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女二代”:其实没有你们想象的那般张扬

时间:2022-07-28 08:17:33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比一般人少走很多弯路。我父母所拥有的智慧让我受益无穷,在我年少轻狂的时候常常会适时鞭策我。其实,白手起家的创业青年也是我羡慕的对象。――刘畅

如今,新一代家族企业接班人大都是“80后”。作为家族企业的后代,他们被冠以“富二代”的称号。同时,中国民企“女二代”掌门人正在浮出水面。父辈让她们读最好的学校,用心良苦地将她们推向最基础的工作岗位进行培养。而这些年轻的接班人也在努力学习、低调行事、积累经验,她们如何与父辈顺利交流与沟通?她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心事和喜悦?

刘畅:“我喜欢同龄人白手起家的过程”

四川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于1982年,其前身是南方希望集团。集团从创业初期的单一饲料产业,逐步向上游、下游延伸,成为集农、工、贸、科一体化发展的大型农牧业民营集团企业。刘畅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之女,出生于1980年。1996年,刘永好送刘畅前往美国求学。2002年,获得MBA学位的刘畅回国。然而,刘永好立下规矩,10年内不允许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其实,如此用心良苦的低调处理,刘永好只是为了让女儿有一个宽松的环境继续修炼。

不过,刘永好给了女儿许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擅长资本运作的刘畅回国后不久,就间接持股民生银行、新希望集团等企业的股份。没过多久,刘畅又被父亲委以重任,成为新希望集团下属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接受更全面的历练。

刘永好曾说:“我的女儿和所有百姓的女儿一样普通,唯一不同的就是有一个我这样的父亲。我带给了她一个管理六七万人的企业的压力,接不接?有没有能力接?接过来能否比她老爸做得更好?这是她的压力。”

刘永好认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别人打高尔夫的时间用来学习”,无论与人谈话还是接受采访,他可能因为对方一句话很有道理而掏出笔和本子记录下来。肯学习是他们家族的一个共性,无论到哪里,坐飞机、坐车,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们几乎都是在读书、看报。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花3个小时看书、学习。

现在,勤奋学习也是刘永好要求刘畅的一条“家规”。刘永好经常这样教育女儿:“因为过去家里穷,所以我们肯拼肯吃苦。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你们有更优越、更富裕的生活,但面临着一个更加现代化、知识国际化的社会,你们的空间其实更大。不过,要想成功,你首先要学好真本领。”

刘畅是员工眼中的刘总,朋友称呼中的畅姐,父母疼惜的畅畅。在父亲眼中,刘畅还很年轻、经验不足。所以,刘永好表示,未来权杖是否会递到刘畅手上,要看她的造化。刘永好希望将来她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现在她首要做的还是不断地去学习、积累,这是他对女儿的要求。刘永好非常清楚,刘畅现在还不具备承担操控全局的能力,但传承家族肯学习的传统必然能使女儿终有一天可挑起大梁。

2011年5月,新希望集团团委成立大会在成都市某酒店举行。当一袭黑裙、足蹬红色高跟鞋的刘畅一出现,便立刻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刘畅的母亲、新希望集团董事李巍作为嘉宾坐在第一排给女儿“站台”。一身休闲打扮的刘永好也来到现场为女儿助阵,坐在最后一排。据员工说,这是刘永好一家三口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刘畅不好意思地对母亲说:“今天很激动,之前彩排了很多次,同事跟我说要淡定,但我还是淡定不下来。”刘畅说,她凌晨4时就醒了。李巍摸着女儿的头,亲切地说:“你在我眼里,是最棒的!”

9月,在酒会上,刘永好提到女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说:“我的女儿这几年进步特别大,她善良,也希望多做一些事。她在公司内做一些事,同时在外面也学习做一些事。我相信今后她有自己的选择。当然,我希望有更多的管理者能够到第一线,能够有更多的担当,让我更有精力从事一些喜欢做的事。”

不时有记者与刘畅交换名片,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亲切地和记者交谈。有记者表示想进行采访,刘畅脸上依然带着微笑,却表示不接受采访。为了拉近和刘畅的距离,一名女记者上前交换名片时,刘畅称赞对方:“你真的很漂亮,是个美女啊!”而当女记者提出留下她的手机号码,刘畅却说:“我经常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联系并不方便。”

