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方式表达演讲观点

时间:2022-07-27 02:48:02

用不同方式表达演讲观点

似乎再也没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实际情形远非如此,有时关于某一问题已形成结论并被人们当做“定论”广为接受。只要我再往前走一步,就会发现“风景那边更好”如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过一本极为畅销的书《始于幼儿园为时过晚》当时人们普遍认定的大学教育的基础在中学,中学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而井深大则把问题再深入挖掘一层,认为还要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最后的结论是不!幼儿园也已经太迟。从大脑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生下来的婴儿具有100亿以上的脑细胞,同没有“接线”计算机一样,这样的头脑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否给予刺激,将决定“接线”即组成头脑的形状的好坏,所谓“接线”四岁时要完成60%,八九岁时要完成95%,十七岁时要全部完成,所以,幼儿时,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这虽然不是一个演讲实例,但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对演讲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喜新厌旧”听众的普遍心理,观点是演讲的灵魂。因而追求观点表述的创新是演讲者的重要任务。创新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熟练地掌握一些创新思维的方法,就能在演讲实践中提出新颖而富有吸引力的观点,从而使我演讲更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以下五种方法可供参考:

1.老话新说

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同一个正确的观点。其中有些说法是听众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讲者一味地外甥打灯笼--照旧,照本宣科,老话连篇,就会使听众兴味索然。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种商品,换上新的包装之后,就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顾客更强的购买欲望。同样,演讲中,把老观点巧妙地“包装”一下,也是观点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在演讲中说:联想集团培养人的第一个方法叫做“缝鞋垫”与“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养一个战略型人才和培养一个优秀的裁缝有相同的道理,不能一开始就给他一块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应该让他从缝鞋垫做起,鞋垫做好了再做短裤,然后再做一般的裤子、衬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不能操之过急,培养人才不能拔苗助长。要一步一个台阶爬上去,这个并不新鲜的观点人人都懂。演讲者在这里把培养人才和培养裁缝类比,把培养人才的过程描绘为从缝鞋垫到做西服,用一个通俗而新颖的比喻给老观点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内容是旧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谓殊途同归,新意盎然。

2.借老说新

如民谣、俗语、谚语等等,生活中有许多流传甚广的话。但它为人们所理解的内涵是相对固定的如果演讲者能巧妙地借用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装”赋予它新的内涵,就能为我演讲中进行观点创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对于听众来说,则会使他感到似曾相识但又侧重不同,只要演讲者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有理,就能在听众的认识上达成一种新的和谐。如笔者曾在演讲中说:对待事业,要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要栽;对待名利,要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无心。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的形式和内涵广为人知,笔者借用它稍作改装,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得到听众的热情肯定。

3.破旧立新

演讲中的破旧立新,顾名思义。就是否定、破除旧的观点之后,提出与旧观点相反或相对的新观点,虽然破旧立新的难度和风险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气,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就能收到出语惊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讲者在不愿做睡狮》演讲中说:有人曾预言,中国是一头睡狮,就这样我被人家当了一百年睡狮,也把自己当睡狮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狮子是百兽之王,但一头酣睡的狮子能称得上是百兽之王吗?一只睡而不醒的狮子,一个名义上的百兽之王,并不值得我为之骄傲。如果我为这样一个预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说我祖上也曾阔过”一样,真是脆弱而又可怜。不要伟大的预言,只要强大的实力,不要做睡狮,只要我觉醒着、前进着,就比做睡着的什么都强。人家的预言曾是骄傲的资本,但仔细分析起来,为一个过去的预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实际又有何益处呢?所以演讲者鲜明地提出“不愿做睡狮”观点,犹如当头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奋发。

但由于我认识上的局限性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影响,由此及彼事物是辩证的问题总有多面性。表达某一观点时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讲其一,不讲其二。当然,坚持和强调“这一方面”应该的因为它也是正确的公认的观点,但如果我顾此而失“彼”就会妨碍认识的深入和工作的改进,因为随着事物的发展,坚持和强调“另一方面”意义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讲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认现有观点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另一方面”并适当加以强调,就能达到演讲观点深、新并举的目的如深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演讲中曾提出一个重要的新观点“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说:生活上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比较容易引起人们关注,而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看不见,摸不着,难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就越来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其突出表现就是身勤脑懒,整天东跑西颠,显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费及脑筋的事,却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功夫去深入思索,因而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来…唐代韩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要提倡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本质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进行理论思维。以往我对艰苦奋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层次上,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这一点无疑是应该的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科技企业的竞争当中,光讲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艰苦奋斗是不够的还应该突出强调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演讲者提出的这一新观点,对市场竞争中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5.由浅入深(略)

上一篇:框架结构防渗漏对策 下一篇:演讲方法参考文本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