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地区铀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的探讨

时间:2022-07-28 07:12:51

摘要:铀矿是重要的能源矿产,至关国家的国防安全、核能源安全、和平利用核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确立我国战略核威慑力量和维系核大国的国际地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综述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和方法。

关键词:铀矿;成矿条件;找矿

一、区域地质概况

桂东南处于华南铀成矿省的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呈NE向展布(见图1),长约340km,宽为100 km,属于华夏褶皱系及华南活动带,受北东向华夏构造体系的影响,展现的主要是华夏构造体系和广西山字型前弧东翼,自晚古生代隆起以来,经历的地质构造运动比较复杂,表现在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变质程度等方面均比较强烈。

图 1

前寒武系地层主要集中在东部云开地区,在镇龙山、桂平麻垌、藤县、苍梧一带有小面积分布,属地槽型沉积、浅海相复理式砂页岩建造,变质程度较深。下古生界地层出露较全、较广,主要见于大容山复背斜北西部、金鸡盆地南缘以及云开隆起北西侧,为硅质、碳质页岩建造,夹有较厚的砾岩或含砾砂岩层。上古生界地层主要为地台型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中新生界地层主要为盆地沉积,多沿北东向断裂带分布,为红色建造、含煤建造及火山岩建造等。

构造方面,区内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等各期构造运动,各期构造纵横交错,是不同时期应力场作用的产物和叠加,总观是华夏系和华夏式体系为主的多体复合。华夏式构造从总体上控制了区内岩浆活动和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及成矿作用,按华夏构造体系本区可分为三个隆起带和两个沉降带,带之间为大断裂分隔。由东至西依次为云开隆起带、博白-北流断褶凹陷带、浦北-大容山隆起带、平南-十万山凹陷带、镇龙山-龙山隆起带。以隆起带为主,主要由下古生界变质的一套碎屑岩组成,并伴有多期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喷发,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构成区内二个巨大的构造-岩浆岩带。凹陷带中主要发育上古生代地层、中新生代盆地。断裂主要有灵山-藤县大断裂和博白-岑溪大断裂等,呈NE和NNE展布。

岩浆岩发育,具多期多次侵入,从加里东到燕山期都有显示,以侵入岩为主,喷出岩次之。岩体总的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一致,出露岩体100多个,面积1万多km2,占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

二、桂东南的铀矿资源特征

我国铀矿有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和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床占第一位,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桂东南地区成矿类型多样化,共发现小型铀矿床5个,铀矿点35个,铀矿化点48个,包含了以上四种类型。

花岗岩型铀矿床产于花岗岩体内部及其外接触带,产铀岩体时代有雪峰期、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以燕山期为主,矿床的特点是易采、易冶、品位高、经济效益好,是经济型铀资源。成矿的基本条件主要取决于铀源、有利岩石化学特征、构造等,产铀岩体特征是高硅富钾、偏碱、铝过饱和、钾大于钠、含铀量高等。本区铀矿床以外带型为主,矿化异常主要沿构造隆起带边缘断裂和岩体中补体接触带附近分布,多与晚期侵入体、补体或酸性脉体有关,含矿岩性多样,主要蚀变特征是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水(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

碳硅泥岩型是富铀岩系或富铀层位经后生改造形成,按其赋矿主岩分薄层碳硅泥岩亚型和碳酸盐岩亚型,是本区重要的成矿类型,特点是规模较大,品位偏低,和多金属矿伴生,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但技术加工性能稍差,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能例入经济型铀资源。已发现的矿床有3701、373等,该类矿床主要产于隆起带的边缘,在含铀层位或富铀岩系分布和区域性大断裂切穿含铀层位的部位,如泥盆纪、寒武纪、白垩纪等,岩性富含泥、炭、磷、有机质、黄铁矿等还原剂,铀以分散吸附状活性铀为主,具易浸出的特点,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砂岩型铀矿大多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建造,属易采、易冶的经济型铀资源,广西的砂岩型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桂东南的盆地,如十万大山盆地中钦州屯林矿床,金鸡盆地、容县盆地中的370、371、372等小矿床和矿化点,特点是品位较富,规模不大,矿化产出形式主要是小透镜体状,零星分布,矿化异常多,但分散、厚度薄。如371矿床的矿化层达37层以上,单个矿体长5~8m,厚0.4~0.6m,最厚1.7 m,平均品位0.1%,最高2.15%。含铀盆地多属于长期隆起的山间断陷或山间坳陷盆地,主要为红色碎屑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岩相古地理特征上为河流相和河漫洼地相,找矿工作未有大的突破,较多盆地尚未开展普查工作。

三、成矿条件分析

广西铀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圈定全区铀成矿找矿39个远景片,6个重点勘查远景区,即全州-资源、融水、藤县-平南、北流-岑溪、灵山-兴业、大新-德保远景区,桂东南占了3个远景区,可见该区有一定的找矿远景并具备较好的成矿条件。

