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图书馆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时间:2022-07-27 08:05:19

浅论图书馆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现代图书馆建筑环境应该体现“以人为本” 的服务理念,其环境设计既要符合功能设计要求,亦应适应读者的心理需要。本文从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及人文环境讨论了在图书馆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与设计技巧。

关键词:图书馆;环境设计;读者心理

在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诸多因素中,与图书馆内涵相匹配的环境成了在争夺读者注意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先导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有83%源于视觉,11%来自听觉,其他6%分别是触觉3%、味觉2%、嗅觉1% [1]。而图书馆环境设计,就是运用这个原理,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创造一个亲切、友好、便利的空间,达到吸引读者、增加好感度、树立图书馆形象的目的。

一、图书馆外部环境设计

读者在第一次来到图书馆时,最先注意到的是整个图书馆的建筑造型和图书馆所处的地理环境。

图书馆建筑不仅要能满足图书馆业务的功能要求,还要满足读者的精神生活需求,这就要求其建筑造型既要具有时代的技术特征,又要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图书馆建筑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周围环境的空间及其它建筑群、自然景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之间互相衬托、和谐交融。馆舍周围应该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摆盆景、铺草皮、造花坛,砌水池,建凉亭、立雕塑,共同渲染文化气氛,强调文化内涵。

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第一印象,能为图书馆产生增值效应,有效地锁定读者的目光。

二、图书馆内部环境设计

馆内环境包括采光、温度、色彩、绿化、噪音、空气质量、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内容[3]。馆内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图书馆应致力于为读者创造一个功能性与审美性兼具的空间,打造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不可取代的形象。

1.布局设计

布局设计以有利于读者利用为原则。可以把咨询处安排在读者刚进入图书馆的门厅处,目录检索机应该设计在图书馆入口处附近或阅览室、书库入口处,外借处要尽可能安排在一楼并远离阅览室,而电子阅览室和视听室应尽量安排在较高层等。此外还要考虑自习区和阅读区的设计。

2.室内设计

(1)周到的基础设施:在进行书库、阅览室的环境设计时,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是:要将书库、阅览室规划成读者活动的场所,而不仅仅是陈列图书资料的地方。

书库要有流畅的通道;利用率高的新书,应该有单独陈列的书库或书架;书架之间距离不宜太窄,避免压迫感;将书架的最上层及最底层空置或少摆放图书,在中间的几层尽量摆放图书,方便读者取阅;

家具的安排也影响人际交往,因此在图书馆的阅览区域,桌椅宜成行排列,整齐划一,方便读者独立思考;在休息区域,桌椅宜成组安排,营造人际交往的和睦氛围。适当利用各种屏障或隔断,可减少人们相互接触和环境信息的输入,减少拥挤感。

此外,图书馆内的现代化设备不可或缺,要让读者感到得心应手。

(2)出纳台设计:馆员工作区域应该安排在既不影响读者活动、又便于随时回答咨询、提供服务的位置;①出纳台尺寸不应该太高,以免造成隔离感②要整洁。杂乱无章的出纳台给人以馆员工作效率不高的感觉③为了缓解读者在等待办手续时的不耐烦,可以利用装饰品进行点缀。

(3)完善的导向系统:一个优秀的图书馆方位设计,应该能让读者感到对环境有控制的能力。图书馆布局一览表应在入门显眼处,路标随处可见,帮助读者弄清方位;联机书目检索终端应遍布馆内;陈列各种宣传、介绍资料供读者免费取阅。

(4)装饰品:图书馆的内部装饰对读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作用主要有二:其一,用于美化和烘托气氛,使读者感觉轻松愉悦。其二,可起到暗示、象征和引导作用,提升图书馆的形象。

用于室内装饰的物品十分丰富,不拘一格,包括花束、植物、雕塑、书法、绘画、工艺品等。图书馆的大厅或走廊里,可设置雕塑、壁画;在楼梯口安放一面全身镜,方便读者整理仪容;墙面一般张贴名人名言和优美的字画,不同的室内环境装饰不同风格的书画作品。 如接待大厅悬挂世界地图,激励读者开阔眼界、心怀天下;报刊、社科阅览室应悬挂伟人肖像和名人名言,可激励读者产生崇敬与效仿心理;外文阅览室应悬挂一些异国情调的艺术作品;在没有窗户的书库,可以使用一些自然风景画来装饰。绿化亦是图书馆室内装饰不可缺少的手段,室内绿化应根据房间大小、采光条件及室内色彩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植物进行装饰,给读者带来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3.氛围设计

(1)色彩设计:人们平常所获信息的80%都来自视觉,色彩是视觉形象中最重要的因素。图书馆的色彩格调宜明快平和,配色既考虑功能的要求,又满足读者心理的需要。一般室内色彩可概括为三大部分:对室内其他物品起衬托作用的大面积背景色,如地面,墙面等。图书馆的墙面、柱面、天花板等常采用白色、地面用灰色等浅色调,使人感到空间开阔,减少压抑感和拥挤感;家具色彩反映出来的主体色。书架宜为浅色、冷色,与彩色的图书形成对比,显得干净整洁;阅览桌椅宜为深暖色,稳重而亲切。室内装饰和点缀的强调色,它们的面积虽小却非常突出。图书馆应该因地制宜,适当地配置不同的色彩,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

(2)灯光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必须符合功能的要求,并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统一。环境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太强的光线会有损视力,而太弱的光线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进而影响阅读心理。

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和灯具,并保证恰当的照度和亮度。白天,图书馆可采用透光、反光、散射光来改善光环境,利用间接的自然光线,创造最佳的读者视觉环境;阅览室和书库的灯光照明设计应采用垂直式照明,要求亮度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眩光;在管理人员工作区可设局部照明;宣传栏和壁画部分可利用不同色光来提高其艺术感染力。

灯光不仅有照明功能,还能够直接影响室内的氛围。环境心理学表明,光照通常比暗(无光)使人愉悦,从而使人愿意做出利他行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3)声音设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如会引起头痛、恶心、易怒、焦虑、和情绪变化无常等。图书馆是学习的圣地,噪音会干扰读者阅读研究,对图书馆氛围产生消极的影响。

图书馆在规划设计时应设法控制噪音的干扰:①首先是对噪音源严加控制,不要让噪音超标;选址应远离交通主干道②在建筑设计上采用隔离、屏障等保护措施。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可设置绿化带消除噪音;在馆舍设计时,要十分注意将文献阅览区、音像资料视听区及读者活动区进行合理布局,尽可能做到“动静分离,互不于扰”。③馆员交流应轻声细语,不应产生任何不良刺激。④室内可以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来减少声音的传播。

但声音对馆员和读者的心理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越来越多的图书开始重视背景音乐。音乐的合理设计会给图书馆带来好的气氛。对读者而言,音乐可以改善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可以调节心理活动、稳定情绪。乐曲类型的选择应该以古典音乐为主,兼顾优美的流行乐曲,不可选节奏感强的摇滚乐、说唱音乐。

(4)气味设计: 1979年罗顿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条件下,空气污染可引起消极心情和侵犯行为,减少人们的互助行为。开启窗户自然通风,或采用排气扇送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新鲜度和无污染,这有利于读者长时间在阅览室内仍保持清醒,减少读者的不良情绪。

(5)温度设计:吉利兰德的实验研究表明,最适宜于学生智力活动的室内温度是20―25℃,温度每超过这个适宜值,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下降1%。此外,一些研究表明,温度与暴力行为有关,夏日的高温可引起暴力行为增加。温度也与人际吸引有关,在高温室内的被试者比在常温室内的被试者更易于对他人作出不友好的评价。建筑设计如能使读者在舒适的温度下阅读,不仅有益于读者身心健康,也有利于避免读者对图书馆产生负面感觉。

三、图书馆人文环境设计

图书馆的人文环境指图书馆人员的行为表现。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图书馆人员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4]。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员承担的工作不仅是看守阅览室、借还书刊,还要向读者提供解答咨询、指导检索、网络导航等服务。馆员的内在素质,如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决定着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馆员素质的外部体现就是馆员形象。可以说,馆员的作用不仅是完成业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她们构筑了图书馆理念的精神层面。馆员的形象体现在许多细节上,大到对本职工作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小到个人的着装、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礼仪等诸多方面:健康的朝气:馆员表现出活泼乐观和朝气蓬勃的精神,才能使人乐于亲近。如果无精打采,板着一张脸,定会令人望而生畏。服饰:如果没有统一的制服,也要尽量保持衣着的整洁,绝不可以奇装异服、浓妆艳抹,亦不可过于随意,以免给读者留下“不专业”的印象。得体的举止:馆员应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应该有不文雅的举止;说话语气温和,对读者使用文明用语,不使用服务忌语。乐于接受读者的监督:服务部门一律采用低柜台,加大馆员行为的可见度;每个馆员统一配带注明部门和姓名的工作牌,使馆员的言行随时得到读者监督。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大力,周睿.卖场陈列[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89-105.

[2]王志丽.高校图书馆环境设计与读者心理效应浅谈[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3,9:66-68.

[3]俞国良,王青兰.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6-113.

[4] 丁振伟. 图书馆阅览环境与读者心理[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6:56-58.

上一篇:矫正的矫正 下一篇:试析父母素质对青少年异常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