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精、残――三件青花花盆标本的鉴析

时间:2022-07-27 02:38:28

真、精、残――三件青花花盆标本的鉴析

图一

花盆是种花养草的器皿,花盆的历史应当说和人工栽培花卉一样长,目前所看到的早期花盆的形象是在大汶口出土的陶片上,距现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

北宋徽宗的时候,由于其喜好奇花异草,为此大量修筑园林,因此陶瓷花盆在此时期大量生产,此时期的花盆多由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烧制。北宋钧窑花盆釉色经过窑变形成绚烂多姿、色彩斑斓的特点。这时期的花盆注重的是釉装饰,到了金、元、明时期,传世花盆非常少见,直到清代数量明显增多。尤其在康雍乾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所烧的花盆数量众多。

康熙晚期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康熙皇帝祝寿而烧制了大批的花盆,以作为御用养花器具。因而器上身多出现许多象征长寿的吉祥图案,如“松鹤延年”、“寿山福海”、“鹤鹿同春”、云龙、云凤、云蝠灵芝、八仙图等。有史料记载,1723年清雍正皇帝即位后大规模扩建圆明园,至雍正末年已建成30余处园林风景建筑群,遍布200公顷范围。乾隆时期正值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乾隆皇帝集全国的能工巧匠,以空前规模扩建和修造圆明园,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并完善了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外,还在东邻新建了长春园等园。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的格局基本定形。因此推断清代康雍乾这一时期,以圆明园为首的园林是需要大批量的种植花草的御用花盆的。

图二

今天笔者有幸在一位资深收藏家那里见到几件清代康雍乾时期的青花官窑花盆,这些花盆制作精良,十分精美(如图所示),因无款识,只能大体断代。

标本一(图一、图二、图三):

青花山水人物花盆(康熙晚期―雍正早期)

此花盆残件,高34cm,长29cm,宽23cm,呈四方折角状,口部折沿,厚重端庄,胎体细腻洁白,釉面光滑平整滋润,釉色白中泛青,器内无釉,青花发色蓝艳,微显晕散。残件三壁均绘山水,通体为“秋山图”,平远式构图,布局舒朗。画面萧瑟却不显荒寒、横阔清朗、见野渡散淼、游人疏落、意境悠远、回味无穷。山石画法采用小披麻皴,用笔纤细而短,先勾勒轮廓线后层层皴出,其细小笔皴处,再加上青花发色微有晕散,远看颇有立体感。如要是此纹饰画在纸上,也可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何况在吸水性很强的瓷胚上?笔者不禁感叹瓷器艺人技艺之高超!

图三

标本二(图四):

青花开光花卉花盆(雍正―乾隆时期)

此残件高38cm,直径36cm,圆形,平底折沿,口沿外撇。整体上看,造型古朴稳重,器底有圆形小孔,以利于排水。胎体厚重,施釉均匀,釉色白中闪青,器内无釉。主体纹饰为开光牡丹,花卉的叶径也是开光的轮廓,底部绘有莲瓣纹一周,巧妙构图,十分新颖,在画法上与此时期的水墨牡丹画法类似,有如在瓷胎上所做的水墨画一般。纹饰寓意吉祥富贵,在此时期较为常见。

标本三(图五):

青花缠枝莲花盆(雍正―乾隆时期)

图四

此残件高32cm,口沿直径40cm,底部直径27cm,撇口,器底处有三短足支撑,胎体坚硬,沉稳敦厚,釉色亦白中闪亮青色,此种釉色也是清代瓷器的一个很大的特点。青花发色蓝艳纯正,浓淡相间,近口沿下绘有杂宝纹,主体纹饰为缠枝莲,缠枝莲花心书一“寿”字。器底处绘有莲瓣纹一周,此残器所绘纹饰给人十分规整的感觉。

北宋官钧花盆以其“釉”装饰而闻名,到了清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瓷器的装饰手法也呈多样性。从这几件康雍乾时期的青花花盆残件来看,体现了清代康乾盛世高超的制瓷水平,无论是胎、釉、彩、形都精益求精,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这几件青花花盆残件在艺术上可谓达到了是瓷、艺、画的完美结合!

图五

上一篇:说古道今话瓷壶 下一篇:2006CIGE:顶级画廊论剑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