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预防价值

时间:2022-07-26 02:26:20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预防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儿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保温、吸痰、吸氧、补充能量等传统治疗,研究组患儿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血气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前,血气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h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儿改善更明显(P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预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或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缺氧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绀、呼吸困难等。NRDS多发于早产儿,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因NRDS死亡的早产儿占早产儿死亡总数的50%以上。早产儿缺乏PS的原因主要是肺成熟度不够,因此很多医院在对NRDS进行治疗时往往以促进肺成熟治疗为主,但是NRDS往往病情急、进展快,促成熟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探讨PS对NRDS的预防效果,特设计本次研究,现将本次研究内容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0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儿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儿40例,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6例,胎龄范围:28~33周,平均(30.0±1.5)天;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9例,胎龄范围:28~34周,平均(30.0±2.0)天。本次研究均征得患儿家属的同意,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见表1。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取患者均需符合以下要求:(1)所选取患儿均为早产儿,即胎龄≤34周;(2)所选取患儿无宫内窒息、宫内感染;(3)产妇在分娩前未使用任何促使肺成熟的药物。满足以下几项中任意一项者需排除:(1)由宫内感染、窒息导致的产后呼吸困难患儿;(2)由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产后呼吸困难;(3)怀疑有肺发育不良的患儿;(4)经超声证实有颅内出血患儿。

1.3方法

两组患儿的预防治疗措施如下:对照组患儿:(1)保温:将患儿置于35~36℃保温箱中,对于个别低体温患儿应先置于低于体温1~2℃的温箱中,其后缓慢上升温箱温度至35~36℃;(2)补液:依据患儿每日需要量进行常规补液;(3)吸痰:每小时采用吸痰器对患儿进行吸痰;(4)吸氧;(5)能量补充。

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之上给予固尔苏进行治疗,使用方法如下:Ps滴液使用前应水浴加热至35℃,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采用气管插管将PS滴至患儿主支气管,每次Ps气管滴管后严格实施气囊加压5min,以保证所滴药物充分分布到肺部。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两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在固尔苏滴液治疗完成后,应选择患儿安静时缓慢拨出气管插管,避免摩擦损伤。在治疗期间,禁止对患儿进行抱、拍、推、翻身,若患儿有皮肤颜色、呼吸幅度等变化,应立即进行x线检查,确诊是否转变为NRDS。

1.4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h血气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气指标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PaO2、PaCO2、pH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pH值治疗后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更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并发症及NRDS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及NRDS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

3.讨论

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v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指新生儿出生不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呼吸、呼吸三凹征,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NRDS多见于早产儿。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即有学者提出NRDS的发生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密切相关。其基本机制如下:当患儿PS不足时,肺泡回缩力增加,使肺泡腔容积减小,肺组织相对供氧不足,当肺泡供氧不足时使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收缩、痉挛,进一步使肺组织血供减少,气体交换功能减弱,促进肺组织进一步缺氧,使血供减少,最后使肺组织纤维蛋白渗出,形成一层嗜伊红透明膜,使肺组织完全丧失气体交换功能。NRDS是导致早产儿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统计资料表明NNRDS死亡的早产儿占每年死亡的早产儿的50%以上。NRDS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人群中,发病机制为早产儿Ⅱ型

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或缺乏的原因主要是肺成熟度不够。肺泡表皮细胞分为I型、II型,Ps主要由II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过去NRDS的常用预防措施是在早产前常规给予促使胎儿肺成熟的相应药物,然而由于此时胎儿病情紧急且用药时间不足,常难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寻求预防NRDS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随着NRDS发病机制的认识,目前越来越多的医院主张在早产儿出生之前采用促肺泡成熟的药物来促进胎肺的成熟,然而早产常常具有不可预知性、突发性,在分娩之前往往来不及促进胎肺成熟。因此近年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提出在早产儿出生以后早期应用PS来预防NRDS。PS治疗和预防NRDS的机制在于以下几点:(1)PS促使肺泡回缩力稳定,避免肺泡的萎陷;(2)增加肺泡张力,鲤鱼肺泡扩张;(3)加快肺组织内液体清除速度,避免肺泡无效腔容积的增加;(4)使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压力稳定在正常范围,避免血液向肺泡腔渗出从而引发肺水肿;(5)使支气管张力增加,避免细支气管痉挛。另一方面,NRDS的发生机率与患儿的年龄成反比,即胎儿年龄越小发生NRDS的机率越大,因此对于早产儿早期应用PS预防NRDS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

有研究表明,对于早产儿越早应用PS,对NRDS的预防作用越好,且通过气管插管的给药的方式最利于肺组织吸收PS。固尔苏是一种天然有效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过高新技术提取,其临床应用物的纯度可高达80mg/mL,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PS制剂。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预防治疗措施,而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之上应用Ps预防,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6h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组间对比,研究组患儿更佳(P

综上所述,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新生儿肺功能的提高亦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并可降低新生儿呼吸困难带来的并发症。

上一篇:血清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 下一篇:关于油田注水节能降耗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