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征的县域经济论文

时间:2022-07-27 06:27:03

发展特征的县域经济论文

1不发达县域经济的特征

2009年河北省人均GDP最低的10个县(市)是:威县、唐县、任县、南和、曲阳、平乡、广宗、康保、沽源、围场。

2011年河北省人均GDP最低的10个县(市)是:威县、任县、曲阳、南和、唐县、广宗、平乡、涞水、巨鹿、海兴。从这十个县的地域分布来说,2009年,有5个县(市)属于邢台,两个县属于保定,两个县属于张家口,一个县属于承德。因此,如果从贫困县的地域分布上来说,连片分布表现的比较明显,邢台市下辖17个县(市),5个县(市)居于河北最贫困的县(市)行列,而且这5个县(市)在地域上是毗邻的,这也说明了在这5县(市)中有一些共同因素制约了其发展。另外,5个县(市)在地域上也呈现鲜明的特征,保定市所辖唐县与曲阳均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太行山脉地区,张家口所属康保与沽源以及承德所属围场均处于燕山山脉北部。山区交通不便,缺乏资源制约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2011年,最贫困的10个县(市)没有发生多大变化,邢台仍然占据其中6个,保定占据其中3个,沧州占据其中1个,邢台与保定贫困县的连片特征仍然十分明显。如果从产业特征上来说,这些贫困县大都以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不发达,一些县虽然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但并非是为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这说明在缺乏资源以及交通不便的情况下,这些地区很难接受大城市的产业扩散,无法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而在粮食价格普遍偏低以及农民拥有土地数量极少的情况下,以农业为主无法支撑起县域经济的发展。

如果继续对河北省不发达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排名进行分析,同样可以发现一些不同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情况。邢台市的威县、任县、南和、广宗、平乡、巨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位于河北省的106位、84位、77位、124位、104位、123位。其排名虽然并不算高,但是没有一个位于最后十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处在后十位的县(市)为顺平、阜平、曲阳、唐县、阜城、饶阳、赞皇、灵寿、丰宁、围场。如果从行政隶属关系来说,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10个县(市)中,保定占据4个,衡水、石家庄与承德各2个。但是如果从地域特征来说,除衡水所属饶阳、阜城位于平原地区外,其余地区全部是山区,其中保定、石家庄所属6县全部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太行山脉,承德所属两县全部位于坝上,其贫困的连片特征也非常明显。对比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几个县可以看出,邢台所属各县虽然交通不便,也缺乏工业,但是在具有良好农业耕作条件的情况下,其粮食、棉花、油料、猪肉人均产量位于全省前列;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10个县(市),由于地处山区,耕作条件恶劣,人均粮食、棉花、油料、猪肉产量也位于全省后列,这就使农民缺乏收入来源,结果造成农民收入极低。如果继续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名较低的县进行分析,可以看到这些县的特征基本上是两个,即一是位于山区,交通不便,资源缺乏,耕地面积少;二是位于平原地区的农业县,除了农业之外工业极不发达。

2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通过对河北省最发达与最不发达的县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面临的问题。

(1)河北省县域经济对自然资源依赖较为严重。河北省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前十位的县(市),大部分依赖丰富的煤铁等自然资源开采与加工获得经济增长。如果将数据继续扩展到县域经济30强,这个特征会更加明显,在30强中,有16个县(市)属于单一的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体,其矿产资源采选和加工业(包括矿产采掘业、选矿业、加工业以及相关低端制造业)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80%以上,呈现出对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1]。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数据对比来看,单纯依赖自然资源的县(市)其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来说并不高,这也说明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并没有使当地获得相应收益,反倒是通过本地工业获得发展的县,其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了本地居民。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取得发展的县域经济体也面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河北迁安市黑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5%,武安市矿产资源就业人员占全县就业人员的35%以上,占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85%以上[2]。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极端单一造成的潜在问题是一旦遇到经济波动,则县域经济就将面临极大风险,甚至会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

