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时间:2022-07-26 02:14:50

浅谈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生存发展的主力军,更应具备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构建。文章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分析了造成他们诚信缺失的原因,引出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学业诚信、经济诚信和社会诚信缺失三个方面。

(一)学业诚信缺失

表现为:考试前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内容或答案;找人代考或替人代考;论文抄袭剽窃;找人论文或替人写论文;一稿多投;寄成绩单的时候谎报或瞒报家庭地址;简历作假等等。

(二)经济诚信缺失

表现为:为申请经济困难而虚报家庭情况;拾到钱财占为己有;恶意拖欠缴纳学费;故意拖欠交纳党费、团费、班费;恶意拖欠或逃避还国家助学贷款;故意拖欠缴纳寝室水电费;挪用班级、社团公款等等。

(三)社会诚信缺失

表现为:伪造社会实践经历;故意隐瞒他人而使他人丧失申请荣誉机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竞选票数;违反就业合同;经常允诺他人却不兑现;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校园商业不诚信;私自翻看他人日记和信件等等。

二、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对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过度溺爱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是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学校诚信教育存在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片面化,从而影响了学生个体的道德完善。同时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全面,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行为规范方面的表现令人不够满意。

(三)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的忽略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的家长只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对子女偶然发生的不规范行为不但不及时地制止,还起教唆作用。如有的家长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开具假贫困证明,更有甚者对子女的失信行为不但不进行批评教育,相反还认为子女有本事,这对子女的诚信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和法律体系正处于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满天飞,商业欺诈等现象屡屡发生,都对大学生的诚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

目前,很多学生在诚信品质修养上面临的主要障碍不是对诚信认知的不足,而在于面对环境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不能很好抵御,其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本身的道德信念不够坚定。因此,大学生自身要加强学习和思考,自觉接受诚信教育,努力提高诚信意识。

(二)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要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标,避免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要注重教育者言传身教的作用,因为教育者自身的诚信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要改变目前高等教育体制中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等现象,减少学生因学术压力而导致的抄袭等不诚信行为,同时也要严厉处罚学术腐败。

(三)营造全社会诚信的氛围

在道德建设层面上,要推进整个社会的法律和制度进程,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和意识,构建高信任度的社会;在政府管理层面上,做到依法治国,完善制度,增强监督,以构建高信任度的政府为目标;在经济层面上,应以企业制度、信用体系的建立为着力点,增强经济领域的信任度。

(四)推进学校诚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是建立完善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实行电子化管理,在学生毕业时,信用档案跟随学生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将学生的信用记录延伸到社会。二是建立完善诚信评估机制,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三是建立完善诚信奖惩机制,将诚信的状况与评奖评优、入党等相结合,对失信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贷款等。

参考文献:

1、邓江霞.诚信缺失的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吴开军.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高校高职研究,2007(9).

3、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3).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上一篇:高职教师实训体系基本构成简论 下一篇:我国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