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闪婚”到“闪离”:80后眨眼就离婚

时间:2022-07-27 09:08:14

从“闪婚”到“闪离”:80后眨眼就离婚

舆论曾将80后称为“垮掉的一代”,因为他们总是不顾一切追寻着自由、勇敢和自我,包括职业、包括生活、包括婚姻。在80后的父母一代,离婚绝对是个被社会打入另册的词语和行为。然而社会发展至今,80后人群的“闪婚”与“闪离”早已被人司空见惯。当然,婚姻不是儿戏,更不是鸡肋,我们在白描80后离婚狂潮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和思考婚姻的真谛。

80后的离婚潮

从2001年起,我国离婚登记办理率持续增长。今年2月民政部的公报表明,2009年我国共办理离婚登记171.3万对,同比增长10.3%,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离婚率的上升更为迅速。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北京市的离结率(当年离婚对数和结婚对数的比率)达到50.90%,创下历史纪录。广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数据也显示,80后委托离婚或咨询离婚的案例明显增多。

随着80后独生子女大量进入婚恋期,冲动型、草率型的离婚现象越来越普遍,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尚绍华长期从事婚姻问题研究。她认为,中国目前的婚姻家庭状况不容乐观,婚姻不稳定性加剧, 特别是80后“双独”子女“闪婚”、“闪离”现象堪忧。

全国妇联婚姻指导师项目督导员胡慎之教授分析“80后独生子女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跟独生子女具备的自我、缺乏宽容、草率冲动等有直接关系。而除了80后本身的原因,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他们离婚率的居高不下呢?“简化的离婚程序,让很多因一时不合冲动离婚的夫妻很快办理完手续,事后后悔也来不及了。”尚绍华表示,2003年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取消了对离婚1个月审批期的规定,离婚手续被大大简化,协议离婚只要手续齐全,可以立即办理,这使得很多要离婚的夫妻没有时间冷静考虑,从而也构成离婚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2009年公布的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十大城市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等城市纷纷上榜。虽然成都“榜上无名”,但并不代表成都80后离婚率就趋于平稳。今年1月29日召开的成都市民政工作会议上,市民政局公布了2009年成都市的婚姻登记和离婚信息。去年成都市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30084对,离婚登记39020对,离婚比例占到了登记人数的三分之一。

令人格外揪心的是,在去年2009年9月9日从深夜就开始排长队领结婚证的“世纪夫妇”们,也成为了这三分之一离婚大军里重要的一员。以武侯区为例,600余对奔着“三九”登记结婚的新人,短短4个月后,已有100多对办理了离婚,占到1/6!,截至2010年1月,短短4个月,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中,这个“群体”离婚数量至少有150对。

50/60后离婚,伤筋又动骨

明华 女 50岁药剂师

我和前夫是通过相亲结的婚,那个年代说媒是最普遍的联姻方式。我们家是医生世家,我在医院分了套小房子,前夫是从教师考的警察,刚到城里来也没什么经济基础。婚后,我们就挤在医院那套20多个平方的屋子里生活,第二年生下了女儿。说来,我和前夫的裂痕也是在女儿出世后产生的。他们家非常重男轻女,看到生的是个女儿,一大家子都对我不是很待见了。我偶尔发个脾气,前夫还说我任性。这些都还好,我和前夫矛盾的激化,归根结底是性格不合。他是个憨厚脾气,三棒子打不出个屁。我则是风风火火的,和现在的小女生很像,喜欢耍,喜欢购物,喜欢旅游。那个时候特别流行舞厅,我经常和朋友一起去跳舞。谁知道前夫职业病作祟,居然经常跟踪我,看到我和男性跳舞还冲上去打人家。

从女儿5岁开始,我们闹离婚闹了4次,但一直到女儿8岁才终于办了手续。第一次,当我把想法告诉好朋友,她竟然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还说啥子“你疯了?女儿这么大了离什么婚,离过婚的女人以后怎么过?”,我就把离婚两个字咽下去了。第二次,两边的父母啊、亲戚啊天天轮流到家里来开导我们,说东道西,还一直往女儿身上扯,说女儿没了爸爸妈妈好造孽,同学老师外面的人怎么看什么的。又搁浅了。第三次闹矛盾,我出去散心在街上遇到几个同事摆龙门阵,说外科的哪个女人离婚了跟一个外地男人跑了,不要脸什么的。我的脸都莫名其妙地红了。最后是咋个离掉的?瞒!那个时候已经是彻底过不下去了,我和前夫居然为离婚达成了一项协议,那就是秘密进行。离婚不是有一个月的审批时间么?正好是暑假,我们就请双方父母带到女儿到北京参加了夏令营。他们回来的时候,所有手续都办好了。

离婚以后,偶尔我去前夫家接女儿,总会遭到他们家人的白眼。前夫离婚2年后和一个妇产科医生再婚了,还生了个儿子。他们那家人也就更不喜欢我了,还把女儿的抚养权要了过去。他们最后绝情到哪种程度呢?我的弟弟――女儿的舅舅结婚都不允许她参加,说要彻底和我断绝关系!现在女儿24岁了,也工作了。有时候和她聊天,女儿依然会生气我们瞒着她离婚的事情。哎,如果不是年轻气盛,不是真的处不下去,我怎么可能走到离婚这一步呢?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再婚。

