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时间:2022-07-27 09:29:55

云南省红河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产业梯度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地区的边际产业在内外部力量的驱动下,通过跨区投资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使产业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区域转移的过程和现象。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等差异客观上形成了发展的梯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东部沿海地区的主导产业不断演化和升级,成熟产业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成为必然。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在承接我国东部产业转移的进程中,如何利用优势、避免劣势,促进红河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红河州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红河州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2010年全州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7304元,而同期全国和广东、上海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37147元、40358元、46757元。红河州平均工资分别为全国的73.5%和广东的67.7%、上海的58.4%。此外,红河州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低的县只有12225元,仅分别为全国、广东、上海的32.9、30.3、26.1%,劳动力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红河州北靠昆明,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位于中国—东盟两个大市场的结合部和昆明、越南河内两个大城市辐射的交汇点,自古以来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各国重要的陆路通道,是云南省通往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运距最短、最便捷的快速通道,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建设面向东南亚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口岸和转口贸易基地以及区域性综合保税区的地缘优势。

(三)自然资源丰富

红河州素有“滇南生物基因库”的美誉,境内有7500平方公里的热区和221万亩的自然保护区,具有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州内矿藏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7.5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尚有70%的国土还处于探矿空白区。境内镍矿探明储量为80万吨,是全国第四大富镍矿,具备加速发展冶金、煤化工业、现代重化工业基地的资源条件。

(四)良好的产业基础

红河州是云南省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是云南省的工业发祥地。目前,红河州形成了以烟草及辅料、冶金及新材料、能源、化工、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六大产业支柱和 33个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红河州已成为云南省内12种产业较大规模的基地,例如全国重要的优质卷烟加工基地,世界最大的锡生产、锡材加工、锡化工生产基地。

(五)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截止到2010年末,红河州总人口450.1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0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22元,比上年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6元, 比上年增长13.9%。在扩大内需政策推动下,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2010年全州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二、红河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劣势

(一)面临周边地区和国家的激烈竞争

由于红河州与周边地区拥有较为相近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结构,区域之间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发展要素的争夺更趋激烈。

从邻近州市看,现代新昆明建设持续加快,以昆明为核心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正在形成,将主导全省未来经济发展趋向;文山州将大力推进“通道经济”和“桥头堡高地”建设,后发优势将逐步显现。从相邻国家看,越南北部正全力打造边境口岸经济区投资“引力场”,老街省正在全面规划并着力推进口岸经济区的建设。

(二)劳动力素质相对落后

红河州地处边疆,历来是少数民族聚居区。20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全州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7.23万人,占总人口的57.2%。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劳动力素质不高。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全州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重为4.01%,而同期全国的相应比例为8.93%,差距非常明显。产业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供应困难。劳动力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红河州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间的18.6∶54∶27.4调整为十一五的17.5∶51.5∶31,呈现出“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快”。但是同全国尤其广东相比,红河州第一产业比全国水平高7.3%,比广东高12.5%,比重明显偏高,并且农业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比全国水平低12%,比广东低13.6%,比重明显偏低;第二产业与全国和广东差别不大,但是重化工资源性产业比重偏高。总之,红河州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四)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影响市场需求潜力的发挥

红河州居民收入水平偏低,2010年,红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16元,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9109元;红河州农民纯收入3922元,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居民消费倾向偏低,2010年红河州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827元,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76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红河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环境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已经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验证的真理。红河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具有山区多、边境线长等特征,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5%。对于红河州而言,加强交通、水利、电力和通讯设施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各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发展新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二)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力的园区,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配套能力

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目前,红河州有蒙自综合保税区、红河工业园区、建水工业园区和弥勒工业园区,要以这些园区为基地,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布局,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鼓励支持在园区投资兴建产业转移项目标准厂房。

(三)注重培养人才, 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人才保障能力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和培养人才是企业成功的一半。我国东南沿海之所以承接美日欧和港台转移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区除了本地培养人才之外,还吸收了大量全国各地的各种专门人才。

因此,红河州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地区,要想成功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必须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本地人才。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根据红河州的产业承接特点,优先设置本地急需的专业。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免费对青壮年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广大少数民族青年。

(四)大力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招商引资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红河州应该充分利用其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走出去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此外,我国东部经济的腾飞,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与政府的政策是分不开的。以广东为例,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与其大量的优惠政策。红河州要想承接产业转移成功,应该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及国家建设云南“桥头堡”的大好时机,积极向国家、省政府申请政策支持。

作者简介:石群(1977-),女,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国际贸易。

上一篇:股票回购的风险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下一篇: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