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仓超低温滑模施工技术

时间:2022-07-27 08:08:35

圆筒仓超低温滑模施工技术

摘要:文章对工业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滑膜施工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且对滑膜系统的构成、滑膜的组装顺序和组装要点以及滑膜施工要点作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超低温;大直径筒仓;滑模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基本简介

山西潞安温庄煤业120万吨技改项目位于山西省武乡县盘龙镇,圆筒仓(四个)为生产系统中工程,直径22米,仓体高度41米(+1023。000为正负零)因投产需要工期较近必须冬季施工,本地气温10月份平均气温零下8°,11月份平均气温零下15°

2.总体施工方案的确定

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基础部分采用常规小钢模施工,筒壁部分主要为圆形竖向结构,非常适合滑模施工,根据我公司滑模机具情况,采用台液压滑模系统。锥壳施工采用降滑模平台作为支模操作平台进行封顶,仓上框架结构采用常规脚手架支模施工。由于拟滑模施工时间在2007年12月1日至2007年12月20日,已经进入冬季施工,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这段时间的日平均气温为-5OC,最低气温-14OC,最高气温5OC。由此可见在此超低温条件下要顺利进行滑模施工,混凝土的施工是滑模施工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着重就超低温条件下滑模混凝土施工进行介绍,模具设计、钢筋施工与常规施工差别不大,本文不再赘述。

3.施工质量预控3.1在滑模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3.1.1要求钢材的标牌、质量保证书或其抄体(复印件)必须与实物一致。抄件中应注明本批钢材的钢号、炉号、规格、数量、钢材化学成分,且与质保书原件相符;抄件中应注明原件存放地点及原件编号,抄件人签名。槽钢、角钢等型钢的实际尺寸应与相应型号标称尺寸相符。钢筋应按批次进行检查、验收,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且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送检,进行钢筋力学性能及焊接试验,试验合格后予以签认。3.1.2水泥进场前必须提供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按规定对水泥强度和安定性等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监理工程师对抽样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砂子、石的粒径、级配及含泥量等必须符合要求。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4.1钢筋的绑扎速度应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相匹配,钢筋的接头应错开,在同一截面不得超过钢筋总数的25%。对绑扎完了的钢筋随时检查,以防漏绑。注意控制竖向钢筋位置和环向钢筋形状,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4.2混凝土4.2.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掺外加剂时应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能满足设计规定的强度和滑模施工的工艺要求。对混凝土进行见证取样制作试块,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组。4.2.2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严格执行分层交圈均匀浇筑的制度,每层厚度控制在300mm左右,确保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下一层混凝土处于初凝前状态。每浇筑完一圈后,应使混凝土表面基本保持同一水平面上。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浇筑混凝土的停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3模板滑升过程可分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个阶段 4.3.1当滑升模板组装完毕后,混凝土在初凝前分2~3层浇筑600~700mm高。当底层混凝土达到出模强度(0•1~0•3mpa)时,即试升50mm左右。此时,监理工程师要协同施工单位全面检查液压系统和模板工作情况,检查内容包括;模板平整度、接缝、标高、轴线位移;提升架、围圈有无变形;操作平台有无变形、扭曲等异常情况;支撑杆有无弯曲和位移;千斤顶工作情况、油管有无漏油、是否畅通。检查调整至无异常后,再浇筑200~300mm高的混凝土,提升200~300mm,进入正常滑升阶段。4.3.2滑升速度视混凝土凝结时间和出模强度而定,出模强度通常采用指压法进行检查:用手指按压出模的混凝土表面,基本按不动但留有指印时强度比较适宜。在正常温度下,滑升速度宜为150~300mm /h。两次提升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5h。气温较高时,两次提升中间应增加1~2次提升,每次提升高度为1~2个千斤顶行程(千斤顶每个工作行程30~35mm)。4.3.3清水混凝土在模内常温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48h,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拆模强度,避免出现拆模后缺楞掉角。为防止浇注上层清水混凝土,而污染下层混凝土的面层和为了表面保湿,混凝土拆模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绝不允许用草袋铺盖。5.清水混凝土表面的修补事实上,尽管已经采取了上述各种措施,但由于种种原因,拆模后混凝土少量表面可能还会有一些气泡、砂眼、麻面等现象。为了保证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拆模后发现以上现象应立即进行修补。首先应清除表面浮浆和松动的砂子,有飞边和凸肋的地方用角磨机处理;然后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和嵌实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修补部位及周围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确保表面无色差。6.主要施工方法

6.1根据现场条件和工程特点,在施工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75m3/h)供应筒仓滑膜施工,配用1台5m3混凝土罐车和两台翻斗车现场运输混凝土。

6.2滑膜施工采用的提升架、内圈、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等现场制作。

6.3在滑膜施工过程中熟料库、石灰石库和生料均化库各安装QTU40塔吊一台,用于钢筋、混凝土和爬升干等的吊装工作。

7.滑膜施工技术要点

7.1预留孔洞及预埋件安装控制: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7.2混凝土质量控制:在配合比已经确定的情况下,主要控制坍落度、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易性包括:混凝土的凝聚性、保水性、流动性。

8.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8.1 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 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8.2结构测孔的设置

8.2.1梁: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1/3至1/2处。

8.2.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8.2.3底板: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

不大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 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8.2.4现浇混凝土墙板: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

为墙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 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

8.2.5砼(商砼)拌合物测温: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

温度(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8.2.6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预埋测温管: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测温次数控制: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00、晚8:00、夜2:00)至砼温度0℃为终结。

8.3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

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9.结束语

从现场完成的实物来看,筒仓外观平整光滑,色泽反差小,无大的质量缺陷。垂直度(中心偏差在4•5mm)、直径偏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实践证明,监理熟悉滑模施工工艺特点,施工前进行质量预控,施工过程中加强检查和控制,是筒仓结构质量和滑模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参考文献:

[1]《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浅论工地现场消防防火管理措施 下一篇:有关桥梁震害及抗震设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