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况与对策

时间:2022-07-27 11:10:22

大姚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况与对策

摘要:目的 对大姚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况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2012年~2013年大姚县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流动儿童各90例,2012年接受常规免疫管理,2013年接受加强免疫规划管理,而后对这2年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比发现,2013年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较2012年发生显著升高(P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免疫规划管理;现状;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1],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城镇流动人口的加大,严重冲击了免疫规划工作。在诸多的经济发达因流动人口居无定所,流动性大,部分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认知度不足等诸多因素,导致流动儿童免疫水平较低,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局部出现了爆发流行趋势,严重影响了流动儿童的健康。目前而言,免疫规划在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预防、控制甚至是最终消灭传染性疾病的效果[2]。近几年关于免疫规划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大姚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况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大姚县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流动儿童2年内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大姚县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流动儿童,各抽取2012年~2013年全年流动儿童90例,将2012年组作为对照组,2013年组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中包括有男56例,女34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4±1.1)岁,省内流动42例,省外流动48例;观察组中包括有男55例,女35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3.2±1.3)岁,省内流动44例,省外流动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流动儿童的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流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采集2012年和2013年大姚县疾控中心管辖范围内流动儿童各90例,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流动儿童接受常规免疫管理,观察组流动儿童则是接受加强免疫规划管理,而后对这两组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免疫接种率、五苗覆盖率、建卡率等。

1.2.2免疫规划管理方法 首先认真学习我国传染病防治法、防治法实施办法,将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作为疾控中心的日常工作,并同保证与基层卫生室畅通的联系,卫生员应将自己管辖区域内的户口不在居住地或者是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儿童予以登记,并建档实时随访,对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核查,针对存在接种遗漏的儿童做好登记,对儿童疫苗接种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制定规范的疫苗接种收费标准并公布。并将儿童疫苗接种时间、接种收费、类型与接种地点制定成册,发放给流动儿童的家长,同时需要加强对免疫接种的宣传力度,利用疾控中心计划免疫部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展开免疫接种宣传,并对各种海报、宣传板等进行粘贴、使儿童、儿童家属能够更加容易接受。

1.3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对比中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

2 结果

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建卡率以及五苗覆盖率均较对照组发生了显著升高(P

3 讨论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由于城市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加,使得流动儿童数量不断升高,流动儿童居无定所,免疫规划管理十分困难,并且儿童为各项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因此对流动儿童展开免疫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对于流动人口而言,多来自相对贫穷与落后的农村,其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低,又加之工作繁忙,儿童很难得到及时的预防接种。总而言之,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现状不容乐观[4]。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大姚县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况与对策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2012年未实施免疫规划管理前和2013年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后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013年观察组流动儿童建卡率、免疫接种率以及11种疫苗覆盖率均较2012年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建议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改善:①对流动儿童报告制度进行完善[5]。目前很多的社区对流动儿童的相关信息报告比较单一,仅统计报告了儿童的出生年月、接种情况等方面信息。本次研究中体会到,应将流动儿童的信息报告综合化,统一录入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实施政府与卫生部门积极合作的方式,成立流动儿童管理小组,做好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情况的系统整理而后逐级汇报。政府应加强对流动儿童户籍申报工作的管理,定期展开地毯式调查,以方便了解流动儿童的动态情况;②对流动儿童办证管理予以加强[6-7]。社区工作人员对流动儿童的家长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办理免疫规划接种卡进行积极的动员,并建档,方便今后的信息查阅和统计。预防接种门诊将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每名流动儿童均建立独立的账户,并将其作为日后查阅接种史的主要凭证和途径。社区工作人员应积极配合预防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接种情况的核查工作,及时发现漏种者及时上门进行补种,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可以按照免疫规划相关制度完成得到保证;③对接种票据进行规范,加强免疫知识宣传教育[8-10]。对辖区内所有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查,保证辖区内居住时间超过3个月的流动儿童在免疫接种后可获得相关免疫接种票据,家长可凭票据在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获得规划免疫疫苗中其他的疫苗进行接种。社区工作人员应做好免疫接种知识的定期宣教工作,使流动儿童的家长可以对免疫接种知识予以及时了解,提高其知晓率和知晓程度,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覆盖打下坚实基础;④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感[11-12]。防疫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感,对工作积极向上,并且可以与流动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保证免疫规划工作可以顺利开展;⑤对接种转索制予以建立[13-14]。流动儿童出生地与居住地多不是同一地点,因此,为了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应实现两地合作,对相应的流动儿童转索制度予以建立,方便资料的查询与使用;⑥加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制度。以我国对传染病的防治法规、疫苗接种相关管理条例等为依据,严格按照卫生部与政府机构的相关规定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做到依法办事、规范管理,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可以科学、安全且高效的完成。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相对较低,在加强免疫规划管理后可有效改善免疫接种现状,相关部门应对其给予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以达到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楼灵巧,骆淑英,胡昱,等.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信行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76-82.

[2]刘泽玉,俞佳君,许惠光,等.流动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77-79.

[3]毛建东.贺村镇 1~6 岁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2,24(01):65-66.

[4]杨丽民.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如何管理[J].健康必读 (中旬刊),2012,11(10):344.

[5]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04):98-99.

[6]曹熊燕,方杭燕.城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况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2):77-83.

[7]黄建华,陆静珠.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策与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08):629-630.

[8]余晓琼,路秀平,武滨.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2012,14(01):175-178.

[9]贾伟华,李蓬.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16(06):484-486. [10]谭彩霞.关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模式的探讨[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3(02):164-166. [11]陆碧茹,丁灿华,廖小燕,等.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及管理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13,24(03):585-586,594.

[12]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7(05):119-120.

[13]张宝永,陈英,李斌.疫情报告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10(03):228-229.

[14]张凤玉,王玉霞.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05):763-765.编辑/哈涛

上一篇:康复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研究 下一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