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结合法突破“地球和地图”难点

时间:2022-07-26 12:39:56

图文结合法突破“地球和地图”难点

难点一:地图上两点相对位置的判断

可根据不同情形采用不同的方法。

(1)在一般地图上,遵循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的原则判断。如图1,图中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2)在指向标图上,可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判断。如图2中,如果要求A点分别位于B、C两点的某方位,可先作指向标的延长线,再过A点、B点(或C点)分别作延长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使之变成第一种情形,就很容易看出,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3)在经纬网图上,可用画出经纬线的方法判断。例如,求甲地(25°N,165°W)位于乙地(65°N, 75°E)的某位置,可先画出25°N和65°N 纬线,再画出165°W和75°E经线(如图3),不难看出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当然,此难点也可不画图,直接从两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判断: 就经度位置看,甲地位于乙地的西面;就纬度位置看,甲地位于乙地的南面。综合经纬度位置看,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

难点二:地球公转示意图上“二分二至日”位置的判断

利用课本上的“地球公转示意”图,采用下列两种方法。

(1)看太阳光线画在哪条特殊纬线上。如果光线画在北回归线上,则为夏至日(图4中B位置);如果光线画在南回归线上,则为冬至日(图4中D位置);如果光线画在赤道上,则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其中,夏至日之前为春分日(图4中A位置),夏至日之后为秋分日,因为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四季的交替顺序是春—夏—秋—冬。

(2)看极昼(或极夜)现象出现在哪个极圈内。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始终为66.5°。因此,极昼和极夜现象就只出现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地区(即寒带地区)。若极昼出现在北极圈内,则为夏至日(图5甲所示);极昼出现在南极圈内,则为冬至日(图5乙所示)。

难点三:两极地区俯视图上东、西经的判断

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0°经线,但在两极地区图上,较难辨认。如果采用下列方法就比较容易。

(1)判断是北极地区还是南极地区。若图上标有地球自转箭头,则可用“北逆南顺”的方法:若为逆时针旋转, 则为北极地区图(图6甲);若为顺时针旋转,则为南极地区图(图6乙)。若图上标有“N”或“S”字样,就可直接分别判断为北极地区图或南极地区图。

(2)判断东、西经。无论是哪个地区,总是0°经线以西为西经,以东为东经。需要指出的是0°经线(其实是所有经线)的两个端点中,北极点在上端,南极点在下端。因此,当已知南、北极地区和0°经线位置时(如图7所示),则可按照自转方向分别将甲、乙两图旋转90°到图7中虚线所示位置,就不难看出西经和东经。然后,复原0°经线的位置,分别标上“W”和“E”。

难点四:不同月份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形成的,这种变化可通过“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图”来解析(如图8所示)。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冬至日过后,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春分日直射到赤道上;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后又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日直射到赤道上后继续南移,到冬至日又直射到南回归线上。这样周而复始,就形成了四季交替。从图8中不难看出,随着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冬至日过后到夏至日之前,白昼在延长,黑夜在缩短,到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夏至日过后到冬至日之前,白昼在缩短,黑夜在延长,到冬至日昼最短而夜最长,“二分日”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形与北半球相反。实际上,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可以在图8中反映出来:曲线上升,说明白昼在延长;曲线下降,说明白昼在缩短。

难点五:东、西半球的判断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任何一条纬线(两个极点除外)都被它等分成两半。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凡大于160°E的东经各度和大于20°W的西经各度都在西半球上;凡小于160°E的东经各度和小于20°W的西经各度都在东半球上。或者可以说,20°W向东过0°经线到160°E的范围为东半球,20°W向西过180°经线到160°E 的范围为西半球。显然,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

难点六:日界线两侧时间差的判断

时区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向西经和东经各取7.5°构成中时区,再以此为界向西、向东每隔15°各划分出12个时区,分别叫西时区和东时区,其中西12区和东12区各占7.5°,它们两个合起来为一个完整的时区,合称东西12区,它的中央经线就是180°经线,也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经过的地方(如图10)。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的任意两地,其时间总是东时区早于西时区,东面早于西面,其时间差为两地时区差,计算时一般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因此,东12区就比西12区的时间早24小时(即一天),日界线就成了“昨天”和“今天”的分界线。例如,当东12区是5月1日时,西12区还是4月30日;当东12区是1月1日时,西12区还是去年的12月31 日。但两个时区的时间却相同,差别只在日期上。所以,当有人自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时,日期就得减一天;当自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时,日期就得加一天。如果有一双胞胎产妇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且在东12区生下个女孩后,又到西12区生了个男孩,那么先出生的女孩该叫后出生的男孩为哥哥才对。

上一篇:谈谈太阳“8”字轨迹图 下一篇:由神州九号发射想到的地理问题