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如何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27 11:39:20

新课程如何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与相应的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数学教学 设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作用,成为当今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开展适应新课改的高中数学教学呢?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让创新意识走进数学课堂

1.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如果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控制命令、主观专断、批评训诫的气氛,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在压抑重枯萎。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创设宽松的氛围。

2.创新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时,要根据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激活课堂。要变“灌”为“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尝试用多种方法学习,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突出课堂知识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解《椭圆》第一课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所以在一堂课上,教师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化解,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三、利用矛盾,创设疑问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情境,是教学的重要措施和环节,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式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去引起学生的求索,引发学生对疑难问题积极思维。例如在解同一道题目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比分析、互相争执,真理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也越活跃、高涨。这样,学生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概念的理解、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有很好的培养和锤炼。

四、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新课标高考数学试题的新颖性、灵活性越来越强,不少师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会直接把公式、定理、推论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理的过程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教师没有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没有发掘其内在的规律就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去“悟”出某些道理,结果是多数学生“悟”不出方法、规律,理解肤浅,记忆不牢,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判断错误。不少学生说,现在的试题量过大,他们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总之,新课程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只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声有色。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支架式教学 下一篇:浅谈高中新课改下物理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