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老金融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27 04:28:18

关于养老金融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摘 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加速地方养老金融的发展,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加速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镇江市养老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典型特征,参考国际上养老金融发展的经验,探讨相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金融;国际经验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3)-0075-03

根据民政部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1%,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亿,占比为10.5%,表明我国已跨过人口老龄化的门槛,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1,对我国当前养老制度提出严峻挑战。为应对老龄化问题,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2015〕84号文转发)、《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65号)等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发展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及养老产业金融在内的养老金融,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对缓解老龄化压力意义重大。

一、镇江市人口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镇江市人口年龄分布情况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镇江市常住人口为311.34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2.26万人,占比为10.36%。据2015年最新的人口抽样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5万人,占12.75%,较人口普查上升2.39个百分点,据国际标准镇江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镇江市地处苏南地区,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502.48亿元,占苏南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4%,在苏南五市中处于落后位置,而镇江市人口老龄化却是苏南五市中最为严重的。从图1可看出,2015年末镇江市常住人口为317.65万,65岁以上人口为40.15万人,占比12.6%,而老年人人口抚养比2达16.4%。老年人口比重、人口抚养比在苏南五市中均居首位,未富先老、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势必会成为镇江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

(二)镇江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1、养老机构建设有待加强。截至2015年底,镇江市老年人福利院有171个,具有职工人数1129人,床位数20265张,在院人数6362人,其中老人5789人。从横向比较数据看,镇江市养老院职工人数、床位数及入住率在苏南五市中均处于落后地位。从纵向分析看,镇江市养老服务床位数量比2013年增加了5195张,增长25.7%,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1张,位居全省第五名。

2、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完善。镇江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逐步完善,基本上实现了政府购买养老制度以县为单位的全覆盖。2013年以来,全市通过政府统保和自费投保相结合方式,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基本上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全覆盖。

3、民办养老机构成为主流。目前,镇江市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即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目标客户高端化。镇江市养老机构中,事业单位52家,床位数为8274张,其余均为民办非企业,属于“民营非企业组织”,这部分养老服务机构在民政登记注册,而非在工商部门,民营养老机构已成为镇江市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

4、加速养老相关行业的产业布局。调查显示,镇江市共有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涉及医疗器械、轮椅等老年康复辅具的加工、生产。近年来,江苏康尚医疗器械、海阳智慧养老、慧明智能科技等一批智能理疗、软件开发、电子平台企业依托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加快养老产业的布局,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2016年1-9月份,镇江市养老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9.1%。

二、养老金融发展特点与困境分析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个人养老保险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支柱养老保险余额为3.9万亿,占GDP的比重为5.82%,较国外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养老金融发展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镇江市3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部分保险机构养老金融服务调查,发现镇江市养老金融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个人业务方面,目前有2家开展老年人储蓄业务,5家有针对老年人的借记卡,4家针对老年人的理财业务。如华夏银行“智能储蓄”,智能储蓄按照存款基准利率靠档上浮执行,低风险、高收益;江苏银行“幸福晚年版”保本型理财产品,期限42-365天,近期年化收益率为3.6-4%。

2、信贷业务方面,镇江市养老服务业企业融资主要用于装修、购置床位及相关医疗卫生设备。据统计,镇江市银行金融机构为养老院、敬老院、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贷款约为5760万,其中担保类贷款2600万、抵押贷款3160万,贷款期限最长接近5年,最短仅为1年。

3、商业养老保险方面,商业养老保险作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对缓解人口老龄化起到一定作用。如,丹阳泰康人寿推出的虚拟保险与实体养老社区相衔接的“幸福有约”养老计划,确定“幸福有约”的市民通过购买养老保险,享受保险公司专业理财服务,年老时可入住泰康养老社区,通过保险金自由安排自己的养老生活。

(二)养老金融困境分析

1、养老企业资质不一,资产抵押认定困难。目前镇江市多数养老机构无品牌、规模小、条件差、盈利能力有限,只能吸引老无所依的老年人,对部分老年生活要求较高的人来说缺乏吸引力。加之,无合格抵押品,不利于银行的信贷审查。镇江市当前“民办非企业”养老服务机构居多,养老场所非自有财产,多为租赁场所,因此银行在资格审查时需要其他企业提供担保,在当前担保圈(链)风险还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略显困难。

