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两化互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时间:2022-07-28 02:01:56

宜宾:“两化互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对宜宾这样一个工业优势突出的城市来说,较为强劲的工业基础为城市建设和城市延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平台,进而为城市经济的加快突破奠定基础,因此,分析研究两化互动的发展状况对宜宾城市经济加快发展具有全局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西部同类城市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工业化强于城镇化

“两化互动”作为城市经济实施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主要抓手,最重要的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力。

工业化程度较高

分析2006~2011年工业化率数据,可以看出宜宾工业化目前的发展态势。

其一:宜宾工业经济处于主导地位。2011年,宜宾工业化率达57.1%,工业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过半壁江山。

其二:宜宾工业化率居四川前列,经济大市中的第1位。2011年,宜宾工业化率居四川省第4位,经济大市中更是排在第1位。

其三:宜宾工业化率提升快。2006~2011年,宜宾工业化率提高了13.8个百分点,居四川省第7位,年均提高2.8个百分点。

其四:宜宾工业行业内部形成了以资源类的综合能源和特色产业类的酒类食品、化工轻纺、机械制造这四大类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2011年,宜宾规模以上工业中,综合能源、酒类食品、化工轻纺、机械制造这四大类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4.6%。

城镇化程度偏低

分析2006~2011年城镇化率的数据,可以看出宜宾城镇化目前的发展态势。

其一:宜宾城镇化水平总体较低。2011年,宜宾城镇化率为39.4%,低于四川省2.4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51.3%的总体水平。

其二:宜宾城镇化率处于四川省中游水平。2011年,宜宾城镇化率居四川省第10位,7个经济大市中排在第4位。

其三:宜宾城镇化率提升快,差距不断缩小。2006-2011年,宜宾城镇化率提高了9.6个百分点,居四川省第2位,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2011年,宜宾与四川省的差距由2006年的4.5个百分点缩小到2.4个百分点

工业化、城镇化与城市经济相互促进

对宜宾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助推工业化以及城市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对这三者的相互作用有具体的认识。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工业化对城镇化有直接带动作用。就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是工业就业人员增加的重要途径,对于城镇化来说,这些新的产业工人由农村常住人口变为城镇常住人口,直接带动城镇化率的提高。2011年相比2006年,宜宾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增加了15.1万人。工业从业人员的增加直接带动城镇化率提高3.4个百分点,居四川省第9位,居7个经济大市的第5位。

工业化对城镇化有间接带动力。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近年来工业化的推进,突出表现为工业园区建设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除了直接把部分农业人员变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以外,更多的是由于在地域上把农村变为城镇范畴,使得与之紧密联系的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2006~2011年,随着宜宾市13个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200个左右村的地域属性发生变化,使得近9万的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从而使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城镇化助推工业化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多数城市处于“两化互动”的初、中级阶段,“两化互动”的效果更多的是体现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而“城镇化助推工业化”更多是是体现在城镇发展与工业园区的空间连接上,而城市功能对工业园区的作用尚不充分,因此用“建成区面积”这一指标来分析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的作用力。

在工业化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一特定时期,城镇发展对工业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建成区面积增长较快的地区其工业化率提升的幅度也越大,筠连县、江安县、南溪区这三个区县表现突出,其建成区面积的增长较快,同时工业化率提升的幅度也较大。这表明:在工业化处于快速增长期这一特定时期,城镇的扩展和功能的完善对工业化推进的作用较为明显,城镇化对工业化具有较强的推动力。

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联结产业发展和城市空间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城镇化率是一个能够综合反映人力资源分布、人力素质以及土地属性的综合指标;工业化率是一个反映工业地位的指标,人均GDP是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在此研究城镇化率、工业化率与人均GDP的线形关系,研究时期为2000~2010年。结果显示,工业化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人均GDP将正方向变动8.8%,城镇化率每变动1个百分点,人均GDP将正方向变动10.5%。

“两化互动”效果尚不突出

目前,宜宾城市功能正处于由聚集和扩散向规模化和流动性演进的阶段,同时,城市区域布局也处于由“绝对集中”向“相对集中”的交替演进期。“两化互动”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期,但总体水平偏弱

一是总体城镇化水平处于全国的较低水平。2011年,宜宾城镇化率不到40%,低于四川省2.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1.9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化率提升快。2006-2011年,宜宾城镇化率以年均提高1.9个百分点的速度,大幅度拉近与四川省、全国的差距。

“两化互动”的效果还不突出

首先是城镇化水平远落后于工业化水平。2011年,宜宾城镇化率落后工业化率17.7个百分点,比2006年扩大了4.2个百分点。

其次是工业化拉动城镇化力度偏弱。目前,宜宾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力还基本处于人员吸纳和地域转变这样的初级阶段,其作用力还偏小,这也是宜宾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三是城镇化助推工业化程度偏低。近几年,宜宾由较低的城镇建设水平开始大幅度的升级和改造,对工业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起点低,目前的城镇建设和功能布局还不能匹配工业化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城镇聚集和流通功能还处于相对传统阶段,这也是宜宾工业化想更高层次演进的瓶颈之一。

从产业入手提升“两化互动”

对于宜宾这样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工业是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也是城市布局延伸、功能拓展的主要着力点。因此,结合宜宾城市功能尚显初级,城市布局有待拓展,城市经济相对总量小、结构差,城市要素发展差异大的现实状况,特别需要注意整体性、需求水平及结构、比较优势、区域均衡、产业融合等因素,从而实现“两化互动”的突破。

注重产业发展可续性,大力增强工业化的带动力

目前,宜宾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层次低、力量小,这个带动力必须在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工业产业体系下才能的进一步发挥。因此,宜宾在工业上要着力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力发挥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集聚、集约、集群的作用,突出抓好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工业投资、园区建设四个环节。要充分发挥工业优势产业布局对城市体系和功能聚集的引领和前瞻作用,进一步凸显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

注重产业需求的影响力,着力增强城镇化的助推力

城镇是工业经济的主要平台,产业的规模效应也只有在配套功能齐备的区域才能体现。在构建城镇功能体系中,需要重点考虑产业(园区)的发展需求,突出的是能源需求、物流需求、交通需求、融资需求、人才需求、信息需求、娱乐需求、医疗需求、对外交往需求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提升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注重比较优势,实施工业化带动城市功能的转型

目前,宜宾还处于城市功能由聚集和扩散向规模化和流动性演进的阶段,要继续强化宜宾在工业和科技上的优势,实现生产力向管理服务和产业创新的延伸,从而提高城镇功能的规模化和流动性水平,进而逐步提高城市功能的渗透性和辐射力,实施城市功能向区域信息中心、区域科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转型。

(作者单位:宜宾市统计局)

上一篇:银行移动电商的逆袭导师 下一篇:C时代的新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