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校长”李道理

时间:2022-07-27 07:56:23

“我父亲、儿子,还有我自己都是教师,儿媳妇研究生毕业了,我想让她也当教师。”李道理为自己的“教师世家”感到骄傲。

除了种植着不少花草之外,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城郊乡1990年代全国劳模李道理家的院落并无与众不同之处。

屋内墙上,一张大约80cm长、40cm宽的黑白照片,记载着李道理曾有的辉煌。这是1995年李道理参加全国劳模表彰大会时留下的珍贵照片。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谈不上成就。我身体不好,还给社会添了不少麻烦……”数十年与病魔相伴,李道理行动迟缓,身体虚弱。提起1995年获选劳模一事,他语气平静。

初为人师

1976年,李道理高中毕业。他回到出生地南阳邓州十里铺村,做了一名民办教师。这一年,他20岁。

“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震撼。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爱上了这座校园,爱上了这里天真活泼的孩子。”当风华正茂的李道理第一次踏上讲台,面对几十双纯净如水的眼睛时,他心潮澎湃。

当时的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一开始,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李道理边教边学,只要有不清楚的地方,他都谦虚地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老师不能误人子弟!记得一次看云图时,有些问题弄不清楚,我冒雨到几十里外的学校求教。”李道理笑着说,“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钻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恳的工作,换来了丰硕的回报,他所教的科目深受学生喜爱,得到了家长、老师的认可,教学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很快,李道理以备课认真、讲解透彻、方法得当、责任心强等诸多好评成为教坛新秀。

“其实,也没多么高深的技巧。作为老师,要善于思考。不仅要思考怎样把教材上的东西鲜活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差生,要给予重视和关爱。做到这些并不难,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李道理说。

拐杖伴随下的足迹

1988年秋,担任了6年教导主任的李道理被任命为十里铺小学校长。此时,病魔也悄悄缠上了他。

“学校破旧不堪,教室年久失修,校园内到处是沙坑、荒草,泥巴院墙豁豁牙牙,外来老师留不住,本村学生上外校。”1988年,十里铺学校在该乡21所村办小学里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最差。

乡亲们失望、老师们叹息,面对这种情况,李道理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学校的面貌。去外地取经,找村干部合计,同学生家长谈心,村里村外,到处可以看到李道理奔波的身影。

整日的操劳,让病魔有了可乘之机,渐渐地,李道理身上频繁地出现莫名的疼痛。

1990年,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李道理拄着拐杖去找村委会主任张大堂商量集资建校的事情,快走到张大堂家的时候,他两腿忽然一软,跌倒在雪坑里,怎么也爬不起来。

张大堂把他从雪坑里扶起来时,眼泪也流了下来:“道理啊,冲你这股劲儿,村里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把新教学楼盖起来!”

兴建教学楼的日子里,李道理白天上讲台,课余盯工程。几个月的时间,投资14万元的教学大楼盖好了。

宽敞的教室、崭新的课桌、精致的花坛、漂亮的花草,看着昔日残破的校园变成了美丽的花园,李道理激动不已,他不顾身体的疼痛,全身心地思考着学校的发展,他“要对得起村里的孩子,对得起集资建校的父老乡亲”。

在李道理的带领下,十里铺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风、教风、校风明显好转,学生入学率、及格率、优秀率等迅速跃居全乡前列。而后,十里铺学校被市里定为标准化学校,成了全乡一面旗帜。

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而李道理病情却日益严重。有时候,持续的疼痛让他彻夜难眠。刚开始,止疼片还能止疼,再后来止疼片也失去了作用,整个身体一动就累,一动就疼。更为奇怪的是,竟检查不出病因所在。在医院观察期间,病痛稍微好一些,他就催着妻子把他带回学校,他无法放下他热爱的校园和校园里可爱的孩子。

然而,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他下肢肌肉开始萎缩,睡觉翻一下身,就揪心的疼痛。后来,走路也变得困难,没有办法,他就让妻子孙新英给他弄了根拐杖拄着去学校。

妻子只要有空,也都会接送他上下班。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李道理已经记不清楚跌倒过多少次。

妻子不忍,最终说服了李道理,拿着东拼西凑的钱,带着他到南阳、襄樊、郑州多家医院看病。而结果令人失望,面对“不能确诊,可能是骨癌、白血病……”一个个可怕的结论,全家人绝望了。