(2)接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是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河北省县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除了依托自然资源获得发展的县(市)之外,另外一些较发达的县(市)在地域上大部分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接受大城市的经济辐射获得发展。如三河、香河、大厂处于京津走廊之间,接受北京的经济辐射获得了快速发展;鹿泉、藁城、正定、晋州等县则是接受了石家庄的经济辐射获得快速发展。与依托资源发展的县域不同,这些县域经济一般具有更加均衡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居民的知识、技能与收入等随着产业的发展也获得了提升。但是这些县域经济中除三河、藁城在全省排名比较靠前外,其余县域经济在全省发展并不处于突出地位,这也说明了河北省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较弱,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河北省一些具有知名特色县域产业集群的县(市),其县域经济在全省仅处于中上水平。河北省县域经济中具有很多驰名全省甚至全国的产业集群,如清河羊绒、高阳纺织、白沟箱包、容城服装、肃宁皮毛等。具有这些产业集群的县(市),其在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全省经济排名中大多处于30~60名的位置。与前两类县(市)相比,这些县(市)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甚至直到今天其中很多县(市)依然不通铁路,其发展更多依赖于本地居民的企业家精神。在经济取得发展的同时,本地市场机制、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也获得了较大提升。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制约因素,以全国著名的“三巾”之乡高阳为例,其三巾产量虽然占到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其产业仍然处在众多中小企业无序竞争的状态,造成在技术水平提升与品牌建设上的滞后,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却越来越构成对企业成本的压力,对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3]。

(4)缺乏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不发达县(市)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与一些相关研究都表明河北省较贫困的县(市)从地域分布特征来说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坝上地区以及中南部平原地带。这些地区的共同特征是缺乏具有本县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这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尤其明显。河北省中南部地处内陆,距离交通线有一定距离,缺乏大城市的带动辐射。这些县大多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些县粮、棉、油无论是从总产量还是人均产量上均名列全省前茅,但是其经济发展依然落后,这就说明第一产业无法支撑起一个县经济迅速的增长。当然,农业生产条件不佳的太行山脉及坝上地区由于交通不便更加无法发展起有特色的本地工业,导致这些地区成为全省最贫困的地区。

3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县域经济的发展分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这并不必然造成县域经济差距过大的问题,应从总体上谋划,通过要素流动,优化要素配置提高县域经济水平。不能够通过抑制强县发展人为拉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应继续提高其县域产业竞争力,而经济弱县则应加快发展,一方面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吸引外部投资;另一方面则采取措施鼓励劳动力与人口转移,提升经济弱县的富裕程度。

(1)破除县域产业发展中的体制。县乡政府在我国行政体制中处于最低级别,导致县域经济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处于不利局面,县域产业在发展中比城市产业遭遇更多不利因素。因此,有必要适当调整政策,使县域产业与城市产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获取同样的权利,从而有利于县域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完善财政体制,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减轻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省级政府应加大对县域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帮助完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对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实施与完善省管县改革,通过扩大县级政府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县域发展。同时,还应改革金融体制,重点鼓励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发展,鼓励县乡政府扩大教育、科研投入,提升本区域人力资本水平。

(2)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对政府职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政府职能更多地应从微观经济的参与者转变为宏观经济的引导者与调控者。具体到县级政府来说,县级政府应当做好已有发展基础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制定有利于产业集群创新的人才、税收、教育、科技与融资等政策,促进县域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加强政府作为环保、质量监督者的角色,加强政府作为仲裁者的角色,保证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以科技、创新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提升县域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3)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河北省落后山区、平原产粮县承担着生态涵养与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过多的促进县域工业发展可能会使这些地区再次陷入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老路,因此促使人口转移是提升这些地区富裕程度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包括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拨专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相关培训与相关信息,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鼓励转移农民流转土地并签订长期流转协议,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从而鼓励落后县域农民转移至发达县域或城市,达到减少欠发达县域人口的目的,在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减少人口,提升人均产出,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者:王涛王华玲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制约因素的县域经济论文 下一篇:农旅融合县域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