区内花岗岩出露面积大,主要有华力西期的六陈岩体、印支期的大容山及浦北岩体、燕山早期的旧州岩体和燕山晚期的马山复式岩体等,从桂东南岩体资料初步判别分析,符合产铀岩体特征的岩体还是不少的,岩体为铀矿化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构造条件,本区主要为华夏式构造带控制,规模巨大,具长期活动特点,主导方向为NE或NNE,且有切穿岩体的NW或SN向断裂构造,平行断裂发育,构成较多的断裂夹持区段,并有多种形式的次级规模构造裂隙发育,有些断裂带常呈大石英脉、大硅化带及大蚀变带等形式出现,这和华南地区有关控制矿田、矿床、矿体的构造是十分相似的。

矿化异常主要沿三大构造隆起带边缘断裂和岩体中补体接触带附近分布,多与晚期侵入体或补体有关,或与晚期酸性脉体有关,与分异完好的复式杂岩体关系密切,含矿岩性多样,主要蚀变特征是硅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水云母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各种低序次断裂构造发育和变异部位、复合部位以及不同岩性接触部位常是矿化异常分布较多的部位。

中新生代是地史上最长的干旱期,地表水、地下水的铀浓度高,构造断裂强烈活动,有良好的水文开启地质条件,与碳硅泥岩型淋积造矿的极有利的气候条件相配合,决定了碳硅泥岩型中铀的富集时间规律,成矿年龄也全部集中在中新生代。

已发现铀矿化的砂岩盆地有十万大山盆地、金鸡盆地、容县盆地、六麻盆地、大洲盆地、顿谷盆地、党洲盆地等。盆地的有利成矿条件有:盆地基底和蚀源区有大面积花岗岩或酸性火山岩或富铀岩系分布,属矿化有利岩性;盆地内断裂构造发育及岩浆多期次活动,给盆地铀成矿提供丰富的矿源、运动能量和储存空间;盆地有利于形成铀活化转移的富集气候和构造条件。

四、找矿方向和方法

桂东南和桂北同属于郴州-钦州铀成矿带南西段,广西铀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认为铀矿勘查研究的重点是碳硅泥岩型和花岗岩型,现在全州-资源远景区的广子田铀矿田的广子田矿床的深部、融水远景区的江边地区、花山远景片等的铀找矿工作已取得重大突破,为找矿寻找新的“靶区”、探索新的领域拓宽了思路,可以预见通过工作,在桂东南也会取得突破。

类似3701矿床地物参数特征的地段有罗秀至六陈地段、城煌至寨圩地段、灵东水库至新圩地段、龙山背斜两侧地段以及容县、北流、玉林等地段。所以区调、科研、找矿工作应以泥盆纪地层为主、以火山盆地为主、以断褶带中有利含铀岩系出露并发育有走向断裂地段为主、以沉积旋回多且有厚大酸性岩沉积的断陷地段为主。

已知的矿体、矿化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就矿找矿方法是重要地质方法;层间破碎带构造作用强,NWW向、近EW向、NE向等多组断裂构造发育,地貌上山涧水系、冲沟发育地段,往往是深部矿体的富集地段;硅化、赤铁矿化、绿泥石化、水云母化等热液蚀变明显,有黄铁矿及Cu、Mo、Pb、Zn、Sb等金属硫化物矿化地段,亦为铀矿床的重要的成矿地段;沿层间破碎带上盘或两侧,放射性物理场晕有明显的显示,或呈带状有微弱的显示,往往反应了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尤其是氡浓度晕呈条带状、串珠状分布,当与α径迹晕或210Po晕吻合地段,显示了深部成矿段的存在,铀氡混合水异常是本区最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现阶段找矿属于攻深找盲阶段,运用地质规律和新成矿理论指导攻深找盲应是主导技术思路。加强综合地质研究,组织开展全区性和重要铀成矿区带的综合性地质研究,创新和引用新地质理论成果,更新成矿规律认识,推广应用新技术手段、新找矿方法,进一步完善区域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式,进行铀矿床、矿体找矿预测。

重视物化探方法的选择应用,放射性方法直接针对铀矿化找矿,在寻找地表矿和浅埋藏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桂东南地区覆盖层厚,构造、矿化地段多为低洼覆盖区,仅单一的伽马测量显然不够,应因地制宜地采取径迹测量、射气测量、钋法、水化学、铀量测量等有效综合方法,确定异常范围,并通过各种物化探测量,划分盆地基底构造单元,查清中新生代地层和成矿目的层的展布,解释推断断裂构造的产状、分析沉积环境,研究铀源和铀的活化迁移规律。在选好靶区的基础上,积极使用深部验证手段,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就矿找矿,老矿区及是首选地段,深部找矿是关键,钻探手段是最好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379-384.

[2] 廖海燕,蒋轶.核电“西进”背后的探“铀”劲旅[J].广西地矿,2010,8:12-1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城市市政道路项目工程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下一篇:论公路工程路基变形处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