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居:刀痕留芳

时间:2022-07-26 06:28:51

如果说,字画是一种“线条”,以气韵生动而令人流连不已;那么,把字画刻在陶艺上,便成了另一种景观、移动的“石刻”而金声玉振――“金田居”主人闻正荣,就是这样一个陶刻的集大成者,他与众多一线的书画家联袂合作而成就了当代紫砂壶“指尖上的艺术”。

一款紫砂壶,从陶泥、到制陶、再陶刻……曼生十八式,俨然一部中国古代陶艺典籍,一个范本。是日,笔者走进“金田居”,缘识闻正荣以刀而“刀痕留芳”的艺术创作过程……如果说,陶艺具有精气神三味;那么,字画便是精气神的靓点、一种魂,凸显人文的魅力而为人推崇。

金田居:陶刻世家

宜兴,因紫砂而闻名……闻正荣,1963年诞生于宜兴丁山一个叫白宕里――羊角浜的地方。他说自己的“五行”中缺金而号“金田”,斋名“金田居”。自幼喜爱书画,能制善刻,以陶刻为生命的闻正荣,素以古人为师,近十年来更是潜心研究陈鸿寿(曼生)书法及其刀法,颇有心得。他说,我的运刀方式就是一种传统“滚刀”(即“双刀”三角底)。灯下,闻正荣为笔者演示他的走刀技法……即把手中的壶转着刻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成就一个陶刻名家的“能制善刻”美誉。

陶刻是一种以紫砂壶为载体,将书法、绘画、篆刻炼于一炉的陶艺,因文人的参与而馨香久远,形成“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艺术形式和价值展现――它是创作者用小刀在紫砂器上以刀将书法、绘画等艺术呈现在紫砂壶上,清代陈曼生的字画、金石功底深厚.篆刻技艺十分精到,成为紫砂陶刻上一座文化顶峰――铁干银钩,简意驭繁――那是陶刻意境。

陶刻素以简约、古朴、清逸、典雅见长,强调刀工,遒劲为尊。因为,紫砂壶无釉素面朝天,而肌理纹路就成了重要的外观标准;所以,一把茗壶配上陶刻字画,当余甘留舌之时,体会铭文刻画的意境。紫砂壶一旦有了陶艺,也就意味着有了生命灵魂。成为文人、陶工合作或集文工与一体的结晶,张扬着壶外传神的韵致。

闻正荣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类展评中获奖,2009年宜兴市书法家协会与市政府举办的首届陶刻大赛荣获金奖,2013年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宜兴市首届“曼生”杯陶刻比赛中获一等奖……闻正荣正是利用紫砂壶肌理丰富,器身留白而进行个性化的运刀技艺,融文学艺术、书画金石于一体,更凸显“文人味”而为人推崇。

闻正荣:能制善刻

闻正荣出身于陶业世家――百年老店“闻记”后人,素有中国书画基础,习字摹画是他的基本功课。笔者见到一纸闻正荣的汉隶对联“静对图书寻乐趣,闲观花鸟悟天机。”温柔敦厚,笔意中颇有几分秦代小篆意味,令人读来如沐春风……而一旦说起陶刻,他是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介绍说,陶刻有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把字画先绘制或印制作到壶坯上,然后用刀刻出;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壶坯上篆刻,以刀。最早记述紫砂陶刻记录的是元、明之际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罐上的五字草书“且吃茶,清隐”。孙道明的五字草书开创了紫砂陶刻装饰的先河。

“能制善刻”是闻正荣的擅长之处,除了他与众多一线书画家联袂创作的陶刻,将名家书画精妙绝伦地镌刻在壶身而光彩耀人,成为闻正荣的文化记忆;更有自己制壶、绘刻成为一处文化景观。他说,陶刻作品的完成,一般都是先在纸上做好稿子,再开始动手把稿子做到生坯上。比如他为《国学讲坛》而制与刻的素壶,器形大气,把玩可人。笔者最欣赏一款“石瓢壶”,那是他集制、绘、刻于一体,最能体现他不一般的艺术功力与修养造诣。壶身一面刻有“四君子”之一的三两枝竹,左侧一鸟飞翔,画面写意;另一面壶身刻有行楷小诗“闲点茶经补水经”下款“金田拟古”;另有 “吃茶去”三字草书苍劲老道……令人把玩不已。落款为“金田闻正荣于古阳羡金田居北窗下”。印章“金田”“闻正荣”一阳一阴。其刀锋颇具任淦庭遗韵,书卷气、金石气并举。

闻正荣陶刻数十载,熟练掌握多种陶刻技法,近年来更是潜心研究曼生书法与刀法,在传达传统与表达现代创新上努力探索,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陶刻风格而馨香久远。闻正荣介绍说,自己的运刀不是一直一斜,而是对角的各45度,更能体现书画家的笔锋笔意……

比如,一款壶由闻正荣捉刀刻绘,正面陶刻“禅茶一味”四字,侧钤“壬辰年冬日之吉 金田书铭”;反面陶刻繁花满树,富贵吉祥。从落笔处可见气定神闲之态。还有与陈夕良联手演绎,精雕细琢不见俗世匠气,妙笔生花更显超凡脱俗、匠心可见……

2014年,一场名为“春天的声音”――朵云轩当代紫砂藏品展――在上海朵云轩一楼展厅举行。那是宜兴紫砂艺术家和沪上书画艺术家联袂合作的“文人壶”佳作展。主办方挖掘紫砂壶艺、丹青联姻合作的新的探索模式,具有新意。展出的闻正荣等新近创作的文人壶160余件,并在现场首发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将其结集出版《紫泥雅韵―康乐斋藏文人壶》一书。展品中包括闻正荣制陶、刻陶作品多种,既有他与沪上书画名家周志高、韩敏、刘小晴、韩天衡、车鹏飞、颜梅华、童晏方、刘一闻、乐震文合作的壶艺,有一定的文化格调;也有闻正荣个人制壶,并刻绘自己的字画陶艺,赏心悦目。

“养壶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用来泡茶喝。泡茶次数越多,土胎吸水就越多,会透到壶表面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那是闻正荣的经验之谈!

上一篇:纸媒的胜算在哪里? 下一篇:璞石轩:天珠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