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VS我不能

时间:2022-07-28 02:12:37

我有两个朋友,都是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公司规模都是十几亿元。

一个公司横跨了农业、文化、房产、制造业等好几个行业。每半年公司会开一次高管会议,几个事业部的老总都要轮流发言,报告各自事业部最近的经营状况。往往一个事业部老总在发言的时候,别的老总都在闭目养神,甚至表情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彼此不了解对方的情况,无从评判和比较,这个会自然也就开得非常别扭和低效。

另一个公司则只做制造业,每次开高管会议的时候,每个分公司的老总发言时,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各个分公司的老总做的事情都比较相近,把一些分公司的销售数据列出来,哪个分公司做得好,哪个分公司做得不好,一目了然,大家都有一种紧迫感和竞争压力。会议开起来很简单,问题讨论也高效,每次开完会大家都有紧迫感。

同样是两个开会的细节,却能体现出专业化和多元化公司的差别。在专业化公司里,开会的时候大家比的是同一样的东西;但在多元化公司里,不同行业的情况差别很大,就像苹果和橘子很难比较一样。几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凑在一起,除了财务数字可以比较之外,其他数据无从比较,也因此很难管理。拿做家电的思路看房地产,或用医院管理的思路来运营物流,结果无疑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的老板不服,他们心想:“做企业都一样,不同行业有什么关系?!”不过,不同行业的运营情况还真就不一样!单纯把企业规模做大,摊子铺得更广,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在创业初期,老板们大都天冒险,发现有机会不去抓住,心里就如同猫抓一般的难受。他们的口头禅是:“遍地都是黄金,为什么你们就不去捡呢?!”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就算是满地黄金,要把它捡起来也很不容易。对于他们来说,最麻烦的不是对各个专业不精通,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怀着“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在盲目和无知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有些企业,不能平衡好“得”与“失”的关系,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制造到销售,什么都做。最后企业规模做得很大,但利润率却不高。

很多老板因为事业有成,往往会把自己看作“超人”。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是谁,到底要什么,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因此很容易看到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硬生生地把企业做成了多元化企业。

王石一直在宣称: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只能选择专业化。在王石的引领下,万科一直在做减法,专注于中产阶层的住宅,不会去做其他领域。王石给中国移动做过一个广告,广告语只有两个字:“我能!”在创业阶段,为了提高士气,经常喊些励志的口号是有必要的。不过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意识到“我不能”,不能继续膨胀,应该专注和精简。“我能”很提气,但老板要经常告诫自己:“我不能!”

上一篇:王传福:“秦汉唐宋”的节奏 下一篇:是运动,更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