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题材影视剧中的法律漏洞表现与防治

时间:2022-07-27 10:06:08

法律题材影视剧中的法律漏洞表现与防治

[摘要]法律题材影视剧在中国蓬勃发展,然而它却存在法律漏洞的瑕疵。因此,分析法律题材影视剧中法律漏洞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探讨防治这种现象的措施,不仅包含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为此,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创作人员应学习一些与剧情有关的法律知识、加强影片的内外部审核工作及建立健全自律机制等。

[关键词]法律题材影视剧;法律漏洞;防治

法律题材影视剧是当前颇受欢迎的影视剧种之一,它因剧情曲折、接近真实,所以不仅拥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观赏性,更具有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广泛的收视群体。然而我们也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作品中不时出现法律上的纰漏。这种现象一方面使法律题材影视剧的思想性、艺术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可能误导观众,引起他们对法律的误解。因此,分析法律题材影视剧中法律漏洞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探讨防治这种现象的措施,不仅包含理论上的意义,更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

一、法律题材影视剧中的法律漏洞表现

法律题材影视剧是大众传媒(电影或电视)与法律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既具有大众传媒的特性,又包含法律的特点。由于许多创作者过分重视法律题材影视剧所具有的传媒特性,从而使其在法律方面漏洞百出。

1.法治精神的缺失

法律题材影视剧固然不是新闻,它可以是虚构的,但是其剧情应该是合法的,因为它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任。法律题材影视剧拥有很高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其播出多数占据了黄金时间和次黄金时间,如果它缺失了法治精神,那么负面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以前播出的法律题材影视剧就会发现,缺失法律精神的情形时常出现。比如在公安题材影视剧中,为了展现民警破案的艰辛,编剧一般把犯罪嫌疑人描绘成高智商、出类拔萃的形象:《黑冰》中的毒枭郭小鹏满腹才华,令女警察几乎难以自持;《黑洞》的黑帮头目聂明宇气质忧郁高雅、思想深邃。一些反腐剧过于表现腐败现象,极度渲染金钱和权力的作用,而对于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反腐败的艰巨性、复杂性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些电视剧对于反腐内容的表现,不仅遮蔽了腐败的真正根源,而且强化了人们对‘人治’的依恋,对‘清官’的期盼。”[1]因此,对于法律题材影视剧来说,弘扬法治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过程。编剧和导演应始终以人为出发点,维护人的尊严,普及人权文化,并把这些当做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与核心命题。

2.法律常识错误层出不穷

在法律题材影视剧中,如果说法治精神的缺失是隐性的,那么法律常识的错误则是显性的,它不仅不能起到普法的作用,而且还会误导观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损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法律题材影视剧中法律常识错误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法律专业术语的误用。比如侦查与侦察,被告与被告人,缓刑与缓期执行,经常在剧中被误用。在电影《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一片中,老栓因为一头小牛与邻村来顺妈发生了纠纷,结果走上了法庭,老栓妻子劝老栓,让他找村长商量商量。稍有法律常识的人就会发现,此处不能叫村长,而应为村主任,因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负责人叫村主任。

法律题材影视剧中法律常识错误的第二个表现就是违反相关实体法和程序法。比如,在展现庭审场面时,模仿港台影视剧设计情节,让律师在法庭上来回走动,雄辩滔滔,气势不凡,这跟中国的法庭实际完全不符,因为中国的法庭还没有完全采用抗辩式的审理方式,而是由法官主导整个庭审过程的。更有甚者,有些法律题材影视剧“既违背法律程序又违背艺术创作规律”[2] 。在电影《法官老张轶事之审牛记》中,开庭前,张法官问村主任,来顺妈的律师来了吗,村主任答道,就是我。这个情节明显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因为按照法律规定,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所以张法官不可能不知道村主任是来顺妈的诉讼人。

3.过度故事化与细节化,蕴涵强烈的暴力倾向

法律题材影视剧为了提高观赏性,一般采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手段。诚然,追求细节的丰富和生动,让作品情节跌宕曲折,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追求收视率而将犯罪细节详细地暴露在荧屏上,这样取得的轰动效应和感官刺激的效果必与法制题材影视剧本应具有的功能背道而驰。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犯罪嫌疑人李某、宋某、寇某三人都是黑龙江到北京务工人员,其中寇某犯罪时年仅15岁。2006年2月1日晚8时,三人经预谋抢劫轿车一辆,价值人民币17万元,同时从被害人手包内抢得人民币2100元及手机一部。三人再次伺机作案时被抓获。他们在接受讯问时供认,是因为受目前收视率极高的某法制节目和影视剧的启发才去抢劫。所以,法律题材影视剧特别是公安题材影视剧一定要把握好细节化手段的使用尺度。

同时,法律题材影视剧蕴涵的暴力化倾向,也会影响到人们对现实的判断和社会的信心。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格伯纳提出了“培养”理论,“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内容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而且,电视媒介接触量越大的人,这种社会不安全感越强。”[3]因此,法律题材影视剧要把细节化手段与社会影响的负面性平衡起来,实现可视性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法律题材影视剧存在法律漏洞的原因分析

在当今中国,蓬勃发展的法律题材影视剧在满足观众精神享受的同时,更达到了普法的目的。然而,由于其在现实运作中存在一定的瑕疵,因此法律题材影视剧具有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视。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法律题材影视剧存在法律漏洞呢?

