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对利用外资质量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28 06:51:53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对利用外资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 要 本文建立产业结构对利用外资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从投资环境、投资规模和外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三个层面对中部地区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出产业结构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产业结构 外资质量 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为缓解资源短缺,引进技术,落后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往往借助外资投入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而对外资的利用效果与地区自身内部因素和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有关,因此引入外资的地域、产业等特征对利用外资质量分析。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建立指标对利用外资质量进行了研究。葛顺奇、郑小洁(2004)[1]利用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对中国31个省市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未来吸引外资的潜力进行评价与研究。朱斌(2008)[2]从外资的运行效率和对国民福利的贡献两方面考虑,从引资能力、外资效率和外资国民福利贡献三个层面建立外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存在外资收益递减的空间效益。赵婷婷、冯德连(2011)[3]基于2002~2008年中部地区统计数据,从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两个角度来构建利用外资效率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利用外资效率水平进行评价。

二、产业结构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内涵

(一)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的改善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前提。投资环境既包括投资的硬环境,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包括投资的软环境,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4]

(二)外资规模

外资规模的扩大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基础。资本要素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要素之一,当引资规模过小时会造成一部分劳动力不能发挥作用,进一步使得地区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配置,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三)外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效应

发挥外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关键。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是:通过提高发展能力进一步稳定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通过培育工业创新驱动和高端要素承载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通过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功能。

三、产业结构对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价体系

(一)指标体系的设定

根据产业结构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内涵,本文从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中部地区利用外资质量的指标体系:一是投资环境指标系统;二是利用外资规模指标系统;三是外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指标系统。指标筛选如表1。

(二)数据来源和计量方法

本文结合SPSS1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利用外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数据来源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份统计年鉴。

四、实证分析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通过对这17个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分析可见,许过变量之间直接的相关性较强,存在信息上的重叠。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导出少数几个主分量,在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变量信息的前提下,寻找判断利用外资质量的综合指标。

(一)主成分提取分析

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SPSS只提取前五个主成分,如表2所示,前五个主成分已经解释了所研究经济现象的92.917%(大于85%),可以认为抽取这五个主成分能够反映原始数据17个经济指标足够的信息。因此,本文将这5个主成分作为评价中部地区8个省份产业结构调整对利用外资质量水平的综合变量。

(二)主成分载荷分析

从成分矩阵可以看出,在第一主成分的表达式中,X3、X6、X11、X12、X13、X14、X17的系数较大,是反映公路里程数、高技术产业R&D经费内部支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外商直接投资额、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工业外商投资企业R&D研究人员和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综合指标。在第二主成分的表达式中,X4、X5、X7、X15、X16的系数较大,是反映技术市场成交额、互联网上网人数占总人口的比率、人均GDP、外商直接投Y在第二产业的比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的比重的综合指标。在第三主成分的表达式中,X1、X10的系数较大,是反映煤炭基础储量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综合指标。在第四主成分的表达式中,X8、X9的系数较大,是反映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综合指标。在第五主成分的表达式中,X2的系数较大,说明第五主成分反映了中部各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信息。

(三)计算主成分

主成分的表达式为y=Zx*t,其中Zx为原始数据向量Xi标准化后的矩阵,t为标准化的正交特征向量矩阵。借助于SPSS16.0软件,通过对第 i个主成分Fi系数的线性组合获得各省综合得分F的表达式:

F=0.33624*F1+0.29399*F2+0.14647*F3+0.9154*F4+0.6093*F5

(四)综合分析

按照F值的大小对中部8省进行排序,得到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利用外资质量的定量综合评价。从总得分值F来看,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利用外资质量提高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湖北省、河南省和湖南省,江西省和黑龙江省分别为倒数第二名和倒数第一名。通过聚类分析将八省利用外资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三个省份利用外资的质量在平均水平之上,而第二类五个省份利用外资的质量在平均水平之下(如表3所示)。

五、新常态下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政策建议

第一,改善中部地区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把握信息经济时代机遇,重视地区网络服务设备的基础建设,借助网络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软环境建设,注重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吸收能力。

第二,合理选择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外资规模。创新发展引资方式,在基础设施方面上进行以BOT方式引资的试点建设,逐步放开在金融领域利用外资的行政限制,降低利用外资的中间费用和融资成本。

第三,充分发挥外资效应,促使产业融合。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外企集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引导外资在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合理投向。

(作者单位为同济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

[作者简介:罗惠敏(1993―),女,湖南常德人,同济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在读。]

参考文献

[1] 葛顺奇,郑小洁.中国31个省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04(1):11-15.

[2] 朱斌.对引进外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上海:上海社科学院,2008:

5-13.

[3] 赵婷婷,冯德连.中国中部六省利用外资效率的比较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37-41.

[4] 龚晓莺,成家蔚,陈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下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与发展,2010(6):131-139.

上一篇:脱机手写数字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制作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