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管理论文

时间:2022-07-27 10:18:03

循环经济视角下旅游经济管理论文

循环经济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遵循的是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旅游循环经济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旅游资源得到科学利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

循环经济不过分依靠资源来寻求经济增长,而是要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增长,并且要能在经济的增长过程中综合利用资源,让经济系统能够与整个生态系统相融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循环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并且要求在经济增长中综合利用资源,让经济能够融合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当中,从而实现物质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经济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实现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是遵循自然规律和能量流动方式的,其目的是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低污染、零排放,以此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而言,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人们能够以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促进人类能够得到更大的进步。循环经济需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是要有新的经济观,不能超过资源的承载力,只有在承载力范围内实现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同时,循环经济要形成新的价值观,不仅要考虑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还要考虑到自然的修复能力,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以不断促进自然的和谐全面发展。在传统的工业中,人们的观念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这使得自然的负荷越来越重,因此必须要形成新的生产观,遵循3R原则,即资源利用减量化原则、产品的再使用原则、废弃物的再利用原则,力争做到排放无害化,保证生态的平衡。

二、我国旅游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旅游经济在体制上是不完善的,无法做到资源的高效运用,典型特征就是低投入、高利润。旅游景点一般是以国家垄断的方式进行保护的,这就导致了旅游市场的封闭性,阻碍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再加上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涉及部门较多,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由于我国的旅游经济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个部门合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增长,间接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还存在经费投入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许多地区对旅游服务设施的投入很小,导致设施配套不完善,景区主要的道路和绿化工作不到位,制约了旅游经济的高效运作。旅游开发部门也缺乏长远的目光,经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再加上旅游相关部门缺乏创新理念,旅游产品都是以往的主题和方案,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游客的数量逐渐减少,使旅游行业信誉受损,与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三、创新旅游经济管理的思路

旅游行业综合性比较强,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与当地资源、环境、人文和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旅游经济要实现系统观创新,构建系统管理和控制的系统观,站在整体的角度来打造品牌景区,有效促进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融合,加强旅游行业的规划和融合,以系统为原则,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经济管理要实现经济观的创新,就要优化旅游业资源,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保证游客能够拥有一个愉快的体验,在不危害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实现最合理的经济利益,在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利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旅游经济管理还要实现环境伦理观的创新,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宣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基于循环经济的视域下要尊重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系统。同时还要实现好生产观念的创新,节约生产,促进绿色生产,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益,帮助游客实现消费观念的创新,改变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减少消费上对环境的破坏,促进民众购买旅游循环经济产品。在循环经济视角下,旅游企业是产品形成和资源消耗的关键所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构建与自身企业相适应的循环经济体制是十分重要的,鼓励当地旅游产业控制好旅游设施的规模,禁止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坏生态系统,减少旅游服务过程中的物质能源消耗,倡导展开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旅游经济管理需要重视经济产业链的循环,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再利用,这也是旅游业内部分工的结果,同时旅游业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废弃物再利用资源优化企业,保证旅游业的上游产业链和下游产业链能够得到相应的延伸,实现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为了更好地实现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我们要构建完善的旅游循环经济体系,不断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出行,鼓励人们爱护环境,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变成全人类的责任。

作者:孟昱龙 霍婧媛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双.基于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J].经济视角,2011(02).

[2]袁金坤.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10).

[3]闫青.循环经济视域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J].生态环境保护,2015(18).

上一篇:三废治理及循环经济发展 下一篇:循环经济发展中企业知识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