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份子中国式人情

时间:2022-07-27 11:33:39

随份子中国式人情

随份子,是风俗使然,更多的时候,是为了维系一种人情关系。

在中国,人情往来是每个成年人都要面对的事儿,它是一场传递着情感与温暖的游戏,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中国是人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随份子就是体现。不送不足以表达感情,送多了又招架不住,如此纠结的心态,近年来愈发明显。有人调侃请柬就是欠条,结婚讨债、已婚还债、未婚负债。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发达国家有两件事情是逃不掉的,纳税和办公室政治,而有一样东西是中国人逃不掉的,那就是随份子。

人情往来,是社会纽带所必须,在这个前提下,有度才是合适的。收的份子钱有多少?随出去的又有多少?如何随份子才恰到好处?在看似简单的人情红包中,其实蕴含着“面子学”和经济学。

如今随份子的名目越来越多:婚事、丧事、上学、当兵、生孩子、搬家……份子钱也越来越多,有些变味了。

今年5月,《人民日报》报道,辽宁省中部某县纪委调研发现: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个山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仅2万元,2013年人情随礼9600元。

如今的社会,是个圈子社会,朋友圈、同学圈、娱乐圈……大家都在圈子里混,而人情往来是最基本的维系手段,这也是中国人认同的一种游戏规则。

有一种普遍的现象是,大家都不好意思在单位讨论份子钱的事,不想让同事知道自己对随份子的真实想法。保不齐某天某个同事办个什么事,想请你,那不是徒增尴尬吗?但在网上,网友倒是对随份子纷纷发表意见,喊苦喊穷喊无奈的最多。一组调查数据或许可以说明这点――2011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3325人进行的在线调查发现,52.5%的人经常随份子,但仅7.6%的人“支持”这一行为。受访者中,57.2%的人来自中小城市,32%的人来自大城市。

调查显示,53.3%的受访者月收入在1000元-3000元。随份子时,57.8%的人出200元,23.1%的人出200元-500元,4.8%的人出500元-1000元。对此,98.0%的人感到有负担。其中,16.1%的人感到“负担很重”,38.7%的人“负担比较重”,仅1.9%的人觉得完全“没负担”。

上一篇:爱需要自我完善 下一篇:二妙散合桃红四物汤治糖尿病臁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