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28 09:12:21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阐述了治淮工作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做好治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治淮工程;入江水道;防洪减灾;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ZhiHuai work, and how to do ZhiHuai work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nly supplies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ZhiHuai engineering; Into the river way; Th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allevi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2011 年 12 月 9 日,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在江苏高邮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分泄淮河洪水、提高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和减轻区域涝灾的重要工程,它的开工标志着堤防达标与河道治理类项目正式拉开帷幕,淮河洪水出湖入江能力将大幅提高。作为淮河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淮河入江水道工程上起洪泽湖三河闸,下至江都附近的三江营,全长 157.2 公里,设计泄洪能力 12000 立方米每秒,可将淮河上中游 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与入海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等工程联合运用,为洪泽湖地区的防洪安全提供保障,保障洪泽湖大堤的防洪标准达到 100 年一遇;同时也承泄京杭运河西部宝应湖和高邮湖地区及里下河地区的涝水,改善区域排涝状况,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淮河入江水道工程的兴建历程由来已久,它始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但很长时期其过洪能力仍远不能满足需要。1991 年之后,作为治淮19 项骨干工程之一实施过系统治理,在 2003 年、2007 年淮河大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入江水道沿途经过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等均为低洼易涝地区,随着湖区及里下河地区的排涝标准逐步提高,排入京杭大运河的涝水流量逐步加大,河道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

此外,堤防现有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已有部分老化失修,沿线部分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亟待进行加固改造。该工程将历时三年零九个月。主要工程措施包括观音滩等滩群切滩、金湾河拓浚、归江河道护岸整治等河道治理工程,部分大堤及一批中小涵闸等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总投资约 34 亿元。

二、治淮工程的重要性

江苏地处淮河下游,是淮河入江入海的“洪水走廊”。治理淮河水患,确保淮河安澜,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一件大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治淮建设,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挡潮、除涝、灌溉、调水工程体系,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是新一轮治淮的第一个骨干工程,它的开工建设,是我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新一轮淮河治理工作全面启动。这项工程投资大、任务重、要求高,工程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弘扬治淮精神,保质保量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设任务。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维护群众利益,顺利推进工程,努力建设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工程,促进淮河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的开工建设,对于提高淮河流域防洪标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标志着淮河治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工程沿线地方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良好条件。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各建设单位要密切配合、团结治水,努力把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建成行业的精品工程、人民的满意工程。

三、如何更好地做好治淮工作

1、科学调度,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2011 年,作为粮食主产地的淮河流域,实现了粮食生产“八连增”,持续治淮和科学调度功不可没。2010 年,淮河流域降雨偏少,河湖、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旱情持续发展。淮委和流域至2011 年春,四省积极抗旱保苗,全面加强旱情监测预报,科学调配抗旱水源,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和城乡用水安全,为流域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作出了重大贡献。6 月 24 日至 29 日,淮委积极协调苏鲁两省,科学调引南四湖上级湖水源补给下级湖,累计补水4000m3,有效缓解微山湖水位下降速度,有力保障了地方抗旱用水需求,维护了河湖生态健康。针对汛期可能发生的汛情,淮委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扎实做好汛前各项准备,精心组织开展汛前检查,认真督促各项防汛责任落实,确保防汛工作早准备、早部署、早落实。不断夯实防汛抗旱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防汛抗旱预案,修订完成《淮河防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淮委防汛应急预案》,继续强化水文和通信保障,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得到持续加强。

2、依法治水,维护千里长淮健康和谐

2011 年夏季,淮河流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全面铺开,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非法采砂活动,加强了淮河流域河道采砂管理,促进了淮河河道采砂管理形势根本好转。水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强化,积极开展水资源管理、涉河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等专项执法监督检查。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与管理,小流域试点示范工程进展顺利,12 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已竣工验收。加大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完成 13 个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做好省际边界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组织开展省际水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有效防范了重特大安

全事故发生。

面对新的历史时期,经过了新中国治淮 60 年来的砥砺前行,治淮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为治淮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征途漫漫,时不我待,正如淮委党组书记、主任钱敏所说“:我们要以对时代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治淮人的历史使命,促进治淮事业的健康发展,早日把淮河打造为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3、要继续提高和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标准和体系

经过新中国 60 年的治淮建设,特别是治淮 19 项骨干工程全面完成,淮河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总体防洪减灾标准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淮河流域水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淮河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我们要按照国务院治淮会议的要求,遵循“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进以解决上游防洪标准偏低、中游行洪不畅、下游洪水出路不足、行

蓄洪区和淮干滩区人居安全、低洼地区排水不畅和因洪致涝、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安全以及非工程体系建设等问题为重点的新一轮治淮建设,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流域防洪减灾标准和体系,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4、要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经过多年的建设、防洪实践和综合管理,我们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程体系、非工程体系、社会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应该看到洪涝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总是要发生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防汛抗洪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是极为重要的。

从多年的防汛抗洪实践来看,应对自然灾害,前期的各项工作、措施和准备是第一位的,只有在规范人的行为、公民的防灾意识、工程质量的保证、责任制的落实、各项预案的制定以及有效的社会管理等方面做到位,才能在灾害真正来临时做到沉着应对、忙而不乱和紧张有序,才能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上一篇: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的综合应... 下一篇:中国与南非施工规范对比之钢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