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灵山县文利镇小学厕所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28 10:23:31

关于灵山县文利镇小学厕所现状的调查报告

厕所是人类生活必备的场所和环境条件。学校作为人员众多的公共场所,建厕、用厕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建厕、用厕往往成为学校工作中被忽视的问题。为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规范校园建设,改善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灵山县文利镇中心学校决定对辖区内所有学校的厕所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以国家《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和《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为依据进行评价和研究。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1月10日。

[调查对象]辖区内15所小学及其附属的14个分班(教学点)。

[调查目的]了解、掌握和分析全镇各小学的厕所建设和卫生设施情况,对照国家标准《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和《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进行评价,以加快校园规划和建设步伐,提升学校常规管理水平。

[调查方式](1)实地观察、测量,获取第一手真实数据。(2)问卷调查,座谈交流,走访师生,广泛收集信息。在分析、研究所取得的素材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

一、学校建厕、用厕的基本现状

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5份,每校1份,回收15份,有效卷15份。调查卷共设六个部分,前五部分是数据的填空和选择,分别是“学校厕所基本情况”“学校厕所现状”“课间上厕所情况”“厕所规划情况”和“分班厕所情况”,最后一部分是简答题:“你对学校厕所建设有何建议?”我们对所有的调查问卷作了认真的统计、分析,综述如下。

1.学校厕所建设的基本情况

全镇15所学校,厕所建在校内的有6所,建在校外的有7所,厕所的大便、小便处分别设在校内和校外的有1所,没有厕所的学校,主校有1所,分班(教学点)有13个,占分班(教学点)总数的92.9%。

2.学校厕所建设现状

学校厕所的建设现状令人堪忧。砖木结构的D级危房类厕所有10间,占66.7%;砖混结构的有4间,占26.7%;仅有四面矮墙、无天面的“露天厕所”有6间,占40%。厕所的完好度更加糟糕,“基本完好、完好”的仅有4间,占26.7%,多数学校的厕所已呈“破裂、破损”状态,其中达到“损坏严重”和“残损、危险”程度的各有2间,分别占13.3%,牢固度“差”的有1间。蹲位设置问题不容乐观,全镇15所小学,男蹲位数为0的有1所,仅设3个以下的有10所,占66.7%;蹲位数在4~6之间的有3所;蹲位数最多的有8个,仅1所学校拥有此条件。男女蹲位数对比,多数学校女蹲位数与男蹲位数持平。女蹲位数少于男蹲位数的学校有3所,女蹲位数多于男蹲位数的有2所。男蹲位数与学生数的比例低于“1∶20”这个标准的有13所学校,占86.7%。蹲位数达到配比标准的学校仅1所。女蹲位数与女学生数的比例情况与男蹲位数的比例情况差不多。

3.师生课间上厕所情况

全镇15所小学,男女学生上厕所处于“紧张”程度的有14所,仅1所学校处于“宽裕”状态。教师上厕所的状况与学生的状况基本一致,即多为“紧张”状况。

4.厕所规划情况

对厕所的规划,各校反应积极,强烈要求新建一批学校公厕。参照国家标准,按男生每20人设置1个蹲位、女生每16人设置1个蹲位计,全镇15所小学男性用蹲位现有47个,缺61个,应建108个,面积为432平方米;女性用蹲位现有47个,缺77个,应建124个,面积为496平方米。应建男女蹲位数合计232个,总建筑面积为928平方米,按每平方米造价1250元来计,共需建设资金116万元。

5.分班(教学点)厕所情况

全镇15所小学有9所学校设有1~3个不等的分班(教学点),共计14个。这14个教学点中仅1个拥有露天厕所,其余教学点师生用厕均为“开放灵活”“自由解决”状态。

绝大多数学校认为急需划拨专项资金按标准建设厕所,切实解决师生用厕紧张问题和由此引发的校园卫生、环境污染和师生心理压抑等问题。

二、调查结果综述

全镇多数小学厕所现状可概括为“老、旧、简、残、危”。

蹲位数和用厕面积明显不足,造成师生课间入厕用厕困难,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没有厕所的学校和教学点,师生解决大小便仅靠一个“尿缸”,或挤占居民的厕所,或“打游击”。部分师生甚至为少上厕而少饮水,养成憋屎、憋尿的不良卫生习惯。更为严重的是有个别学生因久而久之用厕紧张而出现了忧郁、厌倦、压抑的心理症状,若建厕工作仍止步不前,势必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净化工作。

三、厕所现状分析与透视

1.学校厕所建设落后,蹲位数明显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15所学校中,没有学校公厕的学校有1所,14所配备有厕所,但蹲位数量远未达到规定的学生比例数。况且,我镇小学厕所女蹲位数与男蹲位数相等,这是不符合比例要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女生上厕所时互相拥挤甚至碰撞的现象非常突出。

2.学校厕所设备简陋,用厕环境恶劣

厕所的安全性也成问题,绝大多数厕所都是砖木结构,有些已经年久失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些学校厕所选址比较偏僻,很多时候远离了大众的视线,安全隐患大。在走访的师生中,对学校厕所所在位置的满意度很低。厕所里面更是一团糟,可用脏、乱、差来概括:蚊子苍蝇乱飞,老鼠蛤蟆横行;没有安装照明设备,没有洗手盘(或水龙头),角落堆桶;清洁方式落后,没有冲水设备,没有专人打扫和冲洗。有些学校为了节约用水而对厕所采取定时供水甚至断水措施,供水设备形同虚设,久而久之成了“旱厕”。

3.学校厕所管理缺失

学校厕所出现脏、乱、差的主因是管理不到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没有厕所管理规定,由于学校缺乏细节管理,厕所里没有厕所专用设置,如厕纸、垃圾篓等,学生自行使用木枝、硬物或粗纸当厕纸使用,这些粗糙物直接扔入便道粪坑,造成堵塞。不少厕所清洁轮值制度执行力度令人怀疑,表现在有的厕所只打扫而不冲洗,有的厕所每周才冲洗1次,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谁用厕谁紧张”,人到了厕所,脏得实在忍不了才临时打扫一下。至于能够进行消毒的厕所全镇均为零。学校对学生用厕的监管很有限,学生随意大小便,地面尿水、粪便时有堆积,臭气难闻。在这种管理气候下,学校厕所已成为师生最为恶心的地域,用厕则是师生最为难熬的时刻。

4.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用厕常识缺乏

宣传教育不到位也是造成学校厕所出现脏、乱、差的原因之一。调查中我们发现极少学校在厕所里张贴卫生宣传小知识,文化长廊上也没有厕所卫生宣传专栏或展板的影子。在调查人员与师生员工的交流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用厕卫生,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努力的方向和改进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文明安全用厕

提高思想认识,把厕所卫生教育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卫生宣传板报、张贴卫生宣传画和校园广播等形式,抓紧抓好厕所卫生宣传工作,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公厕卫生安全,避免疾病发生,营造人人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2.加大资金投入,新建标准化公厕

要加快学校厕所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要在资金投入、拆迁征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以确保学校厕所建设能顺利建成和投入使用。

3.明确职责,切实加强学校厕所管理工作

学校要强化监管力度,将厕所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明确厕所的管理职责。通过建立健全厕所管理制度、厕所轮值制度等,确保用厕安全、卫生。同时,要建立健全厕所卫生监测和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卫生问题和传染病疫情隐患。学校厕所要有专人或兼职教师带班打扫、冲洗,并尽可能定期消毒。

(作者单位:灵山县文利镇中心学校,广西 灵山,535400)

上一篇:打造“和融”文化,提升科研内涵 下一篇:初中艺术教学与青春期教育的整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