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订正,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时间:2022-07-27 07:35:05

数学作业订正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无法绕开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较多的伪订正现象,导致学生对错误题目一知半解,出现严重的思维误区。教师在进行作业订正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强调错题的结果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不仅会造成学生对结果与过程二者的轻重程度混淆,而且还会阻碍学生对自己错误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无法举一反三,在下次遇到这种题目的时候依旧无法自主完成。

1.作业存在伪订正的原因

教师反馈有失准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业正确率几乎成为教师判断其作业水平以及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准则,从而忽略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以及思维模式是否正确合理。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反馈前没有对作业中反应出的错误详细分析,根据其错误步骤了解学生进行解答时的错误思维,没有选择分门别类的纠正措施。虽然订正进度非常快,但是学生难以了解其解题过程,片面关注正确结果。因此,难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层次不够深,太过表面化,效果自然也难以发挥。

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差。学生受其自身年龄的影响,自律性比较差,大部分学生以敷衍的态度来完成作业,只想快点完成作业后去做自己的事情。不清楚订正的意义和作用,缺乏主动分析错误题目的意识,没有养成正确的反思习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教师订正错题或者再次遇到该题目时,很少与原题进行比较,大多“借鉴”其他同学的答案,或干脆等待老师讲解,订正错题不够主动。

教师、学生对订正作业不够重视。目前教师、学生对订正作业的过程重视程度过低,将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问题答案上。教师订正作业会有针对性地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展开订正,但是在实际作业中,存在大量水分,一个班级中基本以几个版本为主,这就造成了错误题目一边倒的情况,使教师难以明确学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完全按照作业错误来进行订正,加上学生对订正不够重视,对其他题目一带而过。

2.解决作业存在伪订正的措施

(1)及时反馈,提高对过程的关注度。在进行一次小型测试或课堂练习后,教师应该及时提供渠道使学生能够得到反馈,从而强化学习效果。通过对错误解题过程的矫正,学生能够加深对这类题目的印象,提高学习水平,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学会自我成长。如果教师没能及时给出反馈,学生对这些题目内容以及错误思路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模糊,对正确解题过程和结果的渴求度也会降低,不利于错误思路的改正和弥补。所以,教师在审批作业时,应该创造机会,当面审批,做到当场反馈给学生。

(2)自主反思,同学互相帮助改进错误。在数学学科学习中,自主反思是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新思考和定位的学习方式。自主反思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提高错题订正效果的初衷和最终落脚点。在订正错题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身上,因为这些学生需要改正错误思维情况要多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另外,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更容易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能够在订正错题时双向沟通。所以,建议将他们一对一结对子。例如,在订正“小数除法”课后习题时,先给学生一段时间对错误题目反思,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互帮互助。

(3)打破重结果轻过程的认知,提高对作业订正教学的重视。课后作业依然是巩固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其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尤其是数学课的错题订正,对于学生知识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订正时不能仅仅注重结果,还要将重点放在解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提高对作业订正的重视,教师通过不同题目的详细讲解,为学生打开思路,学会举一反三,下次遇到这种题型时才能够轻松地解答。

(作者单位:扬州市仙女镇中心小学,江苏,扬州,225200)

上一篇:问题设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小学英语预习实效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