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母子一世情

时间:2022-07-27 10:44:53

“来,老妈,咱梳梳头,梳一梳精神好!”一大早,36岁的杨森扶起95岁的支文萍老人,让老人靠在自己的怀里,一边轻轻地为她梳理满头银发,一边和她唠嗑。自从6年前支文萍老人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后,这一幕温馨情景,每天早晨都会上演。而杨森和支文萍原本非亲非故,两人如此真挚的母子情背后,有着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苦命人惺惺相惜,退伍兵留京打工照料“老妈”

杨森1976年出生于陕西咸阳的贫困乡村。他出生不久,父母便相继去世,是哥嫂把他养大成人。高考落榜后,杨森于1993年11月应征入伍来到北京武警某部服役。

1994年7月,杨森所在部队和东直门街道办事处举办“军民一家母子情”联谊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认识了78岁的孤寡老人支文萍。支文萍丈夫早逝,一生无儿无女,而杨森幼年失去父母,一对年龄相差60岁的苦命人惺惺相惜,结成了帮扶对子。

那次活动过后,杨森心里有了牵挂,一有空就去探望支文萍老人,每次去他都要给老人买些好吃的,还帮老人打扫卫生、晒被子,陪老人聊天。时间一长,杨森成了支文萍的精神依靠,如果有两个星期没见到杨森,老人便像丢了魂似的,甚至坐公交车赶到杨森所在部队探望“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杨森对支文萍的称呼由“大妈”改为了“老妈”。

杨森是陕西人,自幼喜欢吃面食。支文萍是老北京,做的炸酱面非常地道,每次她估摸着杨森该过来了,就提前和好面,亲自擀出面条,炸好酱,等着“儿子”来吃。

每次杨森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支文萍总会满面笑容地从屋子里迎出来,“母子”俩亲亲热热地挽着手进屋。端着老妈做的炸酱面,杨森吃得那叫一个香,支文萍看着“儿子”大快朵颐的样子,不由得眉开眼笑。这幕情景让杨森倍感温暖。

1996年下半年,杨森退伍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两年多的相处,支文萍早就认定了杨森这个“儿子”,一想到杨森要退伍离开北京,她就难过得落泪。

心细的杨森觉察出了支文萍老人的心事,此时,他也正为是留在北京打拼还是回老家这个问题而忧心。留在北京,他一没文凭,二没特长,想混出个样子何其艰难;如果回老家,年过八旬、孤苦无依的支文萍老人怎么办?老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身边没有人照顾他不放心。权衡再三,杨森最终下定决心:千难万难,也要留在北京,一边打工一边照顾支文萍老人。

得知杨森的决定后,支文萍高兴得老泪纵横,她攥着杨森的手说:“这下我可放心了,我就怕咱娘儿俩分开了,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1996年冬,杨森退伍,他搬来和支文萍住到了一起,担起了儿子的角色。此后,他开始了艰辛的“北漂”生活。

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杨森只能从最底层干起。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保安,虽然工资不高,但家里的生活费用大都是他负担。支文萍是五保户,每月享受低保也就几百块钱。

尽管日子不宽裕,但杨森总是尽可能让老人吃好,营养品从来不缺。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搀着支文萍老人去外面散步,给她讲有趣的见闻。母子俩有说有笑的样子,让邻居们都羡慕。

杨森转眼在京城漂了3年,其间做过保安、保洁员、推销等工作,收入都不高。2000年8月6日,是支文萍的84岁生日。家里没有冰箱,生活不方便,杨森决定给老妈买台冰箱做生日礼物,这样他工作忙时,可以提前做好一天的饭菜放到冰箱里,老妈吃饭时拿出来热一热就行了。当冰箱送到家里时,支文萍欣喜之余,连声责怪杨森:“你收入不高,将来还得结婚,花这么多钱干啥!”杨森笑嘻嘻地说:“老妈,有了冰箱,以后做了好吃的就不怕吃不完坏掉了!”

再难也要侍奉“老妈”,孝心大爱赢得好女孩芳心

尽管生活一直窘迫,但杨森并没有失去上进心。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2001年,杨森经过激烈的竞争,应聘成为一家媒体广告部的职员。此后,他通过勤奋工作与良好的沟通能力,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收入逐步增多,母子俩的生活得以改善。

2005年,因为拆迁改造,支文萍所住的平房被列入拆迁范围。由于她住的房子属于公房,拆迁后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年近九旬,却失去了赖以居住的老屋,老人难免情绪低落。杨森不断安慰“老妈”,并租了套二居室的房子,这样,母子俩的支出又多了一项房租。

有段时间,杨森因工作太劳累身体不适。一天早上,他刚走出家门要去上班,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晕倒,幸亏邻居发现了,把他搀进屋。支文萍看到杨森这个样子,急得心脏病发作了。母子俩当天同时在社区医院输液治疗,支文萍病情很快稳定下来,杨森因为劳累过度,医生让他休息静养几天。

那天晚上,杨森用被子蒙着头哭了一场,他觉得自己没有父母,老妈没有儿女,一对苦命人本可以相依为命,如今却双双病倒,真的太难了。

为了不让老妈担心,第二天杨森又满脸笑容地站在老妈面前,强撑着疲惫的身体给老人做饭、洗脸。以前,老人还能做做饭,打扫卫生,随着年事渐高,她的生活起居艰难了许多,离不开杨森照顾了。

转眼杨森年届而立,还没找上对象。虽然他相过多次亲,但女方一听说他无房无车,还带着个老人过日子,都撇撇嘴离开了他。

有一次,杨森和几个留在京城的战友聚会。一个战友找了个家庭富裕的北京女孩,结婚后有房有车,他对杨森说:“人生就这么几十年,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要紧的。像你自己连房子都买不上,还带着个不相干的老太太,啥时候才能熬出来!”杨森说:“我也知道没有负担好,可要我丢掉老人,我怎么也做不出来,老人既然跟着我,我就得为她养老送终!”

看到“儿子”找不着媳妇,支文萍心里十分着急,也为自己拖累了杨森感到不安。一天晚上,她叹着气对杨森说:“都是我这个老太婆不好,让你现在还不能成家,我对不起你去世的父母呀!”杨森乐呵呵地说:“老妈,大丈夫何患无妻?我不是找不到,我是想给你找个孝顺儿媳妇,你就等着当婆婆吧!”

2006年年初,杨森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叫秦玉花的东北女孩。秦玉花幼年丧父,朴实善良,一个人来京打工多年。一开始,秦玉花对杨森的条件有些失望。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她觉得杨森厚道实在,尤其是她了解到杨森多年照顾一个毫不相干的孤寡老人后,更觉得杨森善良、可靠,值得她托付终身,便和杨森处起了对象。

上一篇:雅鲁藏布大峡谷探幽 下一篇:在精雕细刻中成就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