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评 第10期

时间:2022-07-28 06:51:16

苏富比香港秋拍当代部分推抽象,控股歌华“站稳”大陆

作为亚洲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香港苏富比的春秋两季大拍总是吸引众多人的关注。9月4日,香港苏富比2012秋拍预展北京预展再次在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饭店开幕,本次共带来书画、瓷杂、中国现当代艺术、珠宝钟表6个版块共340件精品,展品总估价近6亿8千万港元。面对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香港苏富比此次在征集选件和作品估价上都带来了和以往略不相同的策略。

当代亚洲艺术部分,本季拍卖苏富比将继续走精品路线,呈现多张博物馆级的当代艺术重要作品,每季大拍都会推出一个新板块的香港苏富比,此次特别推出了香港当代艺术单元和中国抽

象艺术单元,包括吕振光、丁乙、江大海、邱世华等人的作品。今年苏富比香港春季拍卖会上推出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单元,不仅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而且影响着后面半年中国内地青年艺术市场整体向好。不知这次的抽象艺术单元,是否也会引起后半年抽象艺术市场的小高潮?也许从此次秋拍的结果我们可以略见端倪。

另据报道,9月3日,苏富比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签署了一份长达10年的协议。苏富比集团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合资成立了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歌华美术公司占20%的股份,苏富比集团占80%股份〔即苏富比集团占苏富比(北京)的80%的股权〕。这项协议意味着,苏富比将可以在北京开展拍卖业务。来自国际的拍卖巨头进一步参与国内艺术品二级市场竞争,相信对正在发展的中国艺术市场会是良性的。(周雪松)

去年我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居世界首位

9月7日在北京举办的“2012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会上的消息称: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交额达2108亿元,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的30%,排名世界首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品市场。

欧洲美术基金会的2011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趋势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达461亿欧元,中国成交额达138亿欧元,排名世界首位,其话语权与影响力迅速提升。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介绍,2011年北京的艺术品市场成交额达1260亿元,占全国的60%,北京已成为和英国伦敦、我国香港齐名的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品市场之一。(周夕)

海外媒体聚焦中国艺术品基金

在我国内地对艺术品基金的报道趋于冷静和平淡之时,海外媒体对中国艺术品基金的关注度丝毫没有减少。海外的报道将中国艺术品基金放在整个大环境中进行比较分析,呈现出中国艺术品基金在全球市场上的面貌。2011年,中国艺术品基金总额达到

3.2亿美元,在全球发行的44支艺术品基金中,21支是由中国发行的,而大部分中国艺术品基金的投资标的均为近现代绘画或者当代艺术作品。

凯蒂·亨特在《艺术新闻》发表了名为《中国艺术品基金:走向成熟的冒险之路》的文章,她以2011年底统计出的中国艺术品基金总量为基础,指出供过于求的投资产品折射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飞速增长,同时也预示出可见的风险。很多标榜资金巨大、时间仅为1年期的艺术品信托基金正在大量发行,还有不少艺术品基金的投资年限都在2年左右,这就意味着这些投资客必须尽快要求甚至抗议投资管理人退出基金。“最终,这些艺术品基金需要清盘,卖掉他们的艺术品,以达到对投资者承诺的回报率,他们能否在两年或三年内以高价卖出这些作品将有非常大的风险。”Z—Ben咨询公司中国基金专家Ivan Shi如此表达自己的观点。

虽然艺术品基金在经历经济危机之后仍旧存活了下来,尚且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金融危机时代,投资者也变得更为谨慎,对基金的选择标准也更为严格。尽管如此,随着全球经济不稳定性的增加,以及低利息率的影响,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可供选择的金融投资工具出现在市场上。随着基金行业的规范与成熟,有理由相信,这种资产配置的方式会在更多的领域得以尝试和发展。(周夕)

投资中的艺术市场史

苏珊娜·伯克伍德在《亚洲创业投资期刊》上发表了《艺术品与红酒基金:高涨的资产投资组合》一文,她指出,中国增长的财富引发了个人投资艺术品的热潮。据英国艺术市场研究机构Art Tactic报道,在今年6月德勤卢森堡艺术与金融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在过去5年,亚洲尤其是中国已成为艺术品基金行业的引领者。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发行的艺术品基金总额达到3.2亿美元,其中3亿美元都是在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募集的。在去年全球发行的44支艺术品基金中,21支是由中国发行的,而大部分艺术品基金的投资标的均为现代绘画或当代艺术作品。

艺术品的买卖是财富、知识、品味与创新之间复杂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之前,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把艺术和金钱联系一起,甚至认为把艺术和金钱相提并论是大逆不道的。杜尚把艺术经纪人比作是“艺术家背上的虱子”,虽然这是必要的虱子,但他对商业的嗤之以鼻可见一斑。但是回顾整个艺术市场的变迁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向来都是可以买卖的,16世纪弗兰德斯的画家马西斯的作品“银行家和他的妻子”就向我们诉说着社会价值观的商业化和金钱化,19世纪末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雷诺阿甚至说:“只有一项指标可以说明画作的价值,那就是拍卖场。”①艺术品投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路易十四就曾建议他的朋友们购买现代油画作为一种投资。今天,艺术品投资可以追溯到1730年,当时法国的侯爵古兰德曾说:“画作就和金条一样有价值”,而18世纪的冯格林也说道:“买入画作再卖出,是一种投资金钱的绝佳之道”。②到了19世纪,随着报纸开始定期报道艺术品价格,这一趋势逐渐增强。

