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研究

时间:2022-07-28 10:18:20

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研究

摘要:物联网专业师资匮乏是制约各高校物联网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分析我国高校物联网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探讨通过多渠道外引、机制化内培,建设行业特色鲜明的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

关键词:物联网;师资队伍;多渠道外引;机制化内培

作者简介:桑潇(1985-),女,山东寿光人,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实习员。(天津 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批准“十二五综投”建设专业教改项目“依托优势学科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物联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编号:C03-08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76-02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进行延伸和扩展,能够实现任何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者和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上看,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RFID)等获取和采集物体的信息;网络层主要是传递和处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层主要是通过与不同行业需求相结合实现其智能化应用,因而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是通过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体现的,我国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智能农业、工业、物流、交通等九个物联网示范产业。综上所述,物联网是一个融合了传感器、通信、嵌入式系统、网络等多个技术领域,横跨多个产业的新兴产业。[1]

物联网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决定了物联网产业所需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既要具有宽基础、强实践等普通理工科专业人才要求的素质,还需掌握不同应用领域的知识,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掌握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一、我国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发展现状

2010年初,教育部允许高校进行物联网相关专业申报后,经过层层筛选,共有37所高校获批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主要包括“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和“传感网技术”专业,除了个别高校设置“智能电网”和“传感网技术”专业外,其余多数高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在第一批高校获批之后,其他高校也陆续加入了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的行列中。

此外,各高校也以不同形式积极推进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发展,例如北京邮电大学与无锡的产业合作以及南京邮电大学成立的首家物联网研究院等都积极推动了物联网在各高校的专业发展。

虽然国内各高校都积极致力于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和建设,但它们大都存在配套教材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实验室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2]尤其是物联网相关专业建立时间短,精通多学科相关技术人才匮乏,成为物联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我国首批获准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三十多所高校大都推迟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资力量薄弱,缺少相应的师资队伍支撑整个专业的发展。因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融合多学科门类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成为物联网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3]

二、高校物联网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特点

由于物联网本身的特点和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物联网师资队伍的建设既要体现一般工程应用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的特点,又要符合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物联网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融合多学科,突出行业特色

依据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多学科的专业人才和优秀教师,这是物联网多学科交叉的内在要求。由于物联网应用领域范围广,横跨众多产业,高校无法全部涉猎,将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发展与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依托优势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整合跨学科的专业人才和优秀教师,突出专业建设的行业特色,可以使专业发展的定位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更加具有针对性,提升在高校中的竞争优势。例如农业大学可以致力于智能农业方面的开发与研究,邮电大学可以从事物联网技术在通信工程方面的应用开发。

2.注重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由于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因而对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学者认为物联网作为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必须建立品牌化的师资队伍,除了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外,更要注重从应用入手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3.外引内培并举,师资结构多元化

各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建立时间短、师资水平要求高、人才稀缺,新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大都处在摸索阶段,想要建立与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物联网师资队伍,需要各高校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物联网学科的特点组合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按照“用好现有教师队伍,引进高层次物联网人才,吸收工程技术人员,整合多学科优秀师资”的思路,[4]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具有实践经验的急需人才,培养和提升现有师资,使物联网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更加符合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

三、物联网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

1.多渠道外引,改善师资力量薄弱现状

由于物联网的一些关键支撑技术如传感器、两化融合、云技术等尚处在发展阶段,因而在物联网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除了部分课程,例如网络层中的大部分知识可以沿用传统网络工程的知识内容外,许多关键技术和理论知识需要重新进行课程规划与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而单纯依靠高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显然无法满足新专业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通过多渠道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物联网人才促进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1)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挥其在教师团队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物联网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少能将多种新技术进行融合和聚合的高级人才,但各高校并不缺少精通单项技术的教师和学者,因而通过引进精通物联网多种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整合现有教师队伍中擅长物联网不同领域的人才,可以形成集体协作的教师团队,推动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建设和科研项目的集成创新。以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除了创造优越环境引进“海河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带头人外,还聘请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的制订,在物联网师资队伍的建设中起到了核心领导作用,并通过整合教师团队提升了凝聚力。

(2)深化校企合作,注重团队的引进,提高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水平。由于现阶段工程应用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人才缺口较大,根据教育部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仅智能农业一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上千万,[5]这种状况使部分企业关注的焦点不再局限于成熟型人才,而是通过企业项目团队与学校的交流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按照统筹规划和企业实际情况,团队中的工程技术人员灵活确定时间来校授课和进行研究合作。此种方式既能提高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质量,也能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其所需要的人才。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团队形式引入企业的高级工程人才,创新了智力引进模式,易于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近两年通过与IBM、甲骨文公司的合作,探索与企业项目团队合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带动了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提高,推动了学科整体建设,培养的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依托优势学科,整合物联网师资队伍结构。物联网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在众多高校争相设立物联网专业的竞争中,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突出行业特色,定位好专业发展方向,避免学科重复建设,才能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优势和特色,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级教师团队,依托这些优势学科和教学资源探索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食品溯源等方面的推广应用既可以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培养方向,又能够顺应国家《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关于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发展战略,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在物联网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学校增加了食品与文化等特色课程,引入本校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为学生授课,统筹协调师资,优化了物联网师资队伍的结构。

2.机制化内培,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多种渠道引进物联网领域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高校相关专业师资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物联网产业的高端人才和专家目前处于稀缺状态,短时间内大量引进存在一定困难并且伴随相应的人力资源成本和风险,因而需要在创造优越环境吸引人才的同时注重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

(1)依托地区产业资源优势,增加教师基层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与高校专业发展时间短的状况不同,物联网多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一些科研院所与重点企业中则相对成熟。1999年我国中科院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是目前世界上少数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滨海新区物联网产业示范区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基地,聚集了大唐、中兴等物联网领军企业和研发中心。天津科技大学作为滨海新区唯一整建制普通高等院校,依托滨海新区物联网产业资源优势,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联合企业加强共性技术研究,增加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为了保障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学校将企业实践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对教师进行考核,从制度上予以保障。

(2)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系统深造,培育专业骨干和带头人。物联网师资队伍的构建不仅要重视内部结构的优化及整体水平的提高,更要关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育,尤其是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和系统深造,可以为专业建设储蓄后备人才资源,提供不竭的发展驱动力。通过选拔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与其他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搭建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或承担新的研究课题,这也是突破物联网高级人才匮乏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信息时代的最终发展趋势,将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抢占竞争优势,各高校争相设立物联网相关专业,但专业师资匮乏成为目前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多渠道外引、机制化内培,建立行业特色鲜明的物联网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使师资队伍的建设符合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特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突出行业特色,实行错位竞争,避免学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晓燕.物联网行业发展特征分析[J].企业经济,2012,(9):98-101.

[2]熊聪聪,畅卫功,刘尧猛,等.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4):9-11.

[3]王红旭,孙玉宝.论物联网在高校的发展前景[J].现代计算机,

2011,(1):29-31.

[4]曹问,钟昱.拟建普通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98-101.

[5]张胜英,王烟军.物联网产业人才瓶颈及应对[J].中国经贸导刊,2012,(14):77-78.

上一篇:证课融合的“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设计 下一篇:试论高校分散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指导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