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通信三巨头遗漏的超级金矿

时间:2022-07-28 05:07:22

虚拟货币:通信三巨头遗漏的超级金矿

3G元年的中国通信运营商,在内容建设领域不遗余力:中国移动在江苏建立游戏基地、在福建建立动漫基地,电信和联通推出自己的软件超市等等。

但三家都遗漏了一个超级巨大的金矿:虚拟货币。虚拟货币指的是中国通信运营商在通信世界和虚拟互联网世界的虚拟的货币。例如,Q币是腾讯的虚拟货币,运营商可以学习腾讯,移动可以推出“移动M币”、电信可以推出“翼币”。

―个强大的货币力量

通信运营商凭什么做虚拟货币,分析一下腾讯Q币的影响力和收益,不知三大运营商是否还坐得住!

近日,某网游J公司囤积2亿Q币吸引玩家来玩该公司的一款游戏。2亿Q币是多少钱?按现在拍拍上60元的QQ卡是49.3元,如果是用财付通充值Q币,打9折,按实价应该是1.6亿元人民币,就是保守估计,J公司至少掏了1亿元人民币才搞来2亿Q币。必须注明的是,J公司的Q币不是从腾讯公司直接买的,而是从第三方市场上采购,以致第三方市场的Q币价格出现波动。

这应该是Q币第一次以亿为单位规模,被某一个非腾讯系的公司,甚至是竞争对手公司(在网游领域,腾讯和该公司就是互为竞争对手)大规模买入。这个事件标志着Q币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从一个公司独立内部流动的虚拟货币,演变成为一个互联网通用的产品。

实际上,Q币在国内已经变成一个规模仅次于人民币、美元、欧元、日元等关键国家货币之外和黄金之外最强大的“货币”力量。

在不考虑政府监管机构的情况下,腾讯实际上已经获得国内虚拟世界一定比例的“发钞权” (其他份额被盛大、九城、金山等分割,所有网游公司的点卡都可以看成是虚拟货币)。Q币开始有虚拟货币“硬通货”的雏形。

对于腾讯来说,通过Q币,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不仅仅轻轻松松从全国弄到数十亿元的无息现金。因为没有进行消费的又非腾讯公司掌握的Q币其实等于一定价值的人民币,这笔钱实际上是白“借”给腾讯,至少是无息的。而Q币从生成、出售到流通、消费(等于回收)过程中,腾讯都在隐形地获取其相应的收益。

Q币是中国通信运营商虚拟货币天然的老师。对通信运营商来说,推出虚拟货币的好处显而易见。

现有产品不具备虚拟货币职能

腾讯Q币已经给中国通信运营商上了生动的一课:做虚拟货币是个好买卖。然而中国的通信运营商,现在已经有几个产品具备“货币”的萌芽,难道它们不是虚拟货币么?现将这些产品分类分析,看它们能否担起虚拟货币的重任。

第一个产品:中国移动、电信或联通的积分。由于中国移动有压倒性的市场优势,我们暂以移动积分来讨论。中国移动的积分能够当钱用,这个已经被移动用户所认可。但移动积分的用途还是非常狭窄,如果用户在中国移动指定的商城里面进行积分消费,商品有限,价格也难以获得认可。

此外中国移动积分有几个重要的缺陷:首先,客户只有选择使用或者不使用的权利,而不能在一个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尤其是不能再交换为现金(部分省市移动积分可以转化为话费);

其次,作为购物工具时候,能够买到的东西相当有限,更多偏重于实物产品,在虚拟互联网世界里面,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

再次,积分本身是话费的附属产物,要获得积分只有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消费,这种属性导致积分是对长期客户的一种返利,因此不具有货币职能;

最后,其规模还不足成为中移动全国统一虚拟货币的载体。

第二个产品:手机钱包。手机钱包本质上是钱包,而不是钱,其功能定位是模仿支付宝,支付宝账户和支付宝账户里面的真金白银还是有天渊之别的。钱包显然不是货币,自然也不能行使货币职能。

第三个产品:手机支付。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更像是一张绑定在客户手机上的一张银行卡(而且这个发卡权是由中移动来限定的),它对应的是中移动自己部署的P0s收款机,使用的形式是刷卡支付。因为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模式核心环节把银联和各个银行置于从属地位,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被多数银行所抵制。

而电信的手机支付,走的路线是把银行卡“手机化”,发卡权还是属于银行,走的是银联的支撑系统,由于电信和银行系统走合作道路,电信的手机支付模式更容易获得银行界的支持。可惜的是电信的用户规模比较小,手机支付目前应用比较有限。

最重要的是,手机支付是一种支付形式,支付的内容还是实打实的人民币,而不是另外一个虚拟的货币。

可以看出,通信运营商的现有产品,并没有哪一个具备虚拟货币的所有职能。运营商必须另起炉灶,打造一个正宗的虚拟货币来赚银子。制造虚拟货币

然而具体该如何制造虚拟货币呢?