在一次聚会上,刘畅对朋友说:“生活总是很公平的,很多人都羡慕我的身份以及作为刘永好女儿所拥有的光环。的确,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可能比一般人少走很多弯路。我父母所拥有的智慧让我受益无穷,在我年少轻狂时常常会适时地鞭策我。但是,靠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青年也是我羡慕的对象。我羡慕他们奋斗的过程。他们在艰难中跋涉、勇敢成长中所折射出的光芒,是我所不曾拥有的。”

宗馥莉:“父亲对我的另一半没有特殊要求!”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全球排名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一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宗馥莉于1982年1月出生,父亲是娃哈哈集团创办人宗庆后。身为宗庆后的独生女儿,宗馥莉很小就被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宗庆后中年得女,十分宠爱宗馥莉。但是,繁忙的工作使得宗庆后无法分心照顾女儿。宗庆后一直对女儿感到很愧疚,女儿16岁只身赴美国读寄宿学校时,他还是因为集团出口罐头到美国才顺便去看了一下。

2005年,宗馥莉回国,没有以“女二代”的身份直接进入娃哈哈集团的决策层,而是就职于一个企业中层干部助理的岗位。在父亲眼里,宗馥莉这种低调的角色定位,能使其更好地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状况有具体的、直观的了解。在之后的几年里,宗馥莉在一系列投资决策上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前期的积累。

2009年,宗馥莉担任杭州娃哈哈童装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卡倩娜日化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始进入娃哈哈集团决策层,她还兼任娃哈哈集团萧山二号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基地有6家分公司,分属于饮料、方便食品、童装、日化行业。与同龄人相比,在美国多年的求学生活既开拓了宗馥莉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为她个人性格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练就了独立、自信、坦率、严谨的风格。

作为宗庆后的女儿,特殊的身份使得宗馥莉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父亲事必躬亲的作风也体现在她身上。宗馥莉经常第一个到基地巡查情况,最后一个离开。小小年纪,其工作作风已有宗氏风格。在国外主修的国际贸易专业使宗馥莉在管理时得心应手,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在帮助女儿修炼内功的同时,宗庆后开始在集团内部环境做文章。他在为自己卸任做准备的同时,也在为女儿接班铺路。近几年,宗庆后陆续邀请一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对集团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细化,希望能够以此逐步改变过去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

在接班人问题上,宗庆后表示,选择接班人的方法是慢慢地培养,逐步帮助女儿树立威信,进而自然地完成接班。在他心目中,接班人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员工信得过;二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在不少人看来,宗庆后给宗馥莉设计的成长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他对女儿的厚望。

虽然宗馥莉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的是正统的美式教育,但宗庆后对她的评价是:“能够不忘本,而且十分勤奋。”宗馥莉也不辜负父亲的期待,在集团内部深受大家的喜爱。无论是上新项目,还是出差在外,宗馥莉总是刻苦钻研、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正是这种性格,宗馥莉经常要求员工独立思考,凡事都要靠自己。宗馥莉和父亲在管理方法上有所不同,在工作态度上却实实在在带着不少父亲的影子。她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连续一周跑七八个城市。

在许多人看来,娃哈哈集团是业界“专注本行”的典型案例。如果说宗庆后对集团的运作以“渠道”见长,那么宗馥莉则更注重品牌。宗馥莉认为,“娃哈哈”的未来定位应该是“健康、营养”。多元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跨行业,饮料行业本身已经呈多元化发展,有按原料分的,有按功能分的等等,而且围绕这一主业,向上可延伸到原材料供应、包材供应、加工设备制造,向下可拓展至零售、对外贸易等一整条产业链。宗馥莉还认为,多元化也不仅仅是一味的扩张,应该将品牌做得更加专业,成为行业的标准。

2011年8月,中央电视台邀请宗庆后父女制作节目。主持人问宗馥莉:“‘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宗馥莉脱口而出:“等于零!”听似“敬畏之心”,只有宗庆后了解其中的门道:“女儿这是在埋怨我,要改变管理的状况。”

“年轻人在一起创业要有激情,我希望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通过锻炼而培养出独立的思维能力,个个能独当一面。”宗馥莉希望在自己的热情感染下,无论是前辈还是年轻者,都要对生活充满激情。

宗庆后中年得女,希望宗馥莉有一个美满的家庭。随宗庆后一同创业的许多同事,十分关心宗馥莉的个人大事。在工作之余聊及此事,大家戏称宗总要求太高。宗庆后一脸无辜地说:“我对女儿的男朋友没有特殊要求啊!”