到了1905年,雷佛就在法国发起了一个协会性组织“熊皮”,这也是早期艺术基金的雏形。其会员每年缴纳250法郎用于购买画作,并持有画作的十年期部分所有权,10年之后再将画作送到德芙奥进行出售。到了1914年,雷佛当年花2万5千法郎购买的29件作品共卖出了10万法郎的高价,平均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40%,当然这里面20%的利润分给了艺术家,这也是后来在欧盟施行的艺术家或者知识产权的后续收益权的雏形。而在1922—1923年间,艺术市场又到了低谷,这个时候雷佛联合当时的画廊主珀西埃卷土重来,又建立了一支类似于熊皮的组织。

到了20世纪60年代,艺术品投资在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在大西洋的彼岸,欧洲人又耐不住寂寞了,佳士得的大卫·卡利特、布鲁塞尔蓝伯特银行的蓝伯特男爵以及巴黎的罗斯柴尔德男爵合作成立了雅米斯艺术投资公司,他们打算把市场上最好的作品买下来,然后再把它们借给美术馆一段时间,最后再将它们卖掉以赚取利润。

从20世纪70年代起,大部分经济类报纸都开始报道艺术品投资作为资产多样化的风险和收益。到了70年代中期,按照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27%,为了对付高企的通货膨胀率,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精算师克里斯托夫·列维根据《品位经济学》的作者杰拉德·瑞林格的说法,认为艺术品投资是一项很好的获利方法,而且始终是稳当的投资。于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和苏富比拍卖公司合作,以1亿美金的资本投资于艺术市场,共收藏了2400件作品。在80年代早期,由于种种原因,该基金会决定停止收购艺术品。于是,该基金会在1988年售出了第一批收藏,包括一些素描、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物;在1989年,该基金会开始出售其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收藏,以及明代瓷器……虽然该基金会印象派的收益极佳,花340万英镑购入的25件作品最终卖出了2530万英镑,扣除通货膨胀的年收益率为11.9%,但是在1987年到1999年的运作期间,其整个组合的获利只有2.9%,这种收益和国债差不多,比起股票收益则差得很远,这还不及股票每年的分红。

当时间推进到80年代,艺术投资逐渐从单纯的意识概念落实为明确的现实,而将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品也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而且,

“不知不觉中,艺术从一个无名的、混乱的、生僻的市场转变成了一个组织良好的、高度成熟的市场。艺术品已成为准金融工具,因为艺术市场本身已成为金融市场了。”③

艺术品高额回报率以及不同于金融市场的强规避风险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艺术品视作一种投资, 瑞银集团、JP摩根、德意志银行等世界著名的投资机构大多数都开设了以艺术品为主

的投资项目。进入2000年之后,全球金融界又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金融创新”浪潮,住房抵押贷款、掉期等新型的金融衍生性产品纷纷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似乎一直遵循着其名言:“凡是能变成现金流的,我们都要将其证券化。” 随着金融创新和90年代后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高净值人士的人数增加迅速,而其个人财富也在相应的增加,从事金融行业人士显然在这里面占了很大的比重。金融行业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根据Artnews的统计数据,1990年从事金融投资业的收藏家只有30名进入了其“全球排名前200名顶级艺术品收藏家排行榜”,其人数排在商业、工业和服务业之后,而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翻了一倍多,进入榜单的人数达到65名,其人数和从事商业的收藏家一起并列第一。

随着金融从业者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人数越来越多以及各国货币的超发,艺术市场金融化倾向愈加明显,艺术品市场从传统的收藏性市场向投资性市场转换的态势也更加明显,其独立性也明显的削弱,根据2002年的英国《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全球艺术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度指数只有0.1,而截止到2007年7月的过去五年内,这个指数已经上升到0.48”。新资本的进入加速了艺术市场的价格暴涨,使得艺术品市场中,投资性挤压了艺术性,投资行为挤压收藏行为,随着艺术品的资产化,艺术品市场的资产依赖性加强,其滞后性的特点也逐渐消失。艺术品市场受制于宏观经济的趋势明显的加强,显示出了与其它投资市场更高的趋同性。

艺术品的金融化趋势深化了艺术品作为一种资产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艺术品的流动性增强,尤其是抵押贷款的出现,它使得人们在购买名画可以令其贷款能力也相应的提高。如果保持原来的杠杆比例,其信贷额度也会成倍的增加。这样,购买者消费能力也大幅增加。消费支出增加,最终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低利率的基础至上的,利率不可能无限的降低,当利率停止降低,或者出现反弹的时候,这些人的信用问题就会开始显现,银行坏账增加,同时金融系统的问题会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消失,从而加速泡沫的破灭。不幸的是这一切都在2008年发生了。

2008年之后,欧美主要国家的经济都陷入了停滞之中,中国的经济在4万亿的推动下一枝独秀,但由于中国的投资渠道缺乏,使得大量的热钱涌入艺术品市场,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金融趋势明显。仅2011年1年中国的艺术基金的发行总额就接近60亿元人民币,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但是在经济结构如此不平衡的中国,艺术品金融化趋势到底能走多远呢?(张艺)

上一篇:紫砂壶艺设计中的传统文化 下一篇: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