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批部分年轻演员不敬业

时间:2022-07-27 06:54:51

2017年“两会”期间,国内影视圈的乱象,比如抗日神剧、伪历史剧丛生,年轻演员滥用替身、天价片酬、不敬业等问题,遭到了许多代表委员的批评。2017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演员陈道明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批评部分年轻演员不敬业,该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广泛热议。

面对那些一夜爆红且片酬比自己高很多的明星,陈道明表示,拿多少钱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是不是认真地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而所谓的职业操守,他认为应该是:“认真工作,全心创作,各行各业的职业精神,我觉得都是一样的。”

面对年轻演员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陈道明认为:“现在的问题,不出在他们年轻上,也不出在貌美上,而是他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观。现在动不动的,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儿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着大皮袄,居然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然而你就是干这个的,你拿的就是这份钱。那人家清洁工早上4点起床,你还在被窝里怎么说呢?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而却把它当成了敬业。演员就应该吃苦。”

年轻演员别拿职业当敬业

陈道明说得很实在,拍戏吃苦也的确是演员的日常。这些年国内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电影人,他们之所以能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都是因为融入了角色。而这个融入的过程,都离不开吃苦:他们实打实地在冰天雪地、荒原河流、水深火热之中煎熬、体验、感受,最终也得以升华。但是他们不以为苦,而是将这一切当作塑造银幕形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演员是文化作品的重要或主要承载者,其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精神产品的质量和社会效果。德艺双馨的演员才能演绎出打动人心、拨动情怀的好作品,而一个动辄叫苦、划破一点表皮就被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演员,怎么可能塑造出具有人格魅力、在民族电影的长廊里流芳百世的经典形象?演员敬业与否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在艺术创造上的,没有走心的作品,保镖再威风也没用。

一名演员可以给这个社会输出些什么,陈道明的回答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演员可以为社会输出情感,人类良性的情感,对国家的情感,对亲人的情感,对民族的情感,当这些情感输出给社会,便能起到温暖人、改变人的作用。”从陈道明对“职业精神观”的阐述中,能看到一个真正艺术家的情怀,也希望细皮的年轻演员们能从陈道明的话中明白,演员不该把职业当敬业,而该把敬业当成职业。

明星不能沦为“表情包”

近年来,随着资本大量涌入电视剧产业,一股浮躁之风也越刮越大,其突出表现就是明星演员的片酬不断高攀而质量低劣的烂片大行其道。据《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国内一线明星2016年出演一集电视剧的平均片酬为100万元。有观众认为天价片酬是市场行为,自有其合理性。但拿了高片酬,至少要把戏演好,拿出能与天价片酬相匹配的表演。而实际上一些年轻演员把电视剧行业视为捞快钱的乐园,根本无心在琢磨剧本和塑造人物上下功夫,心浮气躁,烂片迭出,甚至沦为“表情包”。缺乏专注精神、敬业态度和踏实努力,是某些年轻演员给观众留下的普遍印象。

国产电视剧质量欠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浮躁心态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面对国内电视剧市场的火热,投资方生怕“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不愿意花时间打磨剧本,更不愿意拉长拍摄周期增加成本,急于变现的心态使得创作过程粗制滥造;演员把表演视为青春饭,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财富,多接戏、滥接戏,体验生活、实地采风对他们而言犹如传说。浮躁心态的本质,就是人们在名利诱惑下失去了定力,失去了对人生和事业的长远目标。要求目光短浅、心态浮躁的从业者拿出高质量的作品无异于缘木求鱼。不克服浮躁心态,电视剧行业的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观众不会永远为烂片买单。

上一篇: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发展创新策略 下一篇:天津宏大:粗纱机市场的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