2、养老产业尚未成型,银行授信较为谨慎。银行机构贷款审批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内养老产业尚未成型,由于其发展模式的不明确、收益率的不确定,均给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带来诸多变数,给审批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二是投资风险较大。养老项目具有投入资金大、收益低、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不少养老项目因为资金不足致使项目难以持续推进,还款付息压力大,贷款审批的风险难以把握。

3、养老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略显不足。一是信贷方面,镇江市金融机构为养老服务业提供融资需求,多以养老机构的资产作为抵押,或由其他企业提供担保,以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利率也相对较高,未体现扶持养老服务发展的特点。二是储蓄及理财产品方面,部分银行为老年人办理专属借记卡,以降低银行卡交易的手续费,未提供其他增值服务;理财产品也多以保本型理财产品为主,与不断推陈出新普通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还很少。

三、养老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

美、英等发达国家具有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和措施鼓励养老金融发展,其成功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美养老金融发展

1、养老金融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1978年《国内税收法》及2006年《养老金新保护法》等法规是推动美国养老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著名的401(K)计划所采取的税收递延EET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雇主与员工缴费的积极性。

2、养老金资产规模不断增加。美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金退休计划,个人退休账户(IRA)及雇主支持性退休计划(分为确定收益型(DB)和确定缴费型(DC)两种)。美国ICI的《2016年美国基金业年鉴》显示,2015年美国养老金总资产达24万亿美元,占当年GDP的145%。

3、养老金融产品灵活多样。美国完善的养老金市场为美国公民提供了多种投资渠道,有效地实现了养老金融资产的保值、增值。据统计,2014年,有近50%的养老资金投向共同基金等投资理财组合工具。而养老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渐完善;二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市场日臻成熟;三是推出生命周期基金。以上三种养老金融产品,相互补充,自成体系,极大地促进、完善了美国金融产品市场发展。

(二)英国养老金融发展

1、英国政策体系较为完善。上世纪70年代,英国迫于人口老龄化压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传统福利型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1975年《社会保障法案》,1986年《养老金法案》,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2004年、2008年又相继出台《养老金法案》,进一步补充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2、养老金广覆盖。英国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有信托型的企业年金和契约型的个人养老金构成。为进一步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英国设计了低成本存托养老金计划和国家职业储蓄信托计划,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规定符合条件的雇员必须参加企业年金计划,使得养老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四、推动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思考

(一)完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社会保障计划、企业年金计划及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是发达经济体养老保障体系的普遍选择,也是我国未来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一支柱养老金占GDP比重很小,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借鉴发达国家采取的税收递延EET模式等优惠措施,推动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为进一步建立养老金投资运营体系和养老金资产管理奠定基础。此外,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基础上,也应考虑我国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推动城市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

(二)加快推进养老金融体系建设

推动包括养老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及养老产业金融在内的养老金融发展,加速养老金融业的建设,是完善我国养老金融体系的必然选择。一是拓宽养老金投资和保值、增值的渠道。2016年OECD的《聚焦养老金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个人养老金资产达到38万亿美元的顶峰,35个OECD国家中,通过金融市场各种投资工具投资的资金高达36.9万亿美元。我国国务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允许养老金入市,拓宽了养老金投资渠道,但我国的养老金近70%的比例仍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等金融产品。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拓宽养老金融投资渠道意义重大。二是加大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借鉴国外发达的养老金融产品市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开发储蓄类、理财类、信托类及特色增值类养老金融产品,加快开发特色增值类养老金融产品。三是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发展养老服务业等养老产业是当前老龄化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增加对养老服务业、养老用品等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有助于完善养老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孟玲.银行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为例[J].吉林金融研究,2016,(5):43-45。

[2]农行上海市分行课题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策略研究[J].上海农村金融,2014,(3):25-29。

[3]吴锡扬,黄灿云.国际养老金融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福建金融,2016,(5):40-45。

[4]许安,杨馥铭.养老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金融纵横,2016,(1):55-59。

[5]姚余栋,王赓宇.发展养老金融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金融论坛,2016,(5):13-17。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number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has increase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pension financ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alleviate the pressure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finance in Zhenjiang city, refers to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finance, and explores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nsion finance.

Keywords: aging population; pension financ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上一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举行 下一篇:向大学生进行中西方节日文化教育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