“别治了,咱还是回学校吧,趁我还能动弹,多上几节课,多干几件事。”李道理对妻子说。面对怪异的病症,想想一贫如洗的家庭,妻子含泪把他送回了学校。

回到学校,李道理丝毫没有透露看病的事,他强忍着病痛,拄着拐杖,和往常一样处处操心着学校的工作。

时光悄然流逝,1991年深冬,在李道理给5年级毕业班上数学课时,剧烈的疼痛突然袭来,瞬间,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使劲按着桌子,但还是无法控制抖动的双腿。一阵天旋地转,李道理昏倒在讲台上。4个多小时,当李道理醒来的时候,眼前是几百名师生满含热泪的眼睛。

校园里的动人音符

李道理身残志坚、教书育人的事迹迅速传遍了各个校园,他的病情引起了多方关注。很快,来自邓州市教育系统的1万多元捐款送到了孙新英手里,“抬也要把李道理抬去看病”。

“今年特别冷,门窗玻璃要弄整齐,别让孩子们冻着了;李老师腰疼,下雪时,能调开课就让他歇歇;吴红超最近学习有进步,多做家长工作,别性急,急了效果反而不好……”临行前,李道理来到学校,他斜靠着床,手里抚摸着陪伴自己多年的拐杖,给几位老师逐一交代着学校的工作。

“你这一去,不知道是死是活,还讲啥哩!”一位老师忍不住悲痛,哭着说。一句话,引来了屋内外老师学生一片啜泣声。

在武汉,李道理被确诊为“后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症”,全身有15处自然骨折,此病国内罕见。医生叮嘱他说,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随时可能全身瘫痪。

对于闻惯了粉笔末气味,听惯了孩子们朗朗书声,看惯了课本、作业的李道理来说,医生的叮嘱不起作用。学校里的一切,他无法割舍。

住院期间,妻子拗不过他,只好陪着他先后到医院附近的4所学校取经讨教。在病床上,他写了《学校近期目标管理》、《学校发展长远规划》。病情稍有好转,他便带着一箱子药返回校园。当他坐着三轮车来到学校时,老师和学生从课堂上涌了出来,围了上来。

看病归来,面对被认为罕见的、随时可能使自己全身瘫痪的疾病,李道理无所畏惧,非常坦然。第二天,他便重返讲台。“嗒嗒嗒”的拐杖声,又成了校园里最动人的音符。

家庭的激励

伴随着校园里的花开花落,凭借着一根拐杖,拖着病重的身躯,李道理又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坚守了5年。

从1976年阔步走上讲台的青年,到如今依靠拐杖行走的“拐子校长”,李道理先后10次被授予邓州市和南阳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学雷锋标兵”等称号;1994年,他荣获南阳地区“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劳模”。

“人活着就几十年,病了不能等死,趁着还能动的时候,只要能活动就要干事,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李道理说,“我总得对得起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吧。”在诸多荣誉中,自然是“全国劳模”最让李道理自豪,但他也颇有遗憾地说:“当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后,大家都到天安门城楼合影留念,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没能上去;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当我真正来到长城脚下时,也只能遗憾地望而却步。”他继而笑着说:“要我说啊,不到长城也能当好汉!”

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说起爱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李道理说:“我不敢说自己是成功的,但我的妻子是伟大的。”是啊,没有妻子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李道理如何也走不到今天。农忙时,妻子只身一人烈日下割麦的情景;大雨中,妻子冒雨接他回家的情景;病床前,妻子彻夜守候的情景;困境中,两人抱头痛哭的情景……这些,李道理都刻骨难忘。

“历历深纹岁月痕,丝丝白发儿女债。”最让李道理愧疚的还是自己的母亲。1988年春,李道理的母亲突发重病,他当时正组织全乡统考,脱不开身,只好先让妻子去医院陪护,等他忙完考试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下了手术台。看着昏迷中满头白发、脸色蜡黄的母亲,李道理热泪盈眶,他清楚地记得母亲醒来时,拉着他的手说的第一句话:“能见到你一面,妈就知足了,你回学校吧,娃们离不开你。”

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理解和关爱的家庭,激励着李道理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前进,让他在这条路上,即便依靠拐杖支撑,也迸发出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希望重新走上讲台

“我父亲、儿子,我自己都是教师,儿媳妇张改新研究生毕业了,我想让她也当教师。”李道理为自己的“教师世家”感到骄傲。

“和父亲在一起时,我们谈话的内容总是离不开教学。”张改新一边把父亲的各项奖章拿给记者看,一边说着每个奖章的故事,虽然过门只有两年,但耳濡目染,她已经熟悉了父亲教育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在政府的关怀下,我身体现在好多了,正想着过几天到学校去,看能不能给我安排两个班上课,让我重新走上讲台。”看着桌子上的奖章,李道理说。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熠熠生辉的奖章中,我们看到了李道理拐杖支撑下的那段闪光岁月。

上一篇:湖南省扩大外国人居留许可签发对象等 下一篇:业内人士解密:地沟油产业链“江湖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