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HR眼中的80后

时间:2022-07-28 02:25:58

身处人力资源管理前线,阅人无数的HR经理,有着最“独”的识人眼光。80后员工有哪些可爱之处?又有哪些欠缺?需要如何弥补?本期《职业》特邀来自五个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HR,对80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解读。

责任感是成长的关键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招聘经理黄海宁

80后的员工很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学习新的知识,有创造力,充满激情,而且善于展现最优秀的一面,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当然也有些人容易走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考虑问题缺乏全局观念,责任感不强,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太急功近利了一些,建议他们与年长的或有经验的同事和朋友多沟通和学习,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才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成长。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尊重80后,会和他们多交流, 如果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会放手让他们去尝试,不定期的核查和反馈也是必要的。当然这也是个互相学习和沟通的过程。一方面很欣赏他们创新的想法,另一方面也会分享我的经验。

IT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讲求创新的行业,80后要想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还需要一些时间,至少五到八年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责任感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尤其责任感,是没有办法教会的,只有在经历一些挫败或变革后,才能领悟,才能真正地去关注每位员工的成长和规划,建立高效的团队。

调整心态,戒骄戒躁

汉能投资集团HR总监张裕才

汉能是一家致力于跨境融资与并购的新型投资银行,包括美国、新加坡和上海分公司在内,除了一些资深的投资银行顾问,员工整体上非常年轻,80后员工占了相当的比重。

目前这些80后员工主要集中在分析师的岗位,部分做到了高级分析师。由于投资银行业务对从业经验的要求,要做到投资经理或高级经理还需要更多的磨练,但从80后员工的基本工作技能来看,可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对新生事物敏锐的体验力和对网络传媒的高度偏好,使80后员工可以非常快速地搜寻和占有海量信息,这对他们做好工作中的行业研究和模型分析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总体来说,我认为80后员工两方面特点都很鲜明。一方面,工作之外,他们活力十足,在公司健身俱乐部里挥汗如雨的多是他们,在公司组织的滑雪活动中敢于秀单板的也是他们;另一方面,工作之内,他们也能非常职业化,我曾在早上上班时碰见一名准备回家休息的80后员工,为了客户紧急需要的资料,他工作了整整一晚。所以,我认为80后并非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批评所说的缺乏职业精神。

但我感到80后员工普遍存在着一种焦虑和浮躁的心态。他们已不可逆转地成为职场生力军,他们渴望独立,渴望成功,但前有稳重老道的60后和70后,后有咄咄逼人的新秀90后,面对生活的现实压力和社会上蔓延的急功近利,他们很难不焦虑、不浮躁。但这种心态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80后员工积极主动地调整心态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来讲,应做好员工职业规划,拓宽晋升路径和加速启用年轻骨干十分重要,因为,他们已然置身于职场的舞台中央。

坚持优势,取长补短

某知名时尚杂志高级培训主管Carolyn Huang

传媒行业需要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接受新知快、具有开放性的人才,这和80后的优点非常契合。我们900多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为二十七八岁,编辑、广告的主要力量都是80后,最高的职位有做到助理出版人的。

80后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创新,这对从事这个行业来说是好事,但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则没那么容易了,可能会有纪律性差和团队意识淡薄等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看,80后员工也不是完全不讲理的,在管理过程中理解他们的立场,多让他们参与,充分沟通,多给予肯定和鼓励,管理做到有理有据,他们是愿意接受的。

对于80后的职业发展,我的建议是:第一,坚持和发挥创新、开放的优点,用所长弥补所短;其次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把它当成事业去经营,敬业精神对于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是永恒的;第三是克服浮躁心态,沉下心多学习多历练,成长需要过程,是不可能逾越的。

把自我认知当成一个认真的话题对待

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厂人力资源经理金喜康

对于80后的特点人们已经做了许多归纳和总结,但在把80后作为管理对象来研究时,我主张细分这个群体,乃至要具体到组织中的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应当动态地观察与评价这个与60后、70后有着巨大反差的“新人”群体。

作为80后,应当把自我认知当成一个认真的话题对待。第一是认清自己的优势。建立与保持充足的自信没有任何错误,但必须结合所在的环境,使用恰当的方式释放。因为你的某些特长、技能在组织需要时才可能成为优势,就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样,存在一个转化问题,这是一个关键。释放不好,你就可能“张扬”、你就可能“狂”,你就可能感到被冤枉。而无论你怎样优秀,也会与组织的某种需要存在差距,毕竟评价标准并非只有一个。对于这个难点的认识,觉悟得越早越好。第二,任何一个新人都有一个被接受的过程,特别是当你还不太了解组织的制度流程的真正含义、做事方式的特点、最高领导及核心管理团队的管理风格,以及直接主管的特点时,就更需要主动“知彼”。主动寻找一两位你所观察到并认为值得敬重的资深人士做你的导师,是更有效的方法。

80后还应当积极去了解身边的同事,尤其是那些起着组织主导作用的60、70后们的心态。他们所受的教育、所获得的知识、价值观与80后相差甚远,所积淀的智慧与经验也远非三五年的职场经历所能比拟。抱着学习的心态,并不会使80后的光彩黯淡。作为相对资深的60后、70后们,是否能敞开胸怀接纳和怀着欣赏的态度对待这些未来接班人同样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80后需要勇气和一定的耐心,优势总是需要互补,但何时才能实现,除了方法就是自己的心态了。

认真规划,踏实做人

住友制药人力资源副总监张蓉

最近我们试用了一名HR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试用他的这段时间里,我对80后有了更多的感触。这名应届毕业生专业知识、头脑都相当出色,当初是从30人参加的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在他的入职培训上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经过试用后我们最终决定不录用他。在离职面谈的时候,我们给他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他还没有摆脱天之骄子的骄傲,对于融入企业、踏踏实实地工作方面,心态没有调整好,在适应团队和环境方面有所欠缺。但令我惊喜的是,在离职面谈的时候,他接受挫折的态度非常积极,认真去了解自己的问题是什么。

80后是有浓郁时代特征的一代人,追求自由,追求空间,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人性化的管理,希望有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我们作为用人方的一个突出感受是,当初对这代人感到很不适应,觉得难以沟通,挑战很大,但经过磨合,现在我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这代人。这两年,我们非常注重在新员工入职时就做好导入管理,加大新人培训力度,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让他们更快融入企业文化。

我认为年轻员工待提升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职业规划的清晰化,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好好地进行SWOT分析,对外部环境、自己的优劣势把握不清。二是缺乏踏实的心态。在这两点上,我认为他们是有提升的潜力的,如果有人来点拨的话,还能提升得更好更快。

上一篇:张岑:先求胜再求战 下一篇:老板向左 80后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