不如先看看Q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如果没有Q币,那么每个QQ用户和腾讯产品线之间的消费支付关系是这样的:腾讯用户直接用人民币购买各级别的钻石特权、腾讯网游的虚拟道具等。有了Q币以后,用户和腾讯产品之间的关系变为:用户用人民币购买Q币,然后用Q币养宠物、购买虚拟道具等。

而现在中国个人通信用户和他们各自的通信产品线之间的金融消费支付关系是:用户用人民币购买话费、信息费、天气预报等;因为通信运营商有大量的非互联网用户(比如中老年用户),故通信运营商推出虚拟货币后,用户和通信产品线之间的消费关系则如下:

用户的钱可以直接买任何通信产品,同时也可以买虚拟币,再用虚拟币买相应产品。所以虚拟货币的流通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从人民币到移动(电信、联通)虚拟币。运营商可以在自己的实体营业大厅、网上营业厅销售虚拟币,甚至,像现在自己的手机话费卡一样,直接在各个售卡点直接出售其虚拟币,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固话等渠道,自己下单给自己的“号码”购买虚拟币。

第二个环节是用户用虚拟货币购买通信产品。通信运营商虚拟币的最大消费群体就是手机或宽带客户,这些用户可以用虚拟币扣缴话费、宽带费、信息费用,还可购买SP等增值产品。购买范围还可以拓展到手机电子书、手机电子动漫、手机音乐等。像中国移动,更可以在飞信领域完全开放其虚拟币的使用。

运营商的虚拟币刚刚开始使用的时候,由于人民币和虚拟币双通道支付的影响,要想让客户学习使用虚拟币,通过极小的让利折扣即可推动。互联网世界的硬通货

虽说运营商在主导虚拟货币的流通,但是虚拟货币的未来关键在于走出通信世界,全面融入中国互联网虚拟世界,并成为中国互联网虚拟世界的最强硬通货。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虚拟币必须实现运营商体外运行。

虚拟货币如何对接虚拟互联网世界呢?以实力最强的中国移动为例,让所有合作SP服务商配合显然不成问题,然后从手机移动网络游

戏支付开始,逐渐成为手机移动网络的唯一支付货币,进而进入传统互联网,同各个网络公司签署移动虚拟币支付协议,实现移动虚拟币直接购买盛大的游戏币、网易的收费邮箱年费等目标。

接下来是用移动虚拟币来购买腾讯的虚拟产品,如Q币,间接实现和腾讯世界虚拟产品的交换。但是这里面将出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各个互联网公司获得大量的移动虚拟币后该怎么办?

有一个办法是由运营商自主开设“虚拟币大小额自由兑换窗口”,就是允许各个互联网公司收到其发行的虚拟币后,在这个平台上直接兑付为人民币。这个平台做起来本身非常容易,其核心问题是监管。

毫无疑问,在这个时候,中国运营商实际上开始行使部分银行的职能,这对于央行、银监会、银联、银行等都是一个巨大的触动,除非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应该说是工信部有更大的影响力,否则该方法基本难以成行。但是,如果中国通信运营商做不到,腾讯目前独力也难以做到。

另一个办法是建设一个虚拟货币、虚拟商品的C2C(包括B2C)交换平台。通信运营商完全可以学习现在的淘宝和拍拍,建立一个融合B2C和C2C的虚拟产品销售平台,但是这个交换平台限定于虚拟产品的交易,这个平台就像现在已经非常活跃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上文提到的J公司就是通过多个第三方平台收纳至U2亿Q币)。

在这个交易平台里面,所有个人或者公司持有的运营商虚拟币都可以卖给其他个人,只要这个价格稍微低于运营商在其网上和线下营业厅的虚拟币公开报价,自然有无数人会通过这个渠道购买运营商的虚拟币,然后再用虚拟币来购买自己的话费和其他通信产品。甚至运营商可以允许各个网络公司在这里公开挂牌销售自己网游游戏,或者其他产品里面收到的虚拟币。未来,中国通信运营商甚至可以成立一个或者多个虚拟币代售公司,替这些网游大佬们把手中的虚拟币卖出去换为真实的人民币。

随着这个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规模的扩大,运营商不但推动了自己虚拟币的发展、流动和壮大,在一定层面上,还掌握了一个C2C(含B2C)的虚拟产品(含各个网游公司的虚拟货币、虚拟道具等)交易平台。

一方面,这个平台上面不需要物流公司,无所谓7天退换货,考虑到淘宝现在在国内的影响力,这个平台显然还能够再带给运营商无限遐想;另一方面,通过这个平台的运转,通信运营商能够非常轻松地从每一个游戏公司上面抽一点虚拟币的“火耗钱”,考虑到中国已经足够巨大的网,游市场和虚拟商品市场,这已经足够打动任何一个巨无霸运营商的心了。

通过发展虚拟货币,运营商很快会发现,利用虚拟货币在互联网中赚“金融”钱,要比现在运营商拼命赚“内容”钱来得更快更容易。

上一篇:2009美国网上零售百强启示:用创意打败萧条 下一篇:饥饿扩张,欲扬先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