TIPS

离婚阻力

通过明华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50、60后离婚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阻力,归纳出来分为以下几点:

1.社会习俗。在上世纪80、90年代,社会对离婚的接受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说是排斥。无论是男是女,凡是经历过“离婚”的,必定被示为“风气坏”、“品质有问题”的物种。尤其是再婚的人,通常会被作为反面教材大批特批。

2.家庭阻力。那个年代,结婚或者离婚都不是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事,而是一家人和一群人的事。父母的婚姻观念非常强烈,认为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离婚会是整个家庭的耻辱。而儿女抚养权和财产分割的问题就更加具体了。很多频临离婚的夫妇,都是为了保全家庭的完整而打消了离婚的念头,选择名存实亡的婚姻。

3.离婚程序复杂。旧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里对于离婚程序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出示离婚协议书等,还有长达一个月的审批时间。不少夫妇正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受到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劝解、阻力、感化,放弃了离婚,重归于好。

80后离婚,就一支烟的功夫

Suise 女 27岁外企企宣

John和我从高中就开始交往了,去年,我们决定为12年的爱情长跑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房子当然是首要问题。在城南看中一处喜欢的楼盘,我们就买了房子。首付基本算我给的,父母出了30万,我和John每人5万,剩下的按揭由我和他一人一半,房产属于双方。

婚礼如期而至,接亲,酒席,行仪式,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直到闹洞房。本来很喜庆的气氛,因为一个喝醉后突如其来的表白,把一切都搞砸了。一直对我有好感,却屡屡被我拒绝的大学同学Ben突然对着John一阵劈头盖脸的数落:“你凭什么配得上Suise,你就是个不知好歹连房子都买不起的穷小子。我和她才是一对!”当时,双方的父母亲戚朋友都在,整个场面一下就失控了。John的母亲突然指着我恶狠狠地骂了一句:“我没得脸要这样的儿媳妇!”我还没反应过来,我妈就开始回击了。最后,新房里能砸的东西都被砸了,我忙左忙右地劝架,John却在这个时候说:“我忍了很久了,在你面前我一直很自卑,对你大学里那些绯闻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今天是我们结婚的日子,却有其他男人对你表白,还当众奚落我。我想我可能真的是配不上你。”

我的脑袋瞬间懵了,等反映过来就说了两个字:“离吧。”说完就夺门而出。我生气,气我自认为很爱的男人,居然一直对我有这么深的偏见。那个时候我甚至没有哭,只是感到可笑和失望。

第二天,爸妈就开车送我到婚姻登记处办手续,老两口的态度甚至比我还坚决――这样的男人不值得要。John也是和父母一起来的。面对工作人员的惊讶和劝说,我们两个都非常麻木,只是机械地在递过来的表格上画勾签字。整个离婚过程,耗时不到20分钟,花了不到10块钱。一周后,我和John对我们共同的财产――新房做了财产分割。我一次性补齐了John交的首付和半年月供。1天,6万,我和John短暂的婚姻和12年的感情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后悔,新婚那天暴露的伤疤一直在提醒我,我和John,早晚得离。

TIPS

离婚推力

与明华的故事相反,Suise从结婚到离婚只用了一天,从决定离婚到恢复单身只花了不到一天。80后离婚,没有了60、70后的阻力,反而多了很多助推力。Suise个案中的推力可总结为以下几条:

1.宽松的社会环境。“离过婚的男人才最疼人”、“好心一早放开我,从头努力也坎坷”,看看这些流行的坊间谚语和歌曲,你就知道当下社会对离婚的包容度有多高了。尤其是对于“垮掉”的80后而言,在追寻自我和自由的道路上,婚姻绝不是桎梏和枷锁,离婚也早就变成了“成长履历”。归根结底,离婚率居高不下,社会环境的日益宽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家庭推力 。经历过“离婚难”的父母们,也逐渐被社会意识“成功洗脑”,对子女离婚的态度开放了很多。并且,很多父母甚至成为子女离婚的主谋――是儿子就要娶漂亮贤惠的老婆,是女儿就要嫁有车有房的主。至于离婚,只要能分到应得的财产就好了。此外,80后夫妻婚后一般还没有子女或子女还小,因此也不存在为了孩子保全家庭的顾虑。

3.简化的离婚程序。2003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颁布,取消了对离婚审批期的规定,协议离婚只要手续齐全,可以立即办理。据《中国妇女》总编尚绍华分析,取消审批期使得很多要离婚的夫妻没有时间冷静考虑,构成离婚率上升的因素之一。此外,婚前财产公证也正在流行,并且很多80后对金钱财产的观念非常自由:“房子?谁供得起谁就要噻!”

上一篇:成都时尚购物地图 下一篇:那些说不出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