1.市场化、娱乐化的客观环境导致法律题材影视剧娱乐化

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不断追求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同时,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影视剧也被推向了市场。收视率、票房成了衡量影视剧是否成功的标准。“新闻界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被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4]我们知道,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之一,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影视剧把观众看做消费者,甚至视为上帝。法律题材影视剧也是如此,它们满足观众的原始需求,刺激他们的低级欲望,以吸引他们的眼球,以此达到争取最大多数观众的目的,并最终陷入了娱乐化的趋势。

2.影视剧创作者的主观原因导致法律题材影视剧存在法律漏洞

与其他题材影视剧相比,法律题材影视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对其创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法律题材影视剧创作人员既要深谙影视剧创作规律,又要熟知法律知识。然而从当前现状来看,许多创作人员达不到这种要求。

同时,创作人员指导思想的错误,也给法律题材影视剧带来了法律漏洞。法律题材影视剧的主旨涉及情与法,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创作者已经改变了以往单纯注重事件的现象,把关注点、聚焦点从事件转移到事件中的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起伏,发掘他们的内心情感,以情动人。这种做法本没有错,然而有些创作者为了情节的曲折,不惜违背法律常识,脱离司法实际,使影视剧产生了法律漏洞。

3.审查体制的不合理加剧法律题材影视剧的法律漏洞

实际上,在影视剧审查方面,我国有严格的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在2007年了《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在2006年了《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对于影视剧创作人员的责任,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确立了起来。拿电影审查为例,《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电影片中存在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的,应予删减或者修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成立了电影审查委员会和电影复审委员会,委员会约委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相关人员。但是,在日常审查中,委员会更多关注的是政治问题、敏感问题等,影视剧涉及的法律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司法部门人员在审查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防治法律题材影视剧存在法律漏洞的对策

无论是从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看,还是从广大观众对于法律的需求看,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的法律题材影视剧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它如果在法律问题上出现错误,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创作人员应学习一些与剧情有关的法律知识

作为剧本的创作者与影片的拍摄者,法律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人员在影片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的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所以,影片主创人员特别是编剧应涉猎相关法律文献,深入了解与剧情相关的法律知识,以避免法律的常识性错误。同时,创作人员还要对我国法律实践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对于公安部门的机构设置、办案程序和法庭庭审的过程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避免影片创作中的道听途说、个人想象或闭门造车的现象。

2.加强影片的内外部审核工作

当然,影片主创人员毕竟不是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他们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虽然可以避免影片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法律错误,但是对于专业的法律知识或比较隐性的法律错误,则需要由法律专家来把关。因此,应强制性地规定制片方在制作法律题材影视剧时,必须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让他们对影片进行把关,把法律漏洞扼杀在影片的创作阶段。

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影视剧进行审查时,更要重视对它的法律问题审核。按照规定,电视剧、电影虽然都有审查委员会和复审委员会,各委员会特邀单位广泛,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却存在瑕疵:因为特邀单位会派出什么人员参加审查是不能确定的。所以,要避免法律题材影视剧中的法律漏洞,电视剧、电影审查委员会和复审委员会要吸收法律专家或律师的加入,让他们对影视剧涉及的法律问题提出意见。

3.建立健全自律机制

如上所述,在影视剧审查方面,我国有着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都是以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的他律形式出现的。他律有很强的作用,但是他律的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与法律法规一样,它也有滞后性,因此很多他律还未到达的地方是自律在发挥作用,自律比他律更加全面稳固。自律不仅要求行为主体自觉地对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进行认同并自愿地履行,还要求主体自主地把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准则,把道德义务转化为道德良心。对于法律题材影视剧来说,如果其创作人员没有有效的自律约束,那么在经济利益面前,许多审查标准将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现阶段整个影视剧行业自律很重要。

政府部门宣传引导固然可以提高影片创作人员的自律意识,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独立性等特点,它是成员业务交流、精神交流的平台,对于培养成员的自律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应鼓励影视行业协会的发展,提高其自治程度,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才能提高法律题材影视剧的质量,减少各种瑕疵。

总之,近年来法律题材影视剧的成绩是不能否定的,然而随着其数量的增多,它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才能推出经得起时代考验和市场检验的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法律题材影视剧。

[参考文献]

[1] 李丹林.电视剧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29.

[2] 文洁.近年中国法制题材电视剧的问题研究(1994―2002)[D] .上海戏剧学院, 2003:12.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5.

[4]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许钧,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2.

[作者简介] 李学孟(1975―),男,山东莱阳人,吉林大学新闻硕士,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

上一篇:从《大闹天宫》的艺术价值看中国动画的创作方... 下一篇:卓别林的电影音乐创作风格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