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美辛在临床各科的应用

时间:2022-07-27 10:04:11

吲哚美辛在临床各科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7-0328-02

吲哚美辛是一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是一种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及急性痛风等。随着科学发展,对吲哚美辛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其临床用途不断拓宽,特别是在儿科、泌尿系统、妇科等方面尤为突出,现介绍如下:

1 儿科方面

1.1 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吲哚美辛为强有力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甚至在用药后24h内就可使导管关闭。口服剂量为0.2mg/kg。过24h可重复应用,直到总量达0.6mg/kg为止。

1.2 治疗婴幼儿腹泻:应用吲哚美辛治疗48例婴幼儿腹泻,剂量0.5~11mg/(kg・次),每日3次,并配合654-2口服治疗。结果有效率为97.9%,痊愈率91.7%,3d内痊愈率84.1%,用吲哚美辛2mg/kg、6542-2 0.1mg/kg、普鲁卡因20mg/kg、生理盐水10ml配成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炎,每日1次,连续3次,结果3d止泻率87.5%。

2 泌尿系统方面

2.1 治疗少精症:用吲哚美辛治疗21例少精症患者,效果显著。男21例,年龄24~40岁,平均30.3岁。不孕时间1~8年,治疗前密度为0.04~0.59亿/ml。方法:吲哚美辛25mg,每日于餐后服,每日复查常规1次。本组治愈率52.4%,目前已孕者6例,占28.5%。

2.2 治疗输尿管绞痛:口服吲哚美辛150mg/d,治疗输尿管绞痛15例,12例疼痛明显缓解。

2.3 治疗神经性尿频:用吲哚美辛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剂量1mg/kg,3次/d,3~7d为1个疗程,取得满意疗效。因吲哚美辛剂量小,未发生不良反应,比较本病几种治疗方法,用吲哚美辛治疗简便易行。

2.4 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用吲哚美辛25~50mg,每日3次,治疗肾衰多尿期在5000ml/d以上的患者,用药后尿量迅速下降到每日3000ml以下,使患者安全渡过多尿期。

2.5 治疗高尿钙:高尿钙患者用吲哚美辛治疗,可明显减少尿钙的分泌。国外Buck用吲哚美辛25mg,每日3次,尿钙排泄明显减少。

2.6 治疗斑替综合征:1例家族性斑替综合征,每日早晚各服吲哚美辛25mg后,血浆前列腺素水平降低,烦渴和多尿好转,血钠上升至正常水平。前列腺素与斑替综合征病因有关,可用吲哚美辛治疗。

3 呼吸系统方面

3.1 抗缺氧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吲哚美辛对慢性血性缺氧和呼吸性缺氧有治疗效果。其抗缺氧作用机制为:在缺氧条件下改善组织供氧,中和代谢性酸中毒的产物,减少乳酸含量和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

3.2 治疗急性肺炎:用吲哚美辛治疗急性肺炎,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方法为在采用抗生素、支气管解痉药及化痰止咳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吲哚美辛25mg,3次/d,口服。用药至炎症消退,最长用药25d。

4 妇科方面

防止节育器所致的子宫出血:用吲哚美辛治疗妇女因放置宫内节育器后而导致的子宫出血,取得满意效果。

5 其他

5.1 预防抗生素性耳中毒:对耳有毒性的抗生素可使耳迷路屏障和耳蜗的薄膜结构与血管发生不良反应,前列腺素F2a则参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吲哚美辛能抑制前列腺素F2a的形成,从而调节耳迷路屏障系统的功能,对抗生素性耳中毒起预防作用。吲哚美辛用量为每次注射抗生素前1h内服吲哚美辛25mg。

5.2 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对12例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对照治疗。6例为常规治疗组(包括扩容、纠酸、肝素抗凝,给予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等);6例为吲哚美辛治疗组,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吲哚美辛0.5~1.0mg/kg。结果吲哚美辛治疗组患儿用药后60min,动脉血压较治疗前升高(2.7±2.0)kPa[(21±16)mm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收稿 2009-02-05]

上一篇:乳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一篇:出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