杨惠妍:“我正在熟悉河沙与海沙的区别、钢材多少钱一吨。”

广东碧桂园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涵盖建筑、装修、物业发展、物业管理、酒店开发及管理等行业的国内著名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1982年,杨惠妍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她父亲杨国强是碧桂园集团创始人之一。她在老家度过了平静的童年。她的中学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父亲创办的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度过。

杨国强育有3女,其大女儿幼时发烧,智力受到损害。因此,他对二女儿杨惠妍和小女儿杨子莹的培养尤为用心。在外貌上,杨惠妍像她母亲,而妹妹则像杨国强。杨惠妍总是微笑,但不会与人说太多的话。

为了强化杨惠妍的英语听说能力,杨国强请了一位和女儿年纪相仿的外籍女学生与她同吃同住。喜好研读李嘉诚传记的杨国强,在培养女儿的方式上也效仿李嘉诚。当杨惠妍只有十三四岁时,杨国强就把她们姐妹俩带到董事会会议列席旁听。会后,杨国强还向她们解释自己在会议上说话的方式、技巧等内容。

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杨惠妍渐渐明白了自己将是碧桂园集团未来的接班人。然而,从小被父母昵称为“豆豆”的杨惠妍,自己的志向却是当一名教师。一位朋友对杨国强说:“对于管理一个企业,特别是像‘碧桂园’这样的大型企业,不一定是杨小姐最初的兴趣,至少在去美国之前不是。”

高中毕业的杨惠妍远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攻读市场与物流专业学位。读大学期间,杨惠妍并没有因为“口含金钥匙”就有所懈怠,而依靠打工和奖学金读完了大学。在同学的眼中,杨惠妍安静、沉默,在课堂上埋头记笔记,很少在课堂外看到她的身影。也许是自小被赋予的重担让她沉静,也许是学会了国人纳言敏行的传统,又或者她本来就是一个腼腆的“邻家少女”。她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每次考试都是“A”。毕业时,校长给她颁发了证书。

24岁的杨惠妍学成归来,加入碧桂园集团,出任父亲的私人助理,并担任采购部经理。不久,杨国强决定将碧桂园集团70%的股份转让杨惠妍,使得她个人净资产高达74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富有的女人。尽管如此,杨惠妍依旧衣着普通,不爱张扬,公司里的多数人并不认识她。在下属的眼中,杨惠妍是一个给人淡淡的亲切感、稳重感的“女二代”。

杨惠妍不希望只做家族的“符号代表”,而是渴望走出父辈的光环,依靠自己的实力得到社会的认可。不久,杨惠妍悄无声息地整顿了碧桂园混乱的采购程序。同时,她带来了来自美国的管理团队,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杨国强时代的原有创业团队。

杨惠妍干练、机敏,使集团完成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过去,碧桂园集团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苏、湖南等省拿下不少郊区地块。现在,碧桂园集团在前期大量积累的前提下,由工厂模式逐渐向个性化生产转变。

杨惠妍的男朋友陈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留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工学院。陈曾在碧桂园集团内效力,主要负责新业务拓展。经人介绍,陈与杨惠妍喜结连理,杨国强为杨惠妍在酒店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宴。

如今,一些热心的网友帮忙建立起“杨惠妍”个人网站,搜集了关于杨惠妍的真真假假的资料。网友们还找来他人照片冒充杨惠妍的照片在网上传播。一些曾在碧桂园工作过的人,也开始提笔撰写“我所认识的‘女首富’杨惠妍”。

现在,面对经营规模和存货压力,杨惠妍的担子不轻。如何改变公司董事局主席“一支笔”的签字模式,如何使管理更为灵活、高效已成为公司短期内必须解决的问题。创业难,守业更难。接过“权杖”的杨惠妍正在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接班,而是如何将父辈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时光的磨砺,也许恰恰是杨惠妍完成蜕变、展翅高飞的契机。2011年9月7日,胡润研究院“胡润百富榜”前50名,杨惠妍以财富360亿元位居第十名。这位年轻的“女二代”,正在努力熟悉河沙与海沙的区别、钢材多少钱一吨等诸如此类的细节。

(题图自左至右依次为宗馥莉、刘畅、杨惠妍)

上一篇:“最不靠谱男人”宋英杰:冷暖交锋的婚姻幸福无... 下一篇:不容遗忘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