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时间:2022-07-27 07:44:00

论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摘 要】目前国内外出版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关于正常商品和劣等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论述普遍比较晦涩,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感觉无所适从。有必要结合各教材的论述用图形化的办法将此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微观经济学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关键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预算线

微观经济学将商品分为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又译为劣等商品)和吉芬商品。在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商品效用章节结合预算线、消费者均衡的知识进行展开。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可以划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这里的替代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替换强度的变动,从而影响到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导致的支付能力的变动,进而由支付能力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因为吉芬商品是属于特殊的低档商品本文就不讨论吉芬商品的内容,只关注于普通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问题。

1.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理解与认识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内容属于微观经济学里面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因为理解该知识点需要掌握几个基本的知识点,如正常商品、低档商品以及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均衡方面的知识。首先,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如何划分的呢,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是根据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区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如果价格需求弹性为正值的是正常商品,价格需求弹性为负值的是低档商品,当价格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而小于1的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减少的商品称为低档商品。人们对正常商品的消费会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对后者的消费则恰恰相反。其次,如何区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概念呢。在现实生活中,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往往会给消费者的决策代来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名义货币收入是不变的,但是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一般来说,收入效应在图形上表现为消费者均衡点向更高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的移动。第二,消费者会更多地消费现在相对便宜的商品,减少那些现在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表现为价格相对下降的商品销量会上升,而从图形上面看就表现为均衡点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移动,这就是替代效应。

2.用图形化的方式说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如右图所示,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衣服和食物,期中食物是正常商品时,食物的价格下降的时候,预算线RN会向外移动到RT。同时作为消费者均衡的(X,Y)组合也会发生变化,消费者均衡由A转移到B点,在这个B点意味着消费了更多的食物,少消费了衣服,食物的增量为F2F1的部分,即食物价格下降以后食物消费量的改变,F2F1的部分又可以划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部分,两者相加则为总效应部分即F2F1的部分。当食物价格下降以后,相当于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加了,为了便于理清这一部分的性质,我们可以按照衣服价格/食物价格的比值根据算出预算线RT的斜率,并根据此斜率做一条平行线MN与原等产量线U1相切于D点。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在原等产量线U1上出现了产量相同的两个点A点和D点,则由D点对应的(X,Y)可以和A点对应的(X,Y)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减少的衣服替代了增加的食物,这个替代效应的大小体现在图上是F1E部分,即用F1E数量的食物替换了C1C2数量的衣服。

当食物是低档商品的时候,如右图所示,食物的价格Px变化前的消费者均衡点在A,Px下降以后消费者均衡点在B,则B点对应的E点和A点对应的F2增加的数量表明了在收入增加以后消费某种低档食物的数量会减少,这就是总效应。用刚才的方法,通过作于预算线RT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MN,就可以把总效应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从图上可以得知,Px下降以后食物和衣服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由A运动到均衡点D,对应的需求量增加量为F1E,这就是替代效应,是一个正值。而Px下降以后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的变化,使消费者均衡点由D点移动到B点,这就是收入效应。在食物的价格下降的时候,收入效应是负数,即随着实际收入水平的上升,消费者消费低档商品的消费数量下降。由于收入效应是负数,所以图中的B点必定落在A、D两点之间。而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所以在图中总效应F1F2是一个正值。但是在少数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某些低档商品的收入效应的作用会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于是就会出现微幅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现象,这类物品就是吉芬商品。总体来说,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是否导致消费者选择该商品数量的增加,取决于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和大小。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正常商品而言,商品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需求量下降。正常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的变动,低档物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的变动。由此可推知,当商品的价格变化时,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低档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由于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不对替代效应产生影响,所以,所有商品的替代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3.两种效应的应用及经济学意义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结合三个假设来进行分析。第一个假设对单个的消费者而言,如果收入增加对个人的消费有什么样的影响?替代效应会使个人由于更高的工资而增加工作的时间。收入效应会使个人移动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面去,而由于消费和休闲都是属于正常商品,所以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第二个假设是,如果银行利率下降会对个体消费者的现在和将来的消费发生什么影响?人生的收入可以分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是当前收入和当前的消费之差。当消费者在将来需要消费时,就将动用储蓄部分。如果储蓄部分利率下降,那么结合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分析:当利率降低时,相对于当前的消费而言,将来的消费成本增加了。因此,替代效应会使消费者将来的消费更少,而当前的消费更多。现在来考虑收入效应,当利率降低时,根据前面的结论可以知道,消费者会移动到更低的无差异曲线上去,因为利率这个变量使当前的收入状况变坏了。由于现在和将来消费的都是正常商品,消费者会选择在现在和将来都缩减开支。因此收入效应会使消费者在两个时期都减少消费。当然,最后的结果既取决于收入效应也取决于替代效应。如果低利率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会增加当前的消费,相应的将来的消费会减少,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当前的消费会减少,将来的消费也会减少。第三个假设是如果对居民收入所得税调低征收会对居民的劳动供应量有什么影响?降低税率等于增加其收入水平。当税率降低时,相对于工作而言,休闲变得更加昂贵,在这种情况下是会鼓励其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的。换言之替代效应会使其比之前更加努力工作了,因此替代效应使其增加了劳动供应量。考虑收入效应的话,当税率降低时,个人的收入水平增加了,现在居民获得了更高的预算线。因为休闲是正常商品,个人就倾向于用这种福利增加来享受更多更高级的消费品和更多的休闲。所以在收入效应下,工资增加时,消费和休闲都会增加。

就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言,对于我们研究微观经济的相关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作为一种静态分析方法,是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是不涉及时间变量的变化的,当然更不涉及由于时间变量而造成的其他变量的变化,可以看成是某一时刻的状态,这种分析方法是为了后面的宏观经济研究打下了基础,为以后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做好准备。 [科]

【参考文献】

[1][美]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基于单片机的现代车库智能守卫者仿真设计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场拌质量控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