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7 09:12:01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的风景区天然野生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索溪峪图 预学题 学生曾经旅游时拍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一起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欣赏美景,和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与大自然交朋友。(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开头的连接语,谈谈你读到了什么?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在连接语中发现的问题)

三、出示课件 索溪峪图

1、欣赏索溪峪图听配乐课文朗诵

2、听完朗诵谈谈:除了连接语中发现的问题,自己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将学生发现的问题整理如下:

1、课题中“野”是什么意思?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修辞手法都用了哪些?

3、作者用了怎样的方法把索溪峪的“野”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五、自然过程(轻音乐)

1、读美文(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那种美)

2、说美文(让个别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欣赏索溪峪图,边让学生讲解)

3、深入了解美文(将上边学生发现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分组讨论解决上边学生发现的问题,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轮流上讲台展示讨论结果,师做适当引导。)

六、拓展:

1、你去哪旅游过?试用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谈一谈。

2、相互欣赏旅游时拍的照片。

七、生小结

如:我感受到作者畅游大自然时的愉快心情。我了解到写文章时要发挥想象和联想。

板书:

天然美(山野、水野)

动物野――野性美

游人野――自然美

人景合一――返璞归真

预学题设计意图:

课堂上我希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以本节课的预学题是在学生自读课前连接语和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具体感受索溪峪的美,感受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学习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了解并运用想象和联想的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分析高考阅读,把握应试策略 下一篇: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数学问题情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