加强后期维护保养管理

管道建完后,应加强地下管线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验埋地管道的防护层状况,保证管道正常运行,防止跑、冒、滴、漏。由于管线由于产权分属不同,难免给日常维护带来一定的麻烦,同时管线工程的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因此此项工作可有偿委托市政工程维修养护专业机构巡查与维护。

3.5推广新技术(非开挖技术、漏水检测等)

非开挖技术。非开挖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地下管线施工技术,使用该技术能在地表干扰极小的情况下无须挖掘就可以铺设、修复、更换、探测地下管线,具有不破坏环境、无泥尘污染、不干扰交通、不破坏道路结构、铺管精度高、工期短、施工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更换或修复旧的给水管材和完善污水系统时可积极推广这种技术,以彻底根治马路“拉链”现象。

漏水检测。城市漏水率高主要是管材质量存在缺陷、施工安装质量不高、规划设计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城市供水管网多沿路网铺设,随着城市路面硬化率的提高,管道漏点越来越不易发现。因此在完善日常巡检维护和发动市民报漏等被动检漏方式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主动检漏,通过对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提高检漏的准确率。建议建立漏水检测队伍,形成常态化的检漏工作,才能够有效的、逐步的降低漏损率,从而改善居民用水质量、改善供水企业运营状况、缓解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综上所述,建议成立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有负责我县地下管线的探测工作、负责与专业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专项规划、负责对全县地下管线项目进行综合协调并对各类地下工程提出技术审查意见、负责与各部门、各行业建立协调、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各类新建地下管线的档案信息及时更新。

上一篇:探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创新途径 下一篇:德格印经院与英雄史